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中风半身不遂这一顽疾,中医历代医家立论不同。有的说是主风、主火、主痰,或因气虚外感风邪,有的提出真中风和类中风之说。随着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各种不同流派相继产生,这样也就使后来学者有了不同的倾向性,因此也就各有师承。 论治中风半身不遂,笔者崇尚王清任的立论。王氏是我国医学史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和实践家,他对气血理论和瘀血证治有着独到见解,在我国医学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重视气血 王氏对气血理论的研究非常精深,他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他又提出“气有虚实,血有亏瘀”之论点,对气虚血瘀等证具有卓识和创见。他在临证中总结了60多种气虚证、50多种血瘀证的治疗经验。王氏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并说:“人行坐动,全仗元气,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因此,在论治半身不遂等证时创制了补阳还五汤。此方在一派活血化瘀中重用了补气药黄芪。 2 瘀血证治 历代医家以不同的观点来阐述中风半身不遂,唯独未涉及到血瘀这一要点。而王氏敢于疑古,敢于创新,他对瘀血证阐述最鲜明,他说“血化下行不作痨句,凡痨所由成,多为瘀为...  相似文献   

2.
对中风半身不遂这一顽疾,中医历代医家立论不同。有的说是主风、主火、主痰,或因气虚外感风邪,有的提出真中风和类中风之说。随着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各种不同流派相继产生,这样也就使后来学者有了不同的倾向性,因此也就各有师承。 论治中风半身不遂,笔者崇尚王清任的立论。王氏是我国医学史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和实践家,他对气血理论和瘀血证治有着独到见解,在我国医学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 重视气血 王氏对气血理论的研究非常精深,他在《医林改错》中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他又提出“气有虚实,血有亏瘀”之论点,对气虚血瘀等证具有卓识和创见。他在临证中总结了60多种气虚证、50多种血瘀证的治疗经验。王氏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并说:“人行坐动,全仗元气,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因此,在论治半身不遂等证时创制了补阳还五汤。此方在一派活血化瘀中重用了补气药黄芪。 2 瘀血证治 历代医家以不同的观点来阐述中风半身不遂,唯独未涉及到血瘀这一要点。而王氏敢于疑古,敢于创新,他对瘀血证阐述最鲜明,他说“血化下行不作痨句,凡痨所由成,多为瘀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治疗心力衰竭常见证型用药规律分析,探索治疗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古籍和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剂,并将搜集到的方剂进行中医证候分型,使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分别对3种证型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有效方剂476首,包含266味药,气虚血瘀证125首,气阴两虚血瘀证123首,阳气亏虚血瘀证228首。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核心药物分别为29、28、28味(核心药物用药频次大于等于总用药频次的13.6%);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两味药(药对)之间的关联规则分别为12、16、22条;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气亏虚血瘀证多味药(药组)之间的关联规则分别为16、20、26条。结论: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体现出3种证型的用药规律分别以补气、益气养阴、温阳为核心,加以活血化瘀、利水化痰,标本兼治,并配伍理气药,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总体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4):680-68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虚证患者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随机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且居住地为长沙市的患者共146例,对其虚证证素进行提取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虚证证素依次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精亏;青、中、老年患者均以阴虚为主;1级,2级,3级患者均以阴虚为主;且虚证证素积分与患者年龄及血压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证素组合依次为阴虚气阴亏虚气虚血虚精亏,证素组合以单个证素两种证素组合四个证素三个证素无虚证证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阳虚为主。虚证证素组合以阴虚、气阴亏虚、气虚和血虚精亏为主。  相似文献   

5.
咨询信箱     
问:气虚证与气陷证的关系为何?为什么气虚证不一定发展为气陷证?答:中医的气,包括范围颇广。不同的气,在亏虚时的表现亦不尽相同。如在营气、卫气不足时,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气陷。此外,亦非任何脏腑之气出现亏损后均可直接导致气陷。例如,肾脏居于下焦,在肾  相似文献   

6.
钱子高 《四川中医》2002,20(2):50-50
补阳还五汤为治疗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所致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的常用方。但临证时,笔者根据病机,用本方灵活加减,治疗多种妇科病,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气陷证是临床表现的一个证候,常为气虚病变的一种,以气无力升举为其主要特征。若正气不足,升举无力,往往会导致内脏下垂,此证多由于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文章介绍齐淑兰针药结合治疗气陷证之经验,并以针灸结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子宫摘除术后内脏下垂证为例,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气陷证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历代医家认为,三棱莪术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能治症瘕、积聚、食积、痰积、闭经等证。笔者除用以治疗各种腹内肿块、心腹痛,以及通经堕胎外,还用于以下病证:一、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是中风后遗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这是气虚血滞或肝阳  相似文献   

9.
后世对东垣内伤热中证即气虚发热证之发病机理及证候归结众说纷法,笔者认为,其气虚是本,发热是标,其证候归结是气虚兼热毒证。试述如下。观东垣之内伤热中证,乃为饮食、劳逸、六惜损伤脾胃之气后所产生的内伤发热证,即气虚发热证。然气虚何能发热?气者,阳也,阳虚则寒;脾胃者,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气皆由此而生。今脾胃之气既虚.则诸脏阳气亦随之而虚。东垣日:“此阳气下陷阴中,‘阴火’上越所得。”然此阴火又为何物?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脾胃之气既虚,则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郁滞,久则发热。此东坦“阴火”…  相似文献   

