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尼酯衍生物 X 受体(farnesyl X receptor , FXR)最早是于1995 年发现,主要分布于肝脏、小肠等组织,胆汁酸是其天然配体.近年来研究显示FXR被激活后参与多种基因调控、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抵抗和能量代谢[1 ].本文将通过综述FXR在不同靶器官的表达从而对糖代谢的影响,探究FXR作为2 型糖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法尼醇X受体(FXR)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桡动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常桡动脉组织(n=5)和ESRD患者桡动脉组织(n=15)中FXR、CD68、Runx2表达,茜素红染色判断血管钙化,分析FXR阳性表达与CD68、Runx2、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桡动脉无钙化,15例患者11例出现血管钙化,钙化主要集中在血管中膜;FXR主要表达在血管平滑肌细胞,ESRD患者桡动脉FXR阳性表达积分较正常组织升高(P <0.01);FXR阳性表达积分与CD68阳性细胞积分无相关性,但与血管钙化积分、Runx2阳性细胞表达积分以及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68、-0.71和-0.62,均P<0.05);钙化积分与血磷、超敏C-反应蛋白(sCRP)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56和0.64,均P<0.05).结论 ESRD患者桡动脉FXR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升高,FXR可能参与了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Toll样受体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ll样受体(TLRs)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受体之一,外界微生物可与TLRs结合并激活固有免疫、炎性反应,并进一步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近年研究发现一些内源性配体也可与TLRs结合,激活炎性反应。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由此导致的糖尿病肾病(DN)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对于TLRs与DN关系的研究较少,仅限于TLR2和TLR4。研究表明,TLR2和TLR4可通过介导代谢性炎性反应而调节糖尿病及D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目前,尿白蛋白水平变化被认为是DN发生与进展的标志.然而,一些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时,已经有了晚期肾脏病理上的改变,这表明尿白蛋白不是早期检测DN理想的标志物.因此,探寻早期诊断DN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探索出一些DN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包括肾损伤标志物(如肾损伤分子-1)、炎症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氧化应激标志物(如8-羟基脱氧鸟苷)等,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对于DN的早期诊断和监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锡正 《华夏医学》2014,27(1):188-191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腺苷是机体在炎症或损伤等情况下,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强效抗炎及免疫抑制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腺苷的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肾脏形态及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笔者简要综述腺苷受体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文磊  张璟 《重庆医学》2004,33(1):121-124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产生、积聚等功能.CTGF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rthy,DN)发生发展的诸多环节.本文就CTGF的家族成员、结构、特性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可被内源性配体胆汁酸激活,在胆汁酸、胆固醇及脂蛋白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配体及靶基因的发现,FXR展示了更多的生理或病理作用。本研究将对FXR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FXR概述FXR与其他典型的核受体成员具有  相似文献   

9.
孔刚  吕学爱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2):1013-1016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6年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人数是1.8亿,并且逐年增加,其中1/3的人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N)。在西方国家,DN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特点是肾小球、肾小管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纤维化,足细胞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是DKD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调节氧化应激、抗炎、抗纤维化中至关重要,且在DKD患者和动物模型中发挥了肾脏保护作用。在DKD治疗靶点的探索中,大多数研究均集中在改善代谢产物水平异常方面,很少有关于HO-1作为内源性肾保护因素的报道。因此,HO-1为了解DKD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也可能成为未来DKD治疗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钾、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是多方面、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早期以肾小球高滤过为主,逐渐出现微量以至大量蛋白尿,最终进展为肾功能不全[1]。在我国DN所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占总ESRD的8%左右,部分地区已增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曲尼司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曲尼司特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脏病理的变化。应用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肾组织硫氧还蛋白(Trx)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曲尼司特能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纤维化,糖尿病模型组肾组织中Trx表达下降,曲尼司特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Trx的表达上升。结论:曲尼司特可能通过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组织中Trx的表达,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肾小管肥大,肾小球肾小管基膜增厚,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堆积以及肾小球硬化。生长因子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在细胞肥大、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尿转铁蛋白(Tr)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8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尿中Tr、白蛋白(Alb)的含量,同时测定尿肌酐(C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结果显示:在糖尿病不同阶段,尿Tr/Cr均较正常增多;尿Tr/Cr的增高早于尿Alb/Cr的增高。尿Tr/Cr与尿Alb/Cr、尿NAG/Cr、尿β2-MG呈正相关,与血肌酐、血尿素氮呈正相关。说明尿Tr/Cr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小球的损害,较Alb/Cr更为敏感,尿Tr/Cr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现已认识到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显著相关。肥胖与糖尿病一样,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性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多种类型的肥胖中以腹型肥胖与糖尿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肥胖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而后者是DN发生的始动因素。肥胖可促使多种脂肪因子、炎性因子的产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糖尿病肾脏的病理生理及脂质代谢,促使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近年研究发现,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成分的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如糖脂毒性、血管紧张素、糖基化终末产物等可引起足细胞的凋亡,促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雷米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肾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尿足细胞数量的变化,并探讨雷米普利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56例糖尿病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日给予雷米普利5mg,连续服用3个月。应用小鼠抗人。肾小球足细胞特异性蛋白(Podocalyxin,PCX)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尿中PCX阳性染色细胞,计数尿足细胞数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尿足细胞数量。结果:雷米普利治疗组的尿足细胞数量较基线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雷米普利可以减少DN患者的尿足细胞数量,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芦沙坦对Ⅱ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芦沙坦(Losartan)对Ⅱ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Losartan治疗4周后尿白蛋白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后尿白蛋白无改变,而Losartan治疗后尿白蛋白减少,有效肾脏血浆流量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改变,滤过分数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与尿白蛋白下降及滤过分数下降间均无相关性。结论:Losartan具有减少Ⅱ型糖尿病肾病尿白排泄及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临床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2例临床蛋白尿期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用药10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尿蛋白(UAlb)、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口服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的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0.05);尿蛋白减少的作用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BUN和Scr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血清白蛋白、IgG、IgA、C3、C4水平明显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公藤多苷片可有效改善临床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并且大大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增强体内免疫抗体,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