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的护理方法。【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对VSD技术治疗38例四肢骨折软组织严重缺损创面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所有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维持患者适当的体位,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密切的护理观察和引流管的管理是VSD治疗四肢骨折外伤创面的护理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折手术时机对重型颅脑伤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伤昏迷患者不同时机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手术组(组1)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占86.7%,伤后7-10d内手术组(组2)肢体恢复正常占86.0%,伤后14-45d内手术组(组3)肢体恢复正常占65.8%,组1、组2与组 3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组1与组2两组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均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组1与组2两组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改善方面均极显著优于组3(P&;lt;0.001)。结论:重型颅脑伤并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骨折的时机宜根据创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早(伤后7-10d)手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续断接骨汤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2月接诊的73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续断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和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脱氧吡啶啉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断接骨汤治疗可改善四肢骨折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减轻疼痛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肢体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中的重要问题是软组织的良好修复和骨折的治疗。只有软组织顺利愈合,才能为骨折顺利愈合创造条件。一旦发生感染,可引起骨髓炎、骨不连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怎样才能使污染严重的开放伤早期愈合,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根据我院6年中149例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体会作一总结。1临床资料自1985年至1991年8月,我院共收治创面在2厘米以上的开放性骨折149例。其中男118例,女31例。年龄14~68岁(平均33岁4个月)。入院时合并有休克者14例。本组149例中,四肢开放性骨折127例(其中14例合并手足伤未另外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效果及对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进行治疗的78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四肢骨折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骨肽注射液组)39例,然后将两组不同骨折者的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肿胀程度、红细胞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骨折者的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肿胀程度及红细胞相关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可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也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6.
四肢开放性骨折74例早期内固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固定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74例80处开放性骨折早期清创+内固定,创口一期缝合、减张缝合、肌皮瓣覆盖或延迟修复。结果:76例80处四肢开放性骨折,其中70例76处骨折病人术后随访正常骨愈合率为96%,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占4%。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彻底清创、切除污染失活组织,合理内固定,维持骨折结构的完整性,创口覆盖合适的软组织,手术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颌面外伤82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颌面外伤82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63例,女19例,平均年龄33.1岁。本组交通事故伤60例,工伤7例,坠落伤3例,火器伤(含爆炸伤)5例,打击伤7例。本组单纯软组织伤5例,软组织合并骨组织伤77例。骨组织伤中颌骨骨折15例,下颌骨骨折50例,颧弓颧骨骨折9例,上下颌骨联合性骨折15例。82例中,6例并发脑损伤,3例出血性休克(1例死亡),16例呼吸道梗阻,13例眼球伤,2例血气胸,9例四肢伤。  相似文献   

8.
D-I型气动骨折固定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护理体会杨爱华(齐鲁石化公司中心医院,255000)四肢长骨骨折是创伤外科最多见的骨折,多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累积性劳损和肌肉牵拉等原因造成。过去对四肢长骨骨折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术、石膏固定术、小夹板固定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肢关节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的效果。方法 四肢关节内骨折患者137例,于伤后7~10天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从入院后即开始实施系统康复治疗;随机选择116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自行锻炼)。结果 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平均康复疗程(7.24-4.6)周,131例(95,6%)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完全恢复伤前工作,6例患者并发关节僵直,无一例因早期康复治疗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对照组8例(24.1%)患者术后并发关节僵直须行二次关节松解手术。结论 四肢关节内骨折实行围手术期、个性化、系统性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使伤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骨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四肢骨折合并重要脏器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合并重要脏器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1996年以来收治四肢骨折合并重要脏器伤108例,合并伤有颅脑伤45例,颌面伤5例,胸部伤26例,腹部伤6例。结果早期获准确诊断104例(96.3%),诊断失误4例(3、7%)。本组死亡7例(6.5%):颅脑伤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就诊太晚2例,腹腔脏器伤诊断失误1例。结论了解四肢骨折合并重要脏器伤的特点,早期获得准确的诊断,优先救治休克和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尽早将主要骨干骨折施行手术固定是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在急诊检查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德阳地区1257例伤员,共计1736例次地震受伤检查病例的CR照片。其中胸部613例次、脊柱324例次、骨盆和四肢543例次、其他部位256例次。结果1736例次地震伤CR摄片,发现肋骨骨折610例次,占35.31%(613/1736);肺挫伤197例次,占11.35%(197/1736);脊柱骨折284例次,占16.36%(284/1736);脊柱滑脱59例次,占3.40%(59/1736);骨盆和四肢骨折493例次,占25.29%(493/1736);骨关节脱位72例次,占4.15%(72/1736);其他部位骨折216例次,占12.44%(216/1736)。结论CR摄影具有宽的曝光宽容度及多种后处理功能,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骨折、脱位和周围软组织异常等征象,综合信息获得量明显高于普通X线摄影,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临床及时治疗和处理外伤。  相似文献   

