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关于此条提及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物组成,目前诸版本《伤寒论》及教科书,均指为小柴  相似文献   

2.
宣志红  于峰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147-2148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始见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所治疗疾病多与精神情志有关,而由情志所致疾病的症状多较复杂,因此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出现的症状较柴胡类其他合方类方的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一段中的方药,宋金版本有所出入,从而引  相似文献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条病机为太阳表证误下后所致邪气弥漫、虚实夹杂、表里俱病的变证。伤寒时已八九日,本已暗伏内传之机,而反误下伤其正气,  相似文献   

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167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后世医家在研究《伤寒论》时亦每每论及此条,看法基本一致,均认为本条所现诸症为伤寒误下,邪热陷于胸中,表里俱病所致。该方在临床应用方面除现代医学中神经精神方面  相似文献   

6.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党参代)、半夏、龙骨、牡蛎、茯苓、桂枝、大黄、铅丹、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达邪,泄热化痰,镇惊安神之功效。原治少阳不和,气火交郁,心神被扰,神不潜藏之往来寒热,胸胁满闷,烦惊谵语,二便不利,身困重不能转侧等征候。《伤寒论》第107条说“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取得较好疗效,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俊仙 《光明中医》2010,25(3):365-367
<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原文107条记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方药组成为: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  相似文献   

8.
张杰 《光明中医》2011,26(5):1033-103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专为伤寒误下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变证而设,专治"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于和解少阳中兼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相似文献   

9.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方用于治疗伤寒误下后,肝郁气滞、虚实寒热互见之少阳证,现代医家拓展了此方的运用范围,包括焦虑症、失眠症、神经官能症、癫痫等精神类疾病[2].  相似文献   

10.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源自《伤寒论》第107条,原文如下:"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铅丹组成,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之功.原方主治少阳病误下后,邪陷少阳,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壅滞,阳气内郁不得宣达而致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等.现代医者结合疾病症、脉,运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如失眠、焦虑症、癫痫、美尼尔氏综合征、慢性胃病等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张仲景《伤寒论》第107条,原文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具有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功,临床中若能抓住"胸满烦惊"的主证特点,应用于头痛、颤病、痫病、郁证、不寐、眩晕等多种中医脑系疾病的治疗,可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不断拓宽该经方的临床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07条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应用范畴和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小柴胡汤证的变证;(2)因伤寒误用下法而成;(3)基本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胃火扰心神,三焦气化不利,决渎失司,三阳经气不利;(4)基本功效为和解泄热,镇惊安神。  相似文献   

13.
此方载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主之”(第112条)。《类聚方广义》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狂症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又云:“治狂癎,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方函口诀》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但治伤寒胸满烦惊,亦治小儿惊癎,大人癫癎”。  相似文献   

14.
刘喜德 《新中医》2014,46(9):202-203
<正>《伤寒论》第107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由柴胡、黄芩、大黄、人参、桂枝、半夏、茯苓、生姜、大枣、铅丹、龙骨、牡蛎组成,全方虚实兼顾,具有和解少阳枢机、清热镇惊安神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误下,邪热内陷,表里俱病,烦惊、谵语等症。该方用药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云:"柴胡引升阳药以升阳,大黄引阴药以就阴;参草助阳明之神明,即所以益心虚也;茯苓、半  相似文献   

1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原文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用方证对勘解析本证,当属阳邪陷里,郁而不泄,内扰肝胆。胆为中精之府,内寄相火,邪热内扰,相火随之上逆,激化情志变动。盖气火同源,火  相似文献   

16.
<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首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证治中篇,系属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证治,是为太阳表证失治、误治、邪热内陷所致的“坏病”而设。古人除用该方治疗伤寒下后烦惊谵语证外,还治癫、狂、癎、多梦少寐等  相似文献   

17.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报道屡见不鲜,古今中外医家对本方均有较深入的研究。笔者拟从临床文献的角度,对所收集的病案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收集1984年~2003年之间的现代期刊报道75篇,古今著作7篇,导师验案11例,以从中了解医家们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规律,掌握本方方证。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刘敏 《新中医》2015,47(10):257-258
<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由柴胡、黄芩、人参、桂枝、半夏、大黄、大枣、生姜、龙骨、牡蛎、铅丹、茯苓等组成。全方以小柴胡汤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加桂枝通阳和表,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茯苓宁心安神、大黄泄热通里。仲景用本方治疗胸满、烦躁、谵语等症。因铅丹有小毒,笔者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陈瑞春教授经验,习用磁石或珍珠母等替  相似文献   

19.
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中柴胡、黄芩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人参、茯苓、大枣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去痰镇惊;半夏、茯苓化痰宣窍安神;大黄、桂枝破瘀血,通脑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疏肝利胆、调气和血、化痰解郁、镇惊安神之效。张士卿教授是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南  相似文献   

20.
龙骨、牡蛎,临床常用于滋阴潜阳,收敛固涩。《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用龙骨三方,牡蛎五方。其应用范围远非如此,试初探如下。不当处,望指正。一、重镇安神:伤寒衰邪未解而误用火、下法,发汗太过,损伤心阳,证见烦躁、惊狂、谵语、卧起不安者,仲景每用龙、牡,如救逆汤以龙。牡镇太阳经火逆之神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龙、牡镇少阳经因误下之烦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