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处理是卧床休息尤其对重症CHF曾禁止浴洗。而本文作者采用温水浴扩血管能显著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脏的血液动力学。方法:CHF患者22例(男性16例),其中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3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返流性瓣膜病4例,平均年龄54岁。入院时自觉症状为心功能(NYHA)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7例。其中17例在外院接受休息及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无改善。首先研究了温水浴与桑拿浴的浴前,浴中、浴后的血液动力学急性变化,之后实行每日2次温热疗法(温水浴及桑拿浴各1次),对比1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温水浴在半卧位浴槽41摄氏度温水中浴洗10~12min,桑拿浴在特殊的远红外线桑拿浴室,采用背卧位头在外面的方法,在70~80摄氏度浴15min。在温水浴,桑拿浴之前中后测定血压,心电图、超声心  相似文献   

2.
前瞻性随机研究46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所致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比较氨吡酮和多巴酚丁胺输注48小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两药大幅度地减低肺动脉楔压、右心房压、全身血管阻力和增加心脏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A-V间期时双腔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设置最佳A-V间期的方法。方法选择3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时设置不同的A-V间期,在超声心动图下记录舒张期二尖瓣反流情况、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用Swan-Ganz导管测量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3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在A-V间期为100~120ms时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达到最大,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得到明显改善。结论100~120ms的生理性起搏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4.
张青  葛海龙  周玉杰 《心脏杂志》2009,21(3):387-389
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钠尿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CHF患者53例,分为rhBNP组2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肺动脉压(PAP)、心脏指数(CI)、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变化。结果 rhBNP在降低RAP,PCWP,PAP,NE,AngⅡ及Ald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和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对CI、血钠、血钾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BNP可改善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拮抗NE,AngⅡ,Ald的过度激活,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多种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扩张型心肌病等,通过引起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及心室病理性重构,最终发展至心力衰竭。目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方案包括硝酸酯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强心甙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而心肌能量代谢支持治疗由于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机械作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治疗策略有别于改善CHF机体血流动力学及阻断神经内分泌异常的病理机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CHF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双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果。方法 :CHF伴室内传导阻滞患者11例均植入双室起搏器 ,左室电极导线经冠状静脉窦插入抵达侧或后侧静脉 ,以达到左室起搏夺获。手术前、后应用 Swan- Ganz漂浮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双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植入双心室起搏后临床症状改善 ,活动耐量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肺毛细血管嵌顿压下降 ,二尖瓣返流面积减少 ,治疗 3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由 75± 8m m下降至 6 8± 6 m m(P<0 .0 5 )。结论 :双心室起搏治疗 CHF伴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 ,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逆转左心室重塑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虽然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可即刻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它对反复发作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急性疗效却报道甚少。本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以重度左心衰竭为主的患者舌下应用卡托普利(CAP)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硝酸甘油(NTG)进行比较。方法全组24(男18,女6)例,年龄21~75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9例,冠心病12例,瓣膜功能障碍左心衰竭3例。入选患者除NYHA 分级Ⅲ和Ⅳ级外,心脏指数(CI)均≤2.5L/min/m~2,舒张期肺功脉压≥12.7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右室起援搏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疗效。采用有创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观察26例患者左室起搏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该组患者左室起搏3年后缩期二尖瓣前后程度、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及压力阶差,左室舒张末压,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4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心脏事件分为心脏事件组和无心脏事件组,探讨ApoE、Hsp27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无心脏事件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例、ApoE、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Hsp27、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脏事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显著高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动脉压(m PAP)、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R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心脏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E、Nt-proBNP、Hsp27、心功能Ⅲ级、LVEF、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为CHF心脏事件预后的影响因素(OR=1.78~1.95,P0.05)。高危组2年生存率为79.10%,低危组为9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oE和Hsp27升高与CHF心脏事件具有相关性,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建  张运 《山东医药》1999,39(20):34-34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PW)技术获得二尖瓣血流频谱可用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但易受年龄、心率、心脏前后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当左房压升高、左室早期充盈增加时,二尖瓣血流频谱可出现“假性正常化”,影响了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判定。而肺静脉血流频谱可更准确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PW所获得的肺静脉血流频谱及声学定量技术获得的左室容量曲线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原发性HCM患者32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16~72岁,平均53…  相似文献   

