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围生期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围生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生期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改善围生儿结局,从而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2.
围生期对女性一生来说虽然短暂,但孕妇却经历了孕期、分娩期、产褥期3个阶段。分娩更是围生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产妇在分娩期的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使产妇在围生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分娩,减轻分娩的痛苦,缩短产程,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安全,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孕妇分娩结局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间2 181例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产前系统的健康教育课程后,对两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率分别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剖宫产率20.96%、助产率12.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83%和15.95%,而顺产率(66.32%)则高于对照组(26.22%),实验组在分娩24小时后的平均出血量为(244.25±82.84)mL,新生儿窒息率为4.56%,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397.92±58.75)mL,新生儿窒息率10.09%.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对促进分娩良好的结局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将自愿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仅进行常规围生期保健检查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孕妇经阴道分娩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伟大战略目标后,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已将健康教育列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开展高水平的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产科病区孕产妇的“健康”是护理工作的中心之中心。自1998年起,我们针对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开展了健康教育,实施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心理分析1.1紧张恐惧孕妇临产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初产妇来自亲朋好友之传说,以及目睹其他产妇的表现,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80例初产妇按奇偶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分娩质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其分娩方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与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52.50%(P<0.05)。结论: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可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同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因素及围生期情景模拟教育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初产妇5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312例,非自然分娩260例,分析自然分娩和非自然分娩产妇临床资料的差异;另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8月在该院分娩的初产妇9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围生期情景模拟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干预,观察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指标及心理状态的差异。结果 自然分娩产妇年龄<30岁比例、高中及以上比例、开展产前运动比例及产妇倾向于自然分娩比例(66.67%、45.83%、69.55%及73.08%)均明显高于非自然分娩产妇(43.08%、34.23%、36.15%及3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020、7.919、63.760及68.007,均P<0.05);自然分娩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及胎儿窘迫比例(34.62%、10.90%及9.62%)均明显低于非自然分娩产妇(55.38%、33.85%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生期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保健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在北京市大兴区兴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无孕产史的孕妇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产妇对围生期保健认知行为、分娩方式、分娩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围生期保健认知行为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且自然顺产产妇平均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在宫缩乏力、产前抑郁、产后抑郁、产后泌尿道感染、产后排便困难、产后排尿困难方面得到了改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母乳喂养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生期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初产妇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健康,降低产前和产后孕妇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分娩教育对160例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分娩教育对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降低手术产率的作用。方法 80例初次妊娠的孕妇,在妊娠晚期接受分娩教育(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条件相同,但在妊娠晚期未接受分娩教育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分娩各产程时间、产程中用药、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程中用药明显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娩教育使产程中医疗干预减少,自然分娩率提高,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团队助产服务模式对初产妇围生期自我效能和分娩结局的影响,确定团队助产服务模式在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中应用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60例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30例,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团队助产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初孕妇干预前(28周)及干预后(38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指标导向的结构化健康教育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服药信念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基于指标导向的结构化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服药信念及依从性.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BMQ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BMQ评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卫生服务理论以及文献综述方法,以多点行医政策为基点,分析多点行医政策对医疗卫生系统运行的影响,以及多点行医政策实行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s: When perinatal medicine emerged as a new medical discipline in the 1960s, Berlin was 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centers. During that time, the city was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 each fostering its own health care system.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Berlin Wall, it was possible to speak with the citizens of East Berlin and to access their database systems. This created the singular opportunity to objectively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of perinatal care in both parts of Berlin. Methods: Rates of maternal, perinatal, and infant mortality as well as the rate of preterm deliveries were evaluated over time and between East and West Berlin. The timing of introduction of 20 specific perinatal interventions was evaluated across 18 hospitals with more than 500 deliveries (11 in West Berlin and 7 in East Berlin).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100 gynecologists, 100 midwives, and 100 women who had recently delivered their first child from each side of the city regarding their opinion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interventions for the quality of perinatal medicine and how they would distribute a budget to improve maternity care. Results: Maternal, perinatal, and infant mortality decreased in both parts of Berlin until 1990 (p<0.0001),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Berlin, though the preterm delivery rate was slightly lower in East Berlin compared with West Berlin (p<0.06). Some new clinical techniques and treatments—such as cardiotocography, ultrasound, tocolytic therapy, and peridural anesthesia—were introduced earlier in West Berlin. In contrast, certain public health measures—such as maternal transport, screening programs for diabetes, and support of breastfeeding—were introduced much earlier in East Berli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eliefs of gynecologists, midwives, and mothers in East and West Berlin. In general, citizens of East Berlin were more enthusiastic about technological medical advances, whereas citizens of West Berlin were more supportive of public health and alternative method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physicians in their beliefs about how to improve health care,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resided in East or West Berlin.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serve as a basis for reflection on how different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 health care policies can influence the improve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卫生服务系统的改革实践证明以线性思维的旧模式改变医疗卫生系统行为特征相当困难。只有从卫生服务系统的复杂系统的特征出发,充分认识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复杂系统属性,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改变系统行为从而实现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围产保健服务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5省113县有关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的县级资料及相应的人口、经济1围产保健资料进行多因素、多水平分析。结果:平均孕产妇死亡率(MMR)为159.30/10万,平均新生儿死亡率(NMR)为39.76‰;平均产前检查覆盖率60.90%,住院分娩率30.57%,新法接生率58.03%,产后访视率33.77%;住院分娩及新法接生对孕产妇死亡有保护作用,产前检查对新生儿死亡有保护作用。结论:5省农村贫困地区围产保健服务水平较低,提示提高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及加强产前检查是降低两个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医疗卫生服务系统(Health Delivery System,HDS)模型体系,实现宏观HDS的数字化描述、量化分析以及可视化模拟与干预实验,提供宏观卫生政策的试验研究平台(“模拟实验室”).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主要有国家3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国家及地方统计年鉴资料、对全国95个市县的抽样调查;HDS模型的构建和人群就医行为的模拟及干预用复杂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结果:构建了(1+n)二重维度HDS模型体系(“模拟实验室”),对HDS进行定量模拟分析与政策干预试验,为宏观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不间断的“循证政策”研究工具与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潍坊市公共卫生预警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潍坊市公共卫生预警采用即时预警和长期预警两种模式,并设计相应地预警指标和预测方法.根据即时预警和长期预警信息,综合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划分为一般事件、较重事件、严重事件和特别严重事件4级.潍坊市公共卫生预警模式考虑到了症状监测和相邻行政区域发病等问题,并将多模型预测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孕产期健康教育的对照研究,了解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达到提高母婴健康的目的。方法随机选取孕产妇293例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作为实验组,同期住院而未进行健康教育的127例孕产妇作对照组。就健康状况及妊娠结局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高危妊娠发病率为24.23%,低于对照组的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实验组妊娠晚期贫血的发生率为24.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1);实验组顺产率为52.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1%,实验组剖宫产率为47.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3,p<0.01);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8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1)。结论孕产期健康教育对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保障母婴健康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