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具有强抗肿瘤效应,被广泛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引入,拓宽了在肿瘤相关方面的研究范围,降低了直接治疗的毒性反应.为探讨其应用价值及可能的研究方向,对IL-12的抗肿瘤效应和基因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的兴起,肿瘤免疫微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免疫应答,既可控制肿瘤的生长,又可促进免疫抑制从而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其发挥的抗肿瘤效应正是各个亚群间相互博弈的结果。既往多项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预后相关。本文将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2位。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机体免疫逃避有关,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是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发现,用CD4^+CD25^+CD127^lo-Treg代表自然存在的Treg,能区别有活化效应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体内发挥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β抑制Hela细胞增殖及作用机理的探讨张蕾何安光张宝庚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是具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其抗肿瘤作用优于TNF-α[1],药用的潜在可能性极大。鉴于TNF-β的抗肿瘤作用具有选择性,本研究观察了...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作为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在生理上具有维持骨质钙磷代谢平衡的功能,有研究显示在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部分肿瘤、炎症发生发展中维生素D发挥促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维生素D主要通过调节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介导靶基因转录过程,实现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提示其可能与子宫内膜癌进展有关,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随着对抗肿瘤机制的深入探索,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被用于肿瘤内分泌治疗。综述维生素D受体生物学基础、维生素D抗肿瘤作用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 用人子宫内膜癌裸鼠植瘤模型(SL-1),观察5aza-CdR对其抗肿瘤用。根据用药不同分为5aza-CdR组、5-azaCdR+顺铂(DDP)组、DDP组和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各种肿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逆转录-酶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7.
癌瘤患者常常发生营养不良。动物实验证实营养支持有促进肿瘤生长之虞,但人体研究尚无肯定性证据营养支持支持会优先供养肿瘤并导致其生长加快。营养支持的抗肿瘤作用正成为将来肿瘤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血清TNF-α水平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调节因子。在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TNF-α在生理水平下可调节妊娠滋养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影响胎盘激素的生成,诱使分娩发动[1]。此外,尚可增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的产生[2,3],诱使早产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应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孕妇血清TNF-α水平的改变来推测肿瘤坏死因子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自1996年3月至1997年5月间,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计划生有病房收治的孕…  相似文献   

9.
大鼠卵巢肿瘤模型和癌细胞粘附腹膜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动物肿瘤模型,是研究人类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抗肿瘤治疗的重要基础工作。我们采用二甲基苯蒽(DMBA)埋线法,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卵巢肿瘤模型,并建立了癌细胞体外粘附腹膜模型,为深入研究卵巢癌的发病机理提供实验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致癌剂为二甲...  相似文献   

10.
CD_3AK细胞腹腔输注治疗晚期卵巢癌性腹水的近期疗效观察孙黎飞,王颖,刘江,万琳,许刚(淄博市148医院)CD3AK细胞系由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激活的杀伤细胞[1,2],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效应细胞。与传统的LAK细胞及肿瘤浸润的淋巴细?..  相似文献   

11.
肿瘤坏死因子在子宫颈细胞及组织的定位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在子宫颈细胞及组织的定位表达吴荣ColemanN;StanleyM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在机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方面,使其在近十年兴起的肿瘤基因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本研究对3种传代的宫颈细胞系及石蜡包埋的宫颈...  相似文献   

12.
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在子宫肌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及在子宫肌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VEGF促进肿瘤生成及与子宫肌瘤关系方面的相关文献回顾,总结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及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介绍其在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已证实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针对VEGF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为肌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通过抑制VEGF及其受体作用可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许多医学工作者对中药以及中成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中药以它资源丰富,副作用少等优点应用于临床,由此中药对各种疾病的治疗也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西药对肿瘤的治疗中放疗、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便。医生们便从中药、中成药方面,探索了不少治疗肿瘤的有效处方。尽管在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的成果不多,但是从天然植物或中药中提取一些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现在已经反战成研究肿瘤的突破口。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患者对化疗药的耐药引起的肿瘤复发、恶化是肿瘤治疗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二甲双胍作为临床中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化疗药能起到更强的抗肿瘤效果,甚至有望逆转肿瘤耐药,这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突破口。本文将对二甲双胍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二甲双胍联合化疗药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仑伐替尼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已先后获批甲状腺癌、肾细胞癌和肝细胞癌的治疗.仑伐替尼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仑伐替尼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研究细胞群体生长、繁殖、分化、丢失和死亡等运动变化的规律,肿瘤组织主要由增殖和非增殖细胞群组成,绝大多数细胞毒素型的抗肿瘤药对增殖周期中的各期细胞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了解细胞动力学知识,对深入认识肿瘤细胞繁殖过程和特点及药物作用原理,正确制定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及新药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识别相应的配体后产生信号的综合。NK细胞系的建立,尤其是NK-92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NK细胞识别人类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以NK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识别相应的配体后产生信号的综合。NK细胞系的建立,尤其是NK-92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NK细胞识别人类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以NK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米非司酮在临床常用的催经止孕药物,近年来其抗肿瘤活性逐步引起重视,本文综述米司酮在子宫肌瘤、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同膜癌和卵巢癌和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表明其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是很有前途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细胞色素P450181(CYP1B1)是一种重要的P450系氧化代谢酶,广泛存在于肝外组织,参与代谢一些外源性化合物及前致癌物,同时还是17β-雌二醇代谢的关键酶。CYP1B1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易感性相关。研究还发现CY1B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相应正常组织无表达,这为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综述CYP1B1基因及其多态性、调节机制、代谢特异性、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