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病例男,78岁。主因腹胀、腹痛入院。“左侧肺癌切除术后”6年;“右肺占位微创术后”1年余。患者发病期间,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进食、睡眠欠佳,大小便可,近期体质量变化不大。CT扫描:腹腔左侧部可见沿肠管走行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尚清,分布范围约16.8cm×8.7cm×10.5cm,呈混杂密度,内可见游离气体密度、片状低密度及高密度影,增强肿块强化不均匀,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软组织结节,边界尚清。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6岁,因高处坠落致颅脑损伤,术后入我院接受康复治疗.正位胸片: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及少量胸腔积液,心影稍增大,心影左下密度不均匀,可见气体及疑似肠内容物影(图1).胸腹部CT平扫:心包腔内心脏前方有肠管影,并与腹腔内的肠管相连(图2),诊断为左侧创伤性心包内膈疝.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个月,伴疼痛20d就诊。院外B超示:左侧腹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CT示:左肾旁前间隙巨大软组织块影,考虑为腹膜后来源肿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7岁,主因"胸痛1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34.7ng/ml。CT:后纵隔左、右心房后方,腹腔内及腹膜后见多发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部分融合,较大者约11.1cm×9.5cm×13.8cm,平扫密度不均,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坏死区;病灶包绕并推压双侧肺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腹腔干等血管(图1)。MRI:后纵隔、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团块状软组织影,部分融  相似文献   

5.
我科近期收治2例多发肋骨骨折伴乳糜性胸腔积液患者,其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均同传统意义上的乳糜胸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48岁。因交通事故致左侧胸背部疼痛1 d入院,诊断为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左侧少量液气胸,入院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1岁,停经31d,自检尿HCG试验阳性,2d前出现小腹疼痛,少量阴道流血。一月前行取环术。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膜线清晰,子宫左侧见6.9cm×4.5cm低回声,与子宫紧贴不能分开,回声不均,强弱不一,双侧卵巢显示清晰,子宫直肠陷凹未见积液。再查尿HCG阳性。超声提示左侧宫外孕(未破裂型),患者立即到上级医院彩超检查。彩超提示宫外孕破裂,盆腔少量积液(图1),数小时后急诊手术探查所见:腹膜呈紫蓝色,腹腔积血约300ml,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双附件正常,左侧阔韧带包块约5cm×6cm×4cm,达子宫边缘,背面见一小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及小水泡…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2岁.咳嗽、咳痰1个月余,外院超声示左侧胸腔及腹腔实质性占位,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中上腹触及巨大肿块影,质硬,较固定.CT表现(图1~3):左下胸腔及左上腹腔见大小约18.2 cm×19.8 cm×14.5 cm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缘分叶,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未见强化,胃明显受压右移,肿块部分边缘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左侧胸膜腔见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9岁,农民,因“产后左上腹胀痛,气促4d,加重1d”入院。患者足月顺产后12h出现左上腹胀痛,并稍感气促。4d后腹痛、气促加剧,行补液、解痉、镇痛等治疗无效后转入本院急救部救治。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肺呼吸音较右侧低。舟状腹,左侧腹肌紧张,肠鸣音8次/min,无金属高调音。X线片示左侧胸部团状高密度影,肠管积气征;CT检查示左侧胸腔内可见肠管影,并少量积液。诊断为左侧膈疝形成,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游离于切口下,左肋膈角可见8cm长裂孔,其内侧约3cm长撕裂创面,少量渗血,结肠脾曲,大部分小肠及系膜经裂口纳入胸腔;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18例腹腔囊性淋巴管瘤中,位于大网膜7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腔5例,盆腔1例,囊肿形态不规则,向下竖形发展或沿周围组织间隙生长。16例表现为囊状均匀性水样密度影,其中8例囊内见线状、点状不连续软组织影,5例见少量脂肪密度影;1例囊腔内出现液-液平面影,下层密度较高。16例囊壁薄,呈多房状;1例呈双房状,囊腔张力高,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和周围肠管关系不清,有粘连。增强后囊壁及间隔轻度强化,8例囊内可见血管影。结论:CT增强扫描多能对腹腔囊性淋巴管瘤做出明确诊断,明确囊肿发生部位、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有血管穿行其中,对临床合理确定手术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3岁。发现左侧腹部肿块14天。查体:腹部稍膨隆,左中腹部触及一肿块,拳头大小,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IMR示左腹部巨大肿块影,界清,大小约8cm×9cm,信号不均匀,考虑恶性肿瘤(图1)。胸部X线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正常。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后,结节样,包膜完整,表面光滑,部分与左肾下极粘连,但未破坏左肾及肾上腺。术后2周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考虑肿瘤转移可能。因患儿家属强烈要求不治出院,故肺部结节未做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能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9例采用"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资料,进行术前疏导及采取个体化护理,提供相关信息,完成术前各项常规和特殊检查,术中保持情绪稳定,术后病情动态观察,科学合理治疗,功能锻炼指导,强调术后保持积极向上心态,出院后定期复诊。结果 2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减少"微骨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室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对我科符合条件的14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椎管内肿瘤患者早期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专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术后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糖尿病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江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53-1155
为了满足恶性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和分裂的需要,机体组织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十分旺盛,而糖类的合成减少,无氧酵解增强。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个可手术治愈的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切除肿瘤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剧烈变化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故手术风险大,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特别是术中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493-1494
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其高度,增加椎体强度,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临床常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自2006年3月以来,我科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3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虽然化疗可以杀伤肿瘤细胞,但也在不同程度上损伤了正常组织、细胞,其中口腔霉菌感染就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如5-氟尿嘧啶,可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及血管扩张,造成口腔等黏膜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心理卫生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在患者术前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4例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社会支持进行评定,并对心理卫生状况与社会支持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妇科肿瘤患者SDS、SAS的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SDS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客观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妇科肿瘤患者的抑郁情绪与社会支持有关,在心理护理时应重视社会支持的作用及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松果体区肿瘤在成人颅内肿瘤中的发生率不足1%,但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发病年龄在12岁左右,男女比例约为3:1。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达10多种,常见的有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松果体细胞瘤、成松果体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胶质瘤及转移瘤等,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1岁。主因“右眼球上移位2个月,逐渐加重”入院。体检:视力检查不配合,右眼睑轻度肿胀,眶下部可触及肿物,质韧,不能活动,表面欠光滑,眶压正常,眼球明显向上移位,结膜充血,角膜膜、瞳孔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蔡昌兰  黄叶莉  谭敬华  李琼  韩雪  王红  康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2):1717-1718,1720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进行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9例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探讨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9例患者置管的一次成功率为88.8%,置管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穿刺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导管异位等。结论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患者行PICC置管,有利于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