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疗效。方法对26例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后路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矫形。8例行后路Ponte截骨,13例行椎弓根截骨术(PSO)联合Ponte截骨,5例行全椎体切除术(VCR)。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的变化及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的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侧凸Cobb角:术前30°~135°(90.7°±30.6°),术后12°~30°(18°±5.6°),矫正率为82.5%,末次随访13°~32°(20°±5.8°),丢失4.3%;后凸Cobb角:术前20°~60°(40.6°±18.5°),术后10°~26°(16.8°±6.2°),矫正率为85%,末次随访13°~30°(20.5°±7.0°),丢失3.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术前3.8~6.5(5.1±1.3)cm,术后0.3~1.3(0.7±0.3)cm,末次随访0.4~1.7(0.8±0.3)cm。所有患者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内固定松动,经延长固定节段后骨性融合。结论术前充分的评估,选择合适的后路截骨方式,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能有效矫正畸形和恢复脊柱冠、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2.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同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4~39岁,平均18.9岁.术前侧凸Cobb角890~132°,平均10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3~5.7cm,平均4.1cm;侧凸柔韧性为16.1%~29.6%,平均24.2%;12例合并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6°-89°,平均67°.结果: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1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9h,术中出血量1200~4700ml,平均3100ml.无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毕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第4d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12°~59°,平均24.1°,矫正率为77.5%;12例后凸Cobb角22°~460°,平均35.6°,矫正率为46.9%;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1.3cm,平均0.7cm.随访8~41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5°~67°,平均27.9.,丢失3.6%;12例后凸Cobb角25°~51°,平均39.4°,丢失5.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4~1.6cm,平均为0.9cm.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创伤小,节省了前路经胸的手术时间,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应用此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性好,能获得较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相似文献   

3.
背景:先天性脊柱侧凸分为形成障碍型、分节不全型及混合型三型。目前国内外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形成障碍型脊柱侧凸,而对于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的治疗研究较少。目的:评价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单极或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畸形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单极或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患者24例(单极截骨10例,双极楔形截骨14例),男女各12例,年龄13~22岁,平均16.7岁;侧凸Cobb角50°~139°,平均84.1°;侧凸柔韧性5.1%~30.0%,平均17.0%;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8~6.3cm,平均2.54cm;1处分节不全18例,2处分节不全3例,3处分节不全3例。结果:手术时间5.3~11.2h,平均7.9h;术中出血1500~4500ml,平均2980ml。无1例因截骨间隙加压闭合而致脊髓剪切损伤。1例术中发生胸膜破裂,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周后痊愈。1例因T5椎弓根螺钉侵入椎管压迫脊髓出现左下肢不全瘫,术后4h拔出该螺钉,3个月后左下肢不全瘫完全恢复。术后侧凸Cobb角6°~51°,平均26.8°;术后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2.5cm,平均0.76cm。平均随访32.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侧凸Cobb角9°~53°,平均28.6°,平均矫正率66.7%,矫正率平均丢失2.1%;冠状面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垂直距离0.3~2.6cm,平均0.81cm,平均矫正率63.3%,矫正率平均丢失2.4%。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矫形无明显丢失,术后未发生失代偿现象。结论: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单极或双极楔形截骨技术治疗中、重度青少年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能较好改善脊柱柔韧性,增加截骨面加压闭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Zhang YG  Zhang GY  Zhang XS  Wang Z  Mao KY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2):1705-1708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截骨术(PSO)矫治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7月至2007年11月共25例采用脊柱后路PSO治疗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手术时年龄29~48岁,平均35岁.弯曲类型为胸腰双弯9例,胸腰/腰单弯16例.截骨部位均选择在顶椎,其中T11 1例,T12 7例,L1 11例,L2 6例.