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麻黄属麻黄科植物,药用其茎或根。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其功效《本经》中曰:"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祛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可归纳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祛风除痹四大功效。但在不同的方剂中,因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则其作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发汗解表作用类方剂在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为伍,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增强了发汗解表的功效。古人将此规律称之为"麻黄无桂不汗"。说明了麻黄发汗解表功力的大小取决于桂枝的  相似文献   

2.
黄芪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为补气要药,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着从几个复方配伍中简述黄芪的功能、主治及在中药临床中所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美珍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94-194,193
从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及现代药理研究,对安神药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安神药除了治疗心悸、失眠等病证外,还可用于肝阳上亢、口舌生疮、咳喘、淋证、便秘、汗证、阴血亏虚及多种疼痛类疾病等的组方配伍中。  相似文献   

4.
从七个方面阐述了人参与解表药、泻下药、清热药、温热药、补血药、活血药、理气药配伍应用的作用机理,意在指导临床医者治病选药要合理配伍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6.
芍药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上,体现出功用的多样性及其配伍的灵活多变性。本文从芍药的常见配伍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以资同道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7.
五行学说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祖先们用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诸事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之法则的一种学说。它主要是以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现象,并且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正如《类经图翼》:“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正是存在着这种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关系,人体才能维持平衡与协调,临床诊断及治疗才能得以相应的指导。根据《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治疗原则,结合母子脏腑关系,以临床…  相似文献   

8.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对温里药在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探讨.认为温里药除了用于治里寒证的方剂配伍外,还广泛用于解表、泻下、祛痰、和解、清热、祛湿、补益、固涩、开窍、理血、理气及祛湿剂等多类方剂配伍中,由于配伍不同,则功效迥异,特探讨之.  相似文献   

11.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块茎,其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属“温里药”一类,通过配伍能治疗亡阳、脾胃虚寒、肺寒、心下痞、胃寒呕吐、虚寒出血等多种病证。现将干姜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归纳为以下八  相似文献   

12.
"五行学说"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五行学说在方剂配伍中的指导意义。从古方对五行学说的运用上看 ,在脏腑用药方面 ,有据五行特性、属性归类而配伍用药者 ;有据五行相生、相克关系而配伍用药者 ,使药性与脏腑功能特性、与相关脏腑体窍等有机结合 ,使药性与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有机结合 ,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配葛根,解血清热“柴胡主时病内外热不解。”有和解退热之功,对于外感发热有透表泄热之效。《伤寒六书》中柴葛解肌汤,以柴胡配葛根解肌清热;羌活、白芷助柴葛解肌表,并除诸痛;黄芩、石膏清邪郁所化之热;桔梗宣肺;芍药、甘草和营泄热,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之证。2配枳、生事,疏表透邪少阳经病偏于半表之证.而症见寒热往来、头痛、耳聋目赤、胸胁满痛等证。治宜祛邪外透.方用柴胡仅橘汤。3配秦究,驱民散邪外受风邪.失治传里.耗报阴血.因虚而致的民劳病。症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期热之劳热骨蒸之证。治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辛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及其配伍应用的规律,为其继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总结辛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及其配伍应用的规律。结果和结论:辛味药有:行、散、润、化、通、升六大作用;以其“动”的特性,在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昆布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布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效。主治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本文综述近年昆布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概况,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功善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本品古今临床应用甚广,并非专于虚劳不足之证,若外感疾病,抑或内伤杂病,用之得当,皆有殊效,而其要在于配伍得宜,轻重有法。兹将人参的配伍应用略述数端,以期对临床用药有所裨益。1配入解表剂,扶正以达邪外感疾病,邪在肌表,发汗驱邪乃正治之法。而对于元气不足,正不胜邪者,纵然重用发表之药,亦  相似文献   

18.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来源于豆科植物黄芪或者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本草纲目》中将其列为上品,誉为"补药之长",祖国医学对黄芪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与不同药物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有四气五味 ,即寒热温凉与辛甘苦咸酸淡。然寒凉清热泻火 ,温热助阳散寒 ,辛能散、甘能缓、苦能坚、咸能软、酸能收、淡能渗皆言其常。若四气五味和而用之 ,则变化无穷 ,如辛甘发散 ,苦辛通降 ,辛凉清热 ,苦温燥湿 ,苦温益气 ,甘寒养阴 ,酸甘化阴 ,辛甘化阳等等 ,经妥善配伍 ,可合病情、应四时、扬其长、避其短、制其过、去其毒 ,使药尽其用。关于“辛味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作者曾有过浅述。今从苦味药的清泄、通降、燥湿、下行、逐瘀等作用论述其与辛甘咸酸淡诸味相伍在方剂中的应用。1 苦与辛苦辛相伍运用始于仲景 ,见《伤寒论》…  相似文献   

20.
方剂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 ,针对疾病的表象和内因有的放矢地按照药物的性能、效用合理组合而成。根据笔者多年研探 ,仅就方剂中应用相反相成原则进行配伍的一些浅识表述出来 ,以供同道参考。1 寒热并进配伍法该法主要适用于寒热错杂的疾病。因此类病不仅有寒而且有热 ,故组方时既不可单用寒凉药 ,又不能单用温热药 ,只有将二者配伍使用 ,才能协调阴阳、寒热俱除。如《伤寒论》治疗上热下寒 ,腹痛欲呕之证的黄连汤 ,方中用苦寒药黄连祛其上焦之邪热 ,而用干姜、桂枝温散中焦之凝寒 ,用甘草调和诸药而解病邪之毒 ,诸药配伍应用使疾病立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