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感染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5):1152-1154
在我国,脊柱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新一代抗生素的应用,其发病率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脊柱感染性疾病的处理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早期诊断、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及时正确的手术仍然是治疗的关键。脊柱骨髓炎约占所有骨髓炎的2%  相似文献   

2.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小型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内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地区,羊、牛及猪为主要的传染源,20世纪70、80医年代末本病疫情趋于缓和,到90年代疫情又有回升势头[1],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人口流动性增加,其发病已经从以职业相关性疾病为主变成以由食物引起的疾病为主[2].该病常侵袭脊柱引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有似"流感"样的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脊柱的专科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细菌培养,影像学可辅助诊断但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治疗则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正>脊柱化脓性感染是指包括椎间盘炎、椎体骨髓炎、脊柱硬膜外脓肿等在内的一组疾病。如果处理不当常造成神经损伤、败血症等问题,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充分认知、尽早干预脊柱化脓性感染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脊柱感染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技术、新观念。笔者就脊柱化脓性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简要阐述,以期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脊柱感染(spinal infections)是指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椎体、椎间盘及椎体周围软组织的感染~([1])。文献报道成人脊柱感染的年发病率约为0.83/10万~([2])。脊柱感染通常发病隐匿,严重者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脊柱畸形、瘫痪甚至死亡等。近年来,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面临新的挑战。现就脊柱感染的分型、诊断以及治疗相关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切口深部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分类、致病菌、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降低切口感染的策略,认识切口深部感染早期诊断线索,可早期诊断并及早给予适当的治疗,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审慎考虑围手术期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该文介绍脊柱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高旭  段炼  陈奇  吴昌炎  李放  邵立伟  孙翊夫 《骨科》2020,11(3):206-209
目的探讨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表现,比较多西环素+利福平、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病人,分析其临床特征表现,并根据抗菌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多西环素+利福平治疗,观察组行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病人关节疼痛程度予以评估。结果78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脊柱活动受限,其中关节疼痛78例(100.00%)、发热78例(100.00%)、乏力25例(32.05%)、多汗34例(43.59%)、肌肉痛12例(15.38%);CT检查显示病椎及相邻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破坏及明显骨质增生,病椎间隙狭窄;MRI检查显示病变椎旁软组织异常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布氏杆菌特异性血清凝集试验均呈阳性,血白细胞水平异常11例(14.10%),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15例(19.23%),红细胞沉降率增快7例(8.97%)。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P<0.05);观察组体温、NR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与对照组(1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相比于多西环素+利福平抗菌方案,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抗菌方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柱是肺外结核的常见发病部位,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脊柱结核可发生在任何年龄,50年代前以儿童为多见;近年来,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病例居多。脊柱结核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见。病变常使2个以上椎体受累,病椎可为2个邻近椎体,也可间隔分段发病。其中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如诊治不及时,极易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9.
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脊柱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顺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例非特异性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23~66岁,平均53.5岁.腰椎8例,胸腰段6例,胸椎2例.患椎处剧痛14例,轻度胀痛2例,11例X线片显示患椎终板缘“鸟嘴样”增生,13例邻近终板侵蚀性破坏,边界模糊,周围硬化.所有患者均无成角畸形及明显神经损害.入院诊断为脊柱肿瘤1例,脊柱结核3例,疑似脊柱结核8例,脊柱感染4例.入院后诊断为“脊柱肿瘤”者直接行“肿瘤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化脓性脊柱骨髓炎;其余15例患者治疗前均行病椎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非特异性脊柱感染,其中1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4例患者因椎间失稳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1例因伴椎旁脓肿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均应用敏感或广谱抗生素,手术治疗患者应用2~3周,保守治疗患者应用3~6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1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6例痊愈;4例遗留腰背部僵硬感,行腰背肌理疗及功能锻炼后均缓解.6例手术患者中,1例误诊为脊柱肿瘤患者术后1.5年X线片显示植骨端骨吸收,患者有腰背部僵硬感,暂予观察;其余5例患者随访时植骨均骨性融合,2例遗留不同程度腰背部僵硬,但均不影响生活.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脊柱非特异性感染容易误诊,治疗前行穿刺病理检查可早期确诊,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对影响脊柱稳定性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胆道感染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道感染 (biliarytractinfection ,BTI)是胆系结石、胆管肿瘤及其他胆管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造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多脏器损害(MOD )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 。因此 ,胆道感染的病原生物学研究、早期诊断和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就近年来上述诸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病原微生物学及耐药性研究进展1.胆道感染菌群的变迁 :( 1)菌群种类和厌氧菌感染的种类增多 :文献报道胆道感染在 80年代初期 ,80 %以上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两种混合菌感染 ,这种混合感染的比例高达 1/ 3 [3 ] 。…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08,自引:6,他引:108  
骨与关节结核在我国仍为常见病,尤以脊柱结核多见〔1,2〕。自50年代方先之教授倡导结核病灶清除疗法以来,已在我国广为普及,在技术上并不断有所改进,新的抗结核药物的研制成功对提高脊柱结核的疗效,扩大病灶清除疗法的应用范围,起到重要作用。但从总的疗效来看,并发症仍较多,有些问题有待继续探索改进,以期提高疗效。今特对近10年来我国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简要概括介绍如下。1 脊柱结核影象诊断的发展X线照片在脊柱结核诊断方面有其重要意义,它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椎旁脓肿的情况。但其分辩率、对…  相似文献   