对比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判断矫形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0~380 min,平均274 min;术中失血量1500~5000 ml,平均2328ml.腰弯/胸腰弯的侧凸Cobb角术前70°~121°,平均88°;术后矫正至35°~70°,平均43°;矫正率44%.腰弯/胸腰弯的后凸Cobb角术前50°~90°,平均63°;术后矫正至-40°~21°,平均10°;矫正率86%.矢状面的矫形效果明显优于冠状面.手术并发症包括发生神经根损伤3例,术后表现为根性疼痛;无脊髓损伤、迟发性瘫痪、感染和固定失败发生.所有病例随访2~4年,无明显矫形丢失,无躯干失代偿发生,腰背疼痛均得到满意的缓解,患者外观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PSO矫治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侧凸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4月至2005年7月连续收治了114例(女86例,男28例)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和腰椎脊柱侧凸患者,其中Lenke5型72例,Lenke6型32例,Lenke3C型10例。全部采用后路广泛松解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手术前后在X线正侧位片上测量冠状位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顶椎及C7中垂线平均距离,并观察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置入1460枚椎弓根螺钉,平均融合9.6个椎体(5~14个)。冠状面平均矫正率为78.6%(61°减少到13°),矢状面腰椎前凸角从36°(23°~67°)增加到42°(34°~55°)。最下端融合椎冠状面成角矫正率达79%,骶骨中垂线与融合下端椎距离从2.3cm减少到0.5cm,与顶椎距离从5.0cm缩短到1.6cm;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由2.7cm减少到0.8cm。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0个月(12~50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深部感染,且无明显矫形丢失。结论:后路广泛松解联合全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椎/腰椎侧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经后凸顶椎椎弓根Ⅴ形截骨,凸侧采用悬臂梁压棒技术治疗16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14~22岁,平均17.4岁。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1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5例。截骨部位均位于胸椎。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26±32)min,术中出血量(1360±265) ml,平均随访28个月(24~36月),术前主弯侧凸Cobb角83°±11.7°(75°~106°),后凸角91°±13.2°(82°~102°),术前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1.45±0.26)cm;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27.4°±11°(矫正率67%);后凸Cobb角25.5°±9.5°(矫正率72%)。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0.48±0.13) cm。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凸顶椎椎弓根V形截骨,凸侧采用悬臂梁压棒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早期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对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术的患者采用后路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随访测量各种影像学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术后1例出现神经牵拉损伤,和术前冠状面Cobb角平均21°,矫正率为59%,终末丢失率为11%;顶椎偏距平均2.4cm,矫正率为50%,均丢失0.4cm,丢失率为8.3%;躯干偏移距离平均1.5cm。终末随访时躯干偏移距离平均0.2cm。丢失率为7.4%。结论:采用选择性椎板关节突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理想,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后路顶椎区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 ,探讨其融合固定范围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1999年7月-2009年1月,对23例僵硬性脊柱侧弯采用后路顶椎区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男11例,女12例;年龄8~29岁,中位年龄15岁。先天性脊柱侧弯1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5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既往有脊柱矫正手术史2例。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85.39±13.51)°;后凸Cobb角(56.78±17.69)°;躯干偏移(15.61±4.89)mm。CT或MRI检查显示2例合并骨性纵裂畸形。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41min,术中出血平均1452mL。术中固定融合节段8~14个椎体,平均10.7个。术后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6个月。术后即刻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为(38.70±6.51)°,后凸Cobb角为(27.78±6.01)°,躯干偏移(4.69±1.87)mm,身高增加平均5.2cm。末次随访时脊柱侧凸主弯Cobb角为(41.57±6.80)°,后凸Cobb角为(30.39±5.94)°,躯干偏移(4.78±2.00)mm。术前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和躯干偏移与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椎弓根骨折4例,L1神经根损伤1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切口积液2例,一过性双侧下肢神经功能障碍2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采用后路顶椎区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通过椎弓根螺钉的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9.