12.
周彩瑛 《全科护理》2013,(16):1497-149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四肢软组织缺损病人采用SVD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28例病人创面肉芽生长良好,给予二期缝合或植皮治疗后愈合。[结论]加强四肢软组织缺损病人行VSD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肢体感染创面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丁业的快速发展,外伤引起的骨折合并大面积创面感染病例日益增多。大面积刨面重度感染的治疗十分棘手。至今尚无成熟可靠的方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及体腔感染的一种新方法,南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在1992年首创使用,1994年裘华德教授引入国内。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我科应用VSD技术治疗四肢感染创面患者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镍-钛(Ni—Ti)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四肢斜形和螺旋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四肢斜形、螺旋形骨折患者,骨折常规切开复位后,分别用Ni—Ti记忆合金环抱器进行内固定。术后随访9—34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及患肢外形、功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骨折均于术后4—16周达到临床愈合;无骨不连、感染等并发症;无环抱器断裂、脱出现象。骨折愈合优良率达91.3%。结论Ni—Ti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四肢长斜形和长螺旋形骨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以期对四肢骨折的治疗有所启示.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2002/2009)及Medline数据库(Pubmed: 2004/2007)中检索有关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文章,检索词为"四肢骨折,钢板,内固定".排除较陈旧的文章及重复性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篇.结果: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骨折的部位、局部软组织的情况、患者的要求等情况具体选定,即使同一部位的骨折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这种选择是个性化的.要充分理解钢板置入内固定与骨折愈合生物学特性的辨证关系,重视恢复骨骼连续性和完整性,掌握钢板内固定置入技术的技巧,保护骨折端周围的血液供应,权衡钢板张力侧固定与局部软组织条件的关系.结论:骨折钢板内固定置入过程中有很多可造成失败的隐患存在,再处理时应对骨折端情况做综合评价.钢板内固定应把握相关原则,重视技巧,以符合骨折愈合生物学特性的方法处理骨折端.康复期内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清创,骨折复位有效固定。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无菌纱布包扎;实验组患者创面放置负压吸引装置(VSD),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换药次数和手术治疗后创面面积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75%)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缩短治疗周期、缩小创面面积,降低创面的感染率,减轻传统治疗方法多次换药带给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郑明德  王永高 《中国康复》2000,15(2):116-117
33例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一年龄11~62岁.平均32岁;病程20~25d.平均22d;上肢肽骨干骨折4例、防骨外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骨折5例、尺绕骨干双骨折5例、柯力氏(Colls)骨折7例,下肢髌骨骨折3例、胫骨干骨折2例、腓骨干骨折1例;33例中均有不同程度及范围的皮下组织撕裂,肌腱韧带部分断裂,周围血管压迫、挫伤等软组织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均经骨科确诊并复位,固定3周;X线片显示骨折线清晰可见,有部分骨俪生长,局部仍有软组织肿胀,均伴有运动功能障碍。采用荷兰产447型真空压力治疗机(CVT).压强土20kPa.持续时间0~…  相似文献   

18.
外固定器(Extemal fixation)是一种运用便捷、简单、创伤小的骨科外固定治疗技术,具有最大限度的保护骨膜和软组织的血运、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优点;可同时作肢体延长,可以提供轴向加压和一定的抗旋转应力作用;便于处理合并伤及术后护理等;适用于不宜作内固定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复杂骨折,尤其对于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四肢骨折,暂时紧急处理等情况,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意识障碍伴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张丽(胜利石油管理局第四医院,257200)意识障碍伴四肢骨折患者伤情一般较重,治疗措施较复杂,护理工作难度大,稍有忽视就会出现骨折部位畸形愈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因此,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  相似文献   

20.
327例四肢骨折中西医结合脉冲电磁场仪治疗疗效观察熊宏富,许文湘四肢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的急诊,早期正确及时处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有利骨折愈合。我科1990年6月~1994年6月,在早期处理后运用DDM-180脉冲电磁场骨折治疗仪(简称DDM)和中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