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症哮喘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病死率极高。中医认为宿痰是哮喘的核心病机,故清除宿痰是治疗哮喘之首要。然西医在痰液引流方面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在祛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张晓云教授治疗重症哮喘时,应用礞石滚痰丸合射干麻黄汤在清除宿痰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对张晓云教授应用礞石滚痰丸合射干麻黄汤治疗重症哮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王春霞  郑翔鸿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72+79-72,79
张晓云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主要从事内科急危重症临床工作,擅用成方、  相似文献   

3.
张晓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余跟随导师门诊以来,观察到导师运用参苏饮治疗外感咳嗽,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马云枝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社芳  李金环 《光明中医》2006,21(12):52-52
马云枝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学、临床、科研30余年,学贯中西,融汇古今,尤其对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张晓云教授认为当今社会容易导致脾胃受损,且脾为后天之本,最终波及五脏,故治疗上健脾以治其本,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难治疾病,目前,无论西医、中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谭峰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对补肾生髓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的病理机制是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与督脉,进而提出补肾生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法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邓小东 《河南中医》2012,32(3):375-376
张晓云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而脾肾功能协调对于气血生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健补肾,先天后天同补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即中风病,又称猝中。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被列为国家医疗重点攻关项目。本病急性期的治疗与其预后以及功能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医对本病急性期的治疗在手段、方法、给药途径等方面均有了明显进展。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浅谈体会如下。1 辨证与辨病治疗在90年代以前,中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辨证用药为多。90年代后,中医专方专药的治疗脑血管病报道愈来愈多。特别近几年,中药针剂与口服丸剂、滴丸、片剂、胶囊、冲剂、口服液等剂型广泛用于临床,形成了一套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王宝亮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第六批继承班导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王师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其治疗呃逆病经验丰富,治疗用药特色鲜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宝亮教授,一位名中医,临证30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近年来专注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兹将王师在临床中治疗重症肌无力之验案三则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笔者2010年3月-2011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实习期间,在导师张晓云教授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9例均为我院急诊科住院病例,均有呕血、便血症状,年龄23-80岁,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病属于国际医学界的疑难病症。近年来,中医对热毒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其致病机制认识逐步深入,清热解毒法正在逐渐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治则之一。本文就中医热毒理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萍青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近40年.她博采众长,学验俱丰,我有幸跟随张教授工作学习,对张教授在妇科疾病中医治疗方面的造诣体会颇深,现将张萍青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中医药防治研究的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颖  周莉 《环球中医药》2009,2(1):15-18
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风病在证候规范的研究、辨证论治规律的探讨、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评价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和治疗现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中医药防治优势开展中风病的研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中风病研究的重点任务: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药早期干预的研究;脑血管病中医药预防服务网络的建设;脑血管病中医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脑血管病中医药临床诊疗规范化研究;脑血管病中医药脑保护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王宝亮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临证30余载,精于脑血管病、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的辨证论治,近年来王师潜心研究治疗亨廷顿舞蹈病。亨廷顿又称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临床上以隐匿性起病、缓慢进展的舞蹈症、精神异常和痴呆为特征。王宝亮教授临床治疗该病1例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做一整理。  相似文献   

16.
樊永平 《北京中医药》2002,21(4):213-215
1 现状 脑血管病包括西医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统称为中风,是当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30年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古楠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44-45
高利教授,北京市第四批,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宣武医院脑病专家,40余年一直从事中西医脑血管病研究,在大量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的保守治疗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擅长望诊。高教授对脑梗死急性期通过望诊辨预后、辨寒热、辨脾胃强弱及二便情况,对疾病辨证论治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高利教授将中医望诊与现代医学理论及检测手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血管病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方法,从日常生活护理、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三方面入手。结果:经中医护理后,16例参与研究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无不良情况发生,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结合患者病症实际,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取得效果良好,值得在日后脑血管病变治疗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几个“瓶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永平 《北京中医》2002,21(4):213-215
1 现状 脑血管病包括西医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统称为中风,是当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在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近30年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导致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同程度降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虚弱、出血、感染以及难治性贫血,原称白血病前期,预后差。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虚劳”,“血证”等范畴。目前中西医对于此病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中医治疗该病的报告亦较少。导师张晓云教授从脾胃入手,以脾为主,采用健脾益气法治验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