满达 《颈腰痛杂志》2016,(6):504-50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与单椎体截骨矫正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1-12-2015-12我院收治的重度AS后凸畸形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21例接受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治疗,术式采用经椎弓根闭合楔形截骨(PSO),对照组接受经椎弓根单椎体截骨矫正治疗,术式采用中柱闭合-前柱张开的改良PSO(COWO)。对比2组手术效果、矫正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之间的垂线距离(SVA)矫正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AS后凸畸形患者,行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治疗能够达到与经椎弓根单椎体截骨矫正治疗相近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有效减少围术期并发症,但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楔形截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正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对14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8例;年龄15-31岁,平均22.1岁.其巾特发性7例,先天性6例,神经纤维瘤病l例.术前侧凸Cobb角81°~139°,平均111.2°;后凸57°~165°,平均85.8°.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经后路胸膜外松解椎间隙联合顶椎区楔形截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止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松解椎间隙5.1个,椎体截骨平均2.3个,手术时问7.2~14.1 h,平均9.2 h.术中出血量1500~6100 ml,平均3970 ml.无神经损伤,2例术中胸膜破裂,1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所有患者经过7~31个月随访,平均12.7个月,术后侧凸Cobb角15°~71°,平均31.3°,矫正率71.9%;后凸22°~48°,平均34.9°,矫正率59.3%.结论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节省了前路经胸的于术时间,创伤小,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风险,改善了脊柱柔韧性.顶椎区凸侧三柱楔形截骨,依靠凹侧保留的椎间纤维环、黄韧带及肋椎关节作为稳定铰链,手术较伞脊椎切除术简便、安全.对重度僵硬性弧形脊柱侧后凸用单一的截骨术难以达到三维矫正,后路椎间隙松解联合顶椎区楔形截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崮定矫正能获得良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相似文献   

11.
重度脊柱侧凸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i YM  Hou SX  Li L  Wang HD  Gao TJ  Wei 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8):517-519
目的探讨重度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手术治疗Cobb角大于80°的脊柱侧凸患者71例。术前侧凸角平均96.6°(80°~135°),31例患者同时有脊柱后凸,平均后凸角83.0°(52°~145°)。行后路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14例,后路顶椎楔形截骨21例,分期手术3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术中应用SEP和唤醒试验双向监测61例,单独唤醒试验10例。结果术后平均侧凸角39.6°(矫正率59.2%),平均后凸角31.9°(矫正率61.6%)。3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5~81个月),其中33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矫正丢失率平均2.1%,2例因内固定断裂再次手术。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8例患者中,除4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3例完全恢复,1例大部分恢复。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5例,4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结论头颅骨盆环和脊椎截骨技术是提高重度脊柱侧凸矫正率、降低神经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术中唤醒试验配合SEP监测能较早提示神经系统损伤;对出现神经系统损伤患者,术后早期使用脱水药和激素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后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手术(PSO)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2岁;平均胸椎后凸角度(T1~T12)96°(80°~112°),腰椎前凸角度(L1~S1)平均10°(5°~15°),平均颏眉角47°(40°~58°),平均注视角43°(32°~50°).8例患者均在L3椎体行PSO术并在胸腰段(T12~L1,L1-2)之间进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后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8.1±20.7)min,术中失血量(1588.8±171.6)ml.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7)个月.术后平均胸椎Cobb角76.1°±9.6°,矫正20.3°±1.1°;术后平均腰椎前凸角48.4°±4.7°,矫正38.4°±4.7°.术后平均颏眉角16.5°±4.6°,注视角73.0°±5.2°.矢状面平衡矫正(12.3±1.6)cm.无血管、神经损伤、应力性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未发生冠状面的失代偿.结论 后路联合单节段PSO联合双节段楔形截骨术矫正As合并重度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82°~150°,平均107.0°;10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28°,平均52.7°;6例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3例结核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根据Frankel分级均为D级.