10.
海霞 《国医论坛》2014,(3):21-22
脾胃病中脾阴虚、胃阴不足者显著增多,为深入探讨临床渐多的脾阴、胃阴亏虚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在对脾胃虚证之气虚、阳虚认识基础上,提出用甘淡濡润、药食并用之法,滋养脾阴,补充胃阴,以恢复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11.
为扩展用药 ,方便记忆 ,今围绕糖尿病气虚津亏之病机 ,将三联对药在其应用中的一点经验作如下总结。1 辨证用药1 1 补气三药 人参、山药、黄芪。糖尿病的发病本质是气虚 ,在气虚基础上出现津液流失导致津亏 ,进而出现阴虚燥热 ,故补气是其治疗的根本。因为气虚存在于以肾为主的五脏 ,所以需肺脾肾共治之 ,根据证型或单用或联用。人参由白虎加人参汤而来 ,补脾气而滋阴生津 ;山药从六味地黄丸而来 ,补肾气而固涩填精 ;黄芪来自施今墨、祝谌予之黄芪、山药之药对 ,补肺气而止汗利尿。1 2 滋阴三药 生地、知母、地骨皮。阴虚生内热 ,燥…  相似文献   

12.
吴继萍  石朝玉  冯妮  李晓晨 《光明中医》2010,25(10):1755-1757
对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设计表格观察纳入病例的分布情况,发现乳腺癌患者主要涉及脾肾肝三个脏器,中医辨证本虚多见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其主要集中在脾肾气虚与气阴亏虚两个证型,在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病主要发病的内在因素。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进展的相关性,以此推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研究105例女性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表实分为血瘀、气滞、痰湿、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病程,有无放化疗,转移(淋巴、血行、骨转移),有无内分泌治疗,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10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亏虚最为多见,兼以进行内分泌治疗为最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亏虚四种证型进行比较,显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常见气阴两虚型,晚期患者气阴两虚常合并热毒证。结论 105例入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的共计31例,集中分布在气阴两虚型,显示其病机演变规律为气虚到气阴两虚,且随阴虚证的加重病情逐渐进展。分析认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应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3.
王清任在临床用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擅长运用补气活血药治疗气虚血瘀证。他在治疗气虚证中往往重用黄芪,其用量之大、配伍之奇、用途之广,都是前所未见,形成了王氏用药的独特风格。本文试就王氏运用黄芪的经验加以整理综述如下。一、补气还五,主治半身不遂重用黄芪  相似文献   

14.
小儿遗尿的发病与体质特点密切相关,由于小儿“三有余、四不足”的生理特性,临床可见阳虚质、气虚质患儿发病率较高。小儿遗尿病在膀胱,基本病机为膀胱不约,其特点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标实与心窍不开、肝泄太过紧密相连。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基本大法,同时当兼顾患儿体质,偏气虚者重在补肺脾之气,偏阳虚者重在温补肾中真阳,标证见心窍不开者治以开窍醒神,肝泄太过者泻其相火,临证以自拟遗尿方为基础进行化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德明 《光明中医》2009,24(6):1138-1139
中风以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失语为主证.在中风发病之前,必有先兆症状,表现为久患眩晕、手脚麻木、健忘、记忆力减退、语言謇涩,头重脚轻,时欲眩仆.中风先兆期分为三种证型,即:肝肾阴虚,肝阳上扰;气虚痰阻;气血亏虚.临床上必须辨证施治,以达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即治未病之目的,以防止中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证型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总体辨证有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精髓亏虚、气虚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阴亏虚证、气滞证、阴虚风动证等11个常见证型;从证类分布看,气滞血瘀证类达所有病例的50%,而阴虚证类则仅占5%。结论:颈动脉狭窄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精髓亏虚4种证类为主,其中血瘀证类分布所占比例最高,血瘀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治未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病半身不遂等证候的著名方剂.此方适合于中风病急性期"初得半身不遂"等表现,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应间断坚持服之,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丸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肾阴不足之证。笔者本着扶正祛邪的基本治疗原则,在临证时凡见肝肾阴亏之证,即用之滋补肝肾以固本,扶正以祛邪,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读《医林改错》,深感王清任一生对气血理论之研究,见地独到。他以“气有虚实,血有亏瘀”之论点,从数十年临床生涯,总结60种气虚证、50种血瘀证,创立了“补气消瘀”学说,补前贤之未备,启后学之思路。本文就王氏《医林改错》中治瘀之方,归纳十五法,并结合临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单味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发热抽风远期疗效观察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严可斌,封志强(056001)关键词:小儿发热抽风,羚羊角粉小儿发热抽风为临床常见病证,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外感六淫,入里化热,火盛动风;或内伤饮食,食滞生痰,痰热壅塞气道,蕴结胸隔肠胃,或食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