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深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从中医及现代医学两方面进行综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骨性压迫学说及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是较被公认的两大致病因素,但仍存在争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逐步加深对发病机制的认识可进一步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廖信祥 《颈腰痛杂志》2006,27(2):151-15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CSA基础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已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本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是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后者越来越受到强调而围绕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有多种学说,现就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CSA发病机理方面作一点总结。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变中最严重的一类疾患,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压迫理论、缺血理论、不稳定理论等.CSM与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相关,但压迫理论并不能解释全部临床症状,压迫程度也不能预测减压术效果;同样,多种研究未发现有意义的局部缺血证据.在神经损伤实验模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弥散性轴索损伤等脊髓病中,牵张性损伤被公认为是主要制病因素,而骨赘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生肥厚或钙化及椎管狭窄可导致脊髓所受张力和剪切力增加,反复严重的牵拉伤时钙进入轴突,高浓集可导致细胞支架塌陷,引起局限和广泛的轴突损伤.牵张性损伤、张力和剪切力的产生可能是CSM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敏  蒋宜伟  史达 《颈腰痛杂志》2003,24(5):310-31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自1926年首次提出相关症状后,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脊柱外科争论的焦点,主要有椎动脉压迫、颈交感神经受刺激、颈椎节段不稳等几种学说,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学者提出应力应变、椎基底动脉环代偿功能、体液因子、血管闭塞、栓塞四种新的观点。阐述CSA发病机制可使人们对CSA有更全面的认识,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子的常见疾病 ,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且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值得深入研究[1] 。与前列腺炎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报道不多 ,针对公众和社区居民的大范围普查工作更少见。缺乏对前列腺炎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了解以及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复杂多样化都给流行病学研究制造了障碍[2 ] 。现就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发病率前列腺炎一直是男科和泌尿外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群中的发病率变化较大 ,各家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国际健康中心的健康统计表明 ,1977至 1978年前列腺炎发病率约为 2 5 % ;35 %~ 5…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目的 研究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颈前路手术切除的颈椎减压标本的组织学表现,分析与颈椎病相关的因素和机制。结果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减压术后优良率占83%(40例);18个患者的20例减压完整标本中,以颈椎盘突出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者14个占70%,以椎体后缘骨赘压迫为颈椎病主要发病原因的5个占25%。颈椎间盘后缘有炎细胞浸润的占55%,1例退变的非突出的的颈椎间盘也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有炎细胞浸润的患者,其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比无炎细胞浸润者重(神经功能评分,P<0.01)。结论 除了突出的颈椎间盘和椎体后缘形成的骨赘压迫,退变突出的颈椎间盘产生的炎症反应在颈椎病的发病中同样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易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豪 《中国骨伤》2005,18(1):57-59
颈椎病是指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后所形成的内容广泛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钩椎关节病等,文献中的颈脊髓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ey|opathy)、颈神经根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alopathy)在我国均属颈椎病的范畴。简易分型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及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管压迫性),专科分型(期)分为颈椎间盘症期(颈椎病)、骨源性颈椎病期、脊髓变性期。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是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脊髓病类型,真正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澄清,一般认为,其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机械动力学因素、脊髓的血供障碍和交感神经的作用等诸方面。为了对此种疾病有...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朱巍  贾连顺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61-764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由于颈椎退变,神经根受压迫等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麻木、感觉缺失和反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为根性痛。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机械压迫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及疼痛产生因素三个方面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胆囊结石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囊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长期以来 ,许多学者致力于胆固醇性结石发病机理的研究。胆固醇性结石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 ,其发病机理的主要方面是胆汁胆固醇分泌增加导致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升高。近年来遗传流行病学和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基因研究有可能成为揭示胆石发病机理的一个突破点。本文就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 致石基因遗传流行病学和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 ,基因因素对胆囊结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胆石病的遗传模式可能是多基因参与。1.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遗…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与自然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的自然史是指该病在整个发病过程中,不受任何临床干预,包括各种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手段的情况下,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深入了解CSM的自然史是准确评价任何一种干预方法对CSM治疗效果的基础。而疾病的临床发病过程又最终决定于它的病理发展过程。自1952年Brain首次报道了大样本的CSM病例以来,许多学者对CSM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近年来,已有学者对CSM的自然史进行了一些研究。一、影响CSM发病…  相似文献   

13.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老龄化时代,OA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也受到研究人员不断重视。研究发现,以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 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主的炎症细胞因子是组建起OA炎症网络的罪魁祸首。并且发现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和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为主的蛋白酶过度表达,是造成OA软骨缺如的直接原因。此外,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和Wnt等信号通路,软骨细胞衰老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软骨细胞凋亡与自噬,雌激素等均在OA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广泛查阅了近几年与OA发病机制有关的研究文献,从分子层次与细胞层次两方面对OA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于文末谈论预测了未来OA临床诊疗中的一些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胰酶自身消化"学说外,白细胞过度激活-炎性因子级联瀑布效应、胰腺微循环障碍、细胞凋亡、肠道细菌易位、"二次打击"学说等多种理论丰富了人们对AP发病机制的认识.本文就A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马明  张世民 《中国骨伤》2014,27(9):792-795
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但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不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痛苦,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年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颈椎长期处于不良的学习工作姿势造成,同时心理因素也不能忽视。青年颈椎病实际上为颈椎病的早期阶段,发病常因颈部肌肉等动力平衡失调引起,临床症状以颈肩部的疼痛不适为主,影像学上常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和颈椎失稳。防治青年颈椎病应以预防为主,临床确诊后,尽早行综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治疗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同时加强颈部的康复训练。目前关于青年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这将有助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在临床中将更好的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IgA肾病(IgA eanephrophathy,IgAN)是一组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临床和病理表现多样化,且不伴有系统性损害的最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依然不清,当前对IgAN发病机制研究的两个重要切入点是对IgAN的分子遗传研究及其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骨质疏松症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虽然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仍不能完整及正确地诠释其相关的发病机制。由于炎症因子在炎症性骨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但可以作为监测疾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临床诊疗的诊断指标。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可通过激活或抑制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影响相关酶蛋白的表达量等来影响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进而在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炎症因子对骨质疏松症的不同作用分为促进、抑制、双作用炎症因子三大类型,并就它们影响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从而为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常见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常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多见于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较为公认的颈椎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机制为退变的颈椎结构改变压迫和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胃肠运动减弱;椎动脉受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易刺激前庭器官,引发头晕伴恶心呕吐;内皮素、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c-Fos蛋白、精神心理状态、年龄及药物等因素也可能参与颈椎病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发展.临床上遇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主要首发症状为消化系统症状,且对症治疗无效时,应考虑颈椎病存在,针对病因治疗可有效缓解消化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发病机制。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由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式为研究其病因学的发病机制的等方面提供了可能,并对腹主动脉瘤临床治疗,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