12.
转移性脊柱肿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转移性脊柱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朱小龙  徐卫星  刘杰 《中国骨伤》2016,29(9):870-874
随着椎间盘摘除手术的广泛开展,椎间隙感染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缺乏诊断特异性指标,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椎间盘穿刺取样微生物培养是抗生素选择的金标准,但其阳性检出率有待于提高,目前,不同医疗机构间存在流行病学、治疗经验的差异,抗生素的选择、用药疗程及手术的方式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几年,磁共振成像、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介导下经皮椎间盘穿刺、经皮脊椎内窥镜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等的广泛应用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椎间隙感染应重视预防、早期诊断、尽早明确致病菌,治疗应结合医生自身的经验和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通过辅助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及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布氏杆菌脊柱炎(布氏杆菌组)、18例不典型结核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组)患者分别行后路手术,内固定后清除病灶,植骨融合,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规范化治疗,随访0.5~1年(布氏杆菌组)、1~2年(脊柱结核组)。结果: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复发,JOA评分均明显升高,治愈率分别达到95.65%(布氏杆菌组)和94.44%(脊柱结核组)。结论:综合病史、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运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保证有效的药物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脊柱感染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主要造成骨与关节损害,最常见的就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简称布病脊柱炎)。一旦发生布鲁氏菌感染,布鲁氏菌主要被人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并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内,引起巨噬细胞极化释放相关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因子家族(interleukins, IL)趋化因子家族(chemokines)。研究表明这些炎症因子在布病脊柱炎的炎症和骨质破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转化可调控炎症和骨破坏的发生及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炎症因子在布病脊柱炎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0.7%~12%[1]。早期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通常可以在保留患者内置物的前提下成功治愈[2]。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是诊断脊柱术后SSI的金标准[3、4],但目前培养阳性率仅占其中的65%[5]。近半数研究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  相似文献   

17.
脊柱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确诊难度较大.X线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对脊柱骨母细胞瘤诊断具有不同程度的价值,但均无特异性;病理学检查能确诊骨母细胞瘤,但需与骨样骨瘤等疾病鉴别.全脊椎切除术是脊柱骨母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技术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复发率;刮除术对部分无法完全切除的病例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复发率较...  相似文献   

18.
脊柱转移瘤外科诊断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性之一,约70%的癌症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转移。脊柱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据统计转移至脊椎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肺和肝脏,居第3位。研究表明约有40%以上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发生脊柱转移。脊柱转移瘤以胸椎多见,其次为腰椎。最容易发生脊柱转移的恶性肿瘤为: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肾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等,其中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最为多见。转移的主要途径为血行播散,少数为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脊柱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均给予抗生素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术后脊柱无后凸畸形,无出现排斥反应,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脊柱化脓性感染患者血沉较白细胞计数敏感,C-反应蛋白是判断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MRI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化脓性脊柱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诊断依据,以及各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自1997年8月-2005年6月共收治化脓性脊柱感染患者10例,平均年龄58岁。10例中2例有脊柱外伤史,2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平片、核磁共振及血常规、血沉、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5例患者接受手术。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糖尿病、外伤和他处感染病灶是本病的易感因素。所有患者血沉均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占40%,C反应蛋白增高者占80%。10例中3例出现截瘫或者不全瘫,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瘫痪症状均有减轻,但程度不一。结论化脓性脊柱感染包括椎体骨髓炎、椎间盘炎、脊柱椎间盘炎、化脓性小关节感染和硬膜外脓肿。抗感染和制动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保守治疗无效,合并有硬膜外脓肿或者瘫痪的患者应行清创引流和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