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21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2~4周,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包括脓液、结核肉芽肿组织、死骨、病变椎间盘。椎间大块髂骨和肋骨或装满自体骨屑的钛网植入,术后继续抗结核化疗1~1.5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4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血沉逐渐恢复正常,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无内固定钛网松动及移位;术后Cobb角(3.5±1.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基本纠正。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致残率高,对患者,社会和家庭均造成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近几年全球结核病死灰复燃,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脊柱结核不断研究,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积极外科治疗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脊柱结核治疗的趋势,我科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手术时间160~24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500~1 100 mL,平均800 mL。37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早期切口感染1例。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得以改善,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加重、伤口不愈合或窦道形成。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显示内植物位置良好,固定可靠。术后随访12~36个月,无结核复发或植骨块吸收。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复发率低并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患者8例,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8例患者无术中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8~28个月,平均16个月,结核无复发,植骨全部成活,无侧弯后凸畸形,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所有病人全身状况良好.结果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矫正后凸畸形较理想,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30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椎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7.12±6.25)月,见减压彻底,内固定位置满意,畸形全部矫正,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胸背痛症状消失,3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半年均恢复。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实施该手术需要注意:彻底清除病灶,植骨,牢固内固定,合理、规律、系统、长期抗结核化疗。 相似文献
7.
8.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前路病灶清除取髂骨植骨融合K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我科2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腰痛完全消失,植骨块完全融合,内固定材料稳定牢固,无松动及断裂,脊柱后突有效纠正,仅2例患者结核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K型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有效纠正脊柱后突畸形,恢复椎体的高度,建立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内固定,椎体侧前方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疗效做临床分析。方法:对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22例胸腰椎结核病患者,采用同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22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治愈,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5个月,后凸矫正率80%。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后路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可同期进行,能有效地稳定病椎,部分矫正畸形,消灭病灶,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54例病变累及1-5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2~4周,一期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病变椎体切除或半切除,椎管减压,自体髂骨、肋骨椎体间植骨,脊柱前路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卧床4~8周,继续正规化疗12~18个月左右.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结核有无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1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矫正,无复发病例.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满意,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术后结核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 48例 ,随访时间 1 5— 5 5年 ,平均 3 6年。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3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 ,症状改善 35例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9 1° ,1 5— 5 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2°。结论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可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有利于骨融合 ,促进截瘫恢复和防止截瘫复发 ,矫正及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来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脊柱结核患者共8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角、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记录患者在手术时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后凸角、ODI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VAS评分为和ESR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8.9±44.3)min,平均出血量(551.2±123.6)mL。术后随访发现无复发及感染发生,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以治疗脊柱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1例,病变部位为胸4~腰5椎体。典型性脊柱结核18例,非典型性脊柱结核3例。其中累及2个椎体10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2例。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8~40个月,平均25.62月。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3例患者,除D级的2位患者外,术后1年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4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70,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矫正角度丢失。本组中出现1例血气胸。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2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年龄29~72(50.9±11.7)岁;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为13°~25°(16.6±3.0)°。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6例,E级9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2~60(50.5±5.5)个月,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Cobb角为5°~12°(8.1±1.6)°,末次随访为7°~12°(9.4±1.4)°,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1例由B级恢复至D级,2例由C级恢复至E级,16例由D级恢复至E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15(9.4±2.5)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结论: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手术方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和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4):62-6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组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3、6个月,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的植骨融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植骨融合优良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颈椎骨折诊断后多需手术治疗,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仍是目前治疗颈椎退行性或创伤性不稳的主要方法。作者设计的椭圆形同种异体骨垫,可以适应不同高度及宽度椎间隙的需要,符合椎间隙的生理形状。目的:通过与自体髂骨比较,评价自制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中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对58例颈椎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前路一期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材料不同,分为同种异体骨垫组和自体髂骨组,病程12-24个月。治疗后评价指标包括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间隙融合率、融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排斥反应。结果与结论: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同种异体骨垫组、自体髂骨组治疗后有效融合率分别为84%和8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同种异体骨垫组植骨融合时间较自体髂骨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内固定物均牢靠无松动,随访期间均无植骨排斥。提示与自体髂骨相比,同种异体骨垫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中疗效满意,可有效融合病变椎间隙,且异体骨垫不会产生因取骨引起的取骨区疼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43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随访6 ~ 23个月,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末次脊髓损伤情况和脊柱后凸畸形角度,并评定治愈标准.结果:术前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有21例为E级,10例为D级;末次随访ASIA分级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恢复为D级外,其余的均恢复为E级,术前和术后末期随访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有在统计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末次随访,脊柱后凸、侧凸成角均有不同程度纠正,生理弧度恢复并保持满意,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Mehtaet结核的治愈标准,本组43例患者中治愈41例,治愈率达95.34%.结论: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的活动及功能,甚至引起瘫痪。目的:评价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间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并比较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与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以进一步明确椎间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对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下腰痛、肢体局部感觉障碍以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可高达90%以上,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神经、血管及硬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较少。比较研究显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优良率高达95.2%,而单纯减压治疗的优良率仅为23.8%,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明显比术前高,且患者JOA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增加,观察组JOA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JOA评分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