均采用顶椎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1.1h.术中出血2400~5100ml,平均3866ml.脊髓短缩1.6~2.7cm,平均2.1cm.融合同定节段为8~14节椎体,平均12.5节.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7.0°矫正至26.1°矫正率75.6%.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2.7°矫正至12.3°,矫正率76.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6.4%.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l分级恢复到E级,随访9~61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也无矫正度的丢失.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复位术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三维同心闭合技术保证了截骨面椎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安全闭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重度僵硬脊柱侧后凸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96年6月至2007年7月,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67例,男29例,女38例;年龄16~52岁,平均21.5岁;特发性27例,先天性21例,神经纤维瘤病9例,脊髓空洞7例,成骨不全3例。术前主弯冠状面Cobb角为81°~142°,平均97.8°;Bending位脊柱柔韧性10.5%;主弯顶椎偏距为3.7~16cm,平均8.8cm;后凸角为43°~102°,平均68.5°;矢状面C7-S1间距为-4.5~18Cm,平均5.7cm。采用主弯区顶椎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三维矫形和360°植骨融合进行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畸形矫正和随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后路手术时间平均为4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100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4个月,平均30.5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41.3°,矫正率平均为57.8%;术后主弯顶椎偏距为1.2~5.9cm,平均2.7cm;术后后凸角平均为36.6°,矫正率平均为46.6%;术后矢状面C7-S1间距为-2.4~4.6em,平均1.5cm。术后发生短暂性下肢无力2例,永久性截瘫1例,脑脊液漏2例,乳糜漏1例,伤口感染2例,胸膜撕裂合并包裹性胸腔积液3例,假关节形成2例。术后1年以上随访主弯冠状面矫正平均丢失5.9%,后凸矫正平均丢失3.8%。结论全脊椎切除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能有效矫正畸形和恢复脊柱冠、矢状面平衡,但应高度重视大出血和神经系统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Ponte截骨与Smith-Petersen截骨(SPO截骨)治疗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方法]2007年5月~2009年3间收治的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的手术病例58例,其中36例行SPO截骨,22例行Ponte截骨。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两组的手术效果和躯干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用中文版SRS-22量表进行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手术时年龄、Risser征、融合节段数、置钉密度、术前冠状面胸主弯Cobb角无显著性意义(P>0.05)。Ponte截骨组的术后3个月冠状面胸主弯Cobb角矫正率明显大于SPO截骨组,分别为67.1%和56%(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矫正率得到很好的维持,分别为61%和50.5%(P<0.05)。两组的术前、术后腰椎代偿性次弯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20.6±8.5°和22.3±10.5°,术后3个月胸椎后凸角SPO截骨组比术前平均增加1.2°,Ponte截骨组比术前平均丢失1.4°,末次随访SPO截骨组胸椎后凸角比术前平均增加1.9°,Pon-te截骨组比术前平均丢失2.9°,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次要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并发症。[结论]多节段Ponte截骨能提高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胸椎侧凸冠状面胸主弯Cobb角的手术矫正率,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局部自体植骨量、增加植骨融合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头颅-骨盆环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7.5±4.8)(14~23)岁。均行Halo骨盆牵引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牵引力取患者可承受的极限,牵引时间为(3.2±0.6)(3~4)周,后行后路截骨内固定融合术。对患者治疗前左右侧屈位、牵引后和术后的侧后凸矫正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或邻椎截骨12例、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SPO)或Ponte截骨20例。未见脊髓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治疗前脊柱冠状面Cobb角为(136.8±38.0)°(96°~172°),矢状面Cobb角为(90.4±24.0)°(45°~125°)。患者平卧左右侧屈位侧凸矫正率为(8.9±3.2)%,Halo骨盆牵引后侧凸矫正率为(37.6±4.3)%,后路截骨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为(68.7±4.8)%;牵引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为(30.7±5.6)%,后路矫形术后矢状面侧凸矫正率(60.6±4.3)%;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Halo头颅-骨盆牵引辅助后路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预测矫形效果,简化手术,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畸形矫正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