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热化瘀药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颖 《国医论坛》1999,14(5):19-20
药对是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其中的清热化瘀药对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从清热化瘀药对的源流,机理,组成,应用等方面对其作出分析,清热化瘀药对针对热与瘀两个致病因素,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协同作用。其配伍形式有同类增效及异类增效两种,以活血药及清热药为主,涉及其他类药物。清热化瘀药对不仅在清热凉血及活血化瘀方中应用,而且在清脏腑热,清虚热,理气乃至温通的方剂中都有应用,体现了中医灵活思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吴晶晶  聂建华  丁舸 《光明中医》2014,(10):2031-2033
三仁汤是治疗湿温初起、暑温夹湿之名方,尽管方中配伍药味多达八味,方中“三仁”即杏仁、白蔻仁、薏薏苡仁构成该方核心配伍药组,它决定着整个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病症。本文试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实验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述“三仁”在三仁汤中重要地位及意义,从而说明其为三仁汤之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3.
刘静  傅杰  丁舸 《中医杂志》2012,53(2):172-174
方剂都有其特定的组成药物,而组成药物中的核心配伍药组则显得尤为关键,它决定着整个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白术、白芍为痛泻要方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论证四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作为核心药对在该方的配伍意义。方法:通过对四神丸古今文献总结、分析,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补骨脂、肉豆蔻作为四神丸的核心药对治疗脾肾阳虚泄泻效果显著,二者常配伍使用。结论:补骨脂与肉豆蔻是四神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伍地位不容小觑。因此临床上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核心药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王清任所创的诸活血化瘀方剂中,补阳还五汤是其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方剂,也是王氏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与活血药组(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合用,其配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中医理法方药、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其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气药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药物,其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最为广泛,具有独特的配伍规律.笔者对理气药在各类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静  傅杰  丁舸 《中医研究》2012,25(5):1-3
方剂中的核心药对决定了方剂的主要功效,其核心药对的组成是不可随意分割和取舍的,改变核心药对的组成,原方的主要作用功效也会随之改变.本文通过阐述桂枝、白芍核心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总结该药对在类方中的基本主治功效,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配伍、提高方剂临床运用疗效以及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引经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可将中药归经理论与方剂配伍理论有机结合,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发展及靶向给药思想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笔者以引经药桔梗为例,以三物白散、参苓白术散、天王补心丹、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其"载药上行"作用进行简要辨析,为揭示中药引经理论的作用实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杨宜花  丁舸 《光明中医》2016,(17):2584-2585
方剂由特定药物组成,方中核心配伍药物则显得尤为关键,决定着整个方剂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功擅益气固表止汗。其中黄芪、防风构成此类方剂核心药组,其配伍应用决定着该类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病证。从配伍理论、文献资料、药效分析、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玉屏风散中黄芪、防风是为核心药组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药对与方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药对又称对药,是历代临床医师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方剂的核心和基本结构,是复方最小的组成单位。它们通过相须或相使的配伍,在方剂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形成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系列方、新方。其中有些方剂可以看作是由药对的加减与  相似文献   

11.
昝树杰  王凯  李霖  杨丰文  江丰  张晗  张伯礼 《中医杂志》2023,(17):1729-1733
药对作为中药配伍的最小单位,是中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其配伍理论体现了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和方剂组成的核心内涵。同时,作为临床治疗疾病、证候和症状的关键药物组合,药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治疗疾病的特色优势。梳理并总结出“气味相求”是药对配伍的理论发端,增效减毒是药对配伍的核心目的,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辨治思想是药对配伍的主要依据,针对性和灵活性是药对配伍临床应用的关键要点,以期为药对的临床使用和现代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孙光荣教授临床善用“角药”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角药"是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为配伍原则,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配成一组,为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这种配伍,比起"药对"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名之曰"角药"。初看"角药"是由三味"药物"组合,但实际上它的组方意义远比"药对"广泛深厚。"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  相似文献   

13.
补肾活血法为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基本大法,其复方的研究成果显著,“对药”为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较单味药而言能够体现配伍的优越性。补肾活血对药防治骨性关节炎为中医治疗骨性关节炎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就此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卢嫏环  肖勇  丁舸 《光明中医》2013,28(9):1768-1770
每首方剂都有其特定的组成药物,但其中起核心作用药物的配伍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整首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趋向。本文试从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研究等方面论证柴胡、芍药为四逆散的核心配伍药组。  相似文献   

15.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20例,在气滞血瘀证明显改善的同时,血清 TC 和 TG 也显著降低结果提示:气滞血瘀证可能与血脂的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血脂升高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方中的理气药能降低高脂大鼠血清 TC、TG、LDL-Ch 和肝 TC,方中的活血药能降低其肝 TC、TG和肝指数。表明理气药和活血药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后,遵循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确定用量,规定用法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方剂药物组成中的核心药物配伍结构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着该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本文试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半夏、橘红、白茯苓为二陈汤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提取方中含有黄连-半夏的方剂,分析这些方剂配伍黄连、半夏的作用及主治,并结合古代文献的相关论述、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对黄连-半夏对药配伍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进一步丰富对药的配伍理论,为临床运用黄连-半夏对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黄疸病的中医用药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诊疗黄疸病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纳入的湖北省中医院1960-1978年间,诊断为黄疸病的住院病历处方信息进行录入,对方剂信息预处理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的配伍规律。结果:对3 404首方剂进行分析,共计327味中药,处方药味数量集中在10-12味之间。对327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确定了治疗黄疸病的中药处方中中药使用频次,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0味中药多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消食药、化湿药、泻下药、化痰药等。对32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常用药对27对,常用角药24对,该药对及角药多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理气和胃、消食、清热泻下及活血清热类等配伍规律。结论: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频数统计方法分析黄疸病的中医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该时期治疗黄疸病的用药经验,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