11.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通过心脏起搏器改变心脏活动程序的方法,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本文报告对主动脉瓣病变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以提高心室率的方法进行治疗,改善了血流动力学,提高了动脉血压,使难治性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并进行机理探讨。关键词心脏起搏主动脉瓣疾病血流动力学安置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目前,通过心脏起搏器改变心脏活动程序的方法,还被用于改善循环血流动力学,如对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使用双腔起搏治疗等,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β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衰的机制和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5年,Waagstein等用β阻滞剂治疗7例有充血性心衰(CHF)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疗程2~12个月,平均5.4个月。用药1个月后,全部病例症状改善:周围浮肿及腹水消失,运动能力、左室射血分数及周边纤维速度增加,心脏体积缩小。15年来的成功及失败的经验教训和实验资料表明,β阻滞剂对一部分CHF患者确实有效,甚至可以使临床症状极其严重而被建议做心脏移植者避免手术。但如应用不当,或无效果,或加重CHF。本文重点复习β阻滞剂治疗CHF的机制及存在问题。 (一)作用机制 CHF时,心脏不能输送足够的氧气满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培养、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并将其移植入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并检测其治疗效果,探讨异体MSCs修复CHF受损心肌的能力。方法注射法分离幼龄大鼠胫骨中的MSCs并使用5-氮胞苷对其进行诱导分化。使用阿霉素鼠尾静脉注射法制备大鼠CHF模型,将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非移植组10只,正常移植组10只,CHF非移植组20只,CHF移植组20只。将诱导分化的MSCs手术注射入左心室部位,对照组植入等量培养液。术后4 w进行超声检测及血流动力学分析,然后取心脏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5-氮胞苷诱导后MSCs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将其移植入CHF大鼠后,超声及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与CHF非移植组比较,移植干细胞组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均显著升高(P<0.05,P<0.01),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术后4 wCHF移植组可以检测到Brdu标记阳性细胞。结论 CHF后移植MSCs可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为慢性心衰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CR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具有CRT和ICD功能的CRT-D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CRT-D的临床应用.方法 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CHF患者,合并左束支阻滞、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而且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接受组织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后,接受了CRT-D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D.左心室起搏导线植入到心脏后静脉3例,心脏侧后静脉1例.术中测试除颤能量≤20 J,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34增加至0.42。结论 CRT-D植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其安全性肯定.鉴于其显著疗效,建议同时满足CRT和ICD适应证的患者应该接受CRT-D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循环内分泌因子的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作用。  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 CHF患者 42例 ,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 2 2例和对照组 2 0例。两组均在治疗开始前 1天、治疗后1个月和 3个月时 ,静息状态下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浓度 ,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 ,摄心脏正位片测定心胸比率和心脏面积 ,并按心功能 (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  结果 :1所有患者上述血浆循环内分泌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 ,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呈负相关 (P均 <0 .0 0 1) ;2治疗后 3个月 ,美托洛尔组 L V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美托洛尔组心胸比率和心脏面积明显缩小 (P均 <0 .0 5 ) ;3显效患者年龄偏小、心率偏快、血浆循环内分泌因子水平较高。  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 CHF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浆循环内分泌因子异常 ,β受体阻滞剂治疗 CHF有效 ,认为主要机制是 β受体阻滞剂改善了这种内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以来,已有许多临床研究显示钙离子拮抗剂(CaA)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硝苯啶、地尔硫(艹卓)和若干新型CaA.但由于CHF病理生理的复杂性、钙离子对各器官作用的广泛性及各种CaA的药理特性不  相似文献   

17.
硝酸甘油和多巴酚丁胺已广泛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但两药伍用对CHF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探索两药同时静脉滴注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本文对120例难治性CHF患者在间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多巴酚丁胺过程中,动态监测了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各种原因所致的CHF患者均符合难治性心衰的诊断标准[1],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联合治疗无效者。120例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26例,缺血性心脏病30例,风心病4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和克山病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78例扩张型心肌病和克山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组(依倍组)和常规治疗组,并有5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检测依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内皮素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峰和A峰比值(E/A)、EF斜率。结果心肌病心力衰竭者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依倍组治疗8周后,ET水平显著降低,LVEF、FS、E/A、EF斜率显著提高。结论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价格便宜,降低心肌病心力衰竭者内皮素水平,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63例CHF患者临床、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的预后价值,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心脏性死亡59例,其中猝死34例,泵衰竭死亡19例,心肌梗死死亡6例;多因素分析示,平均主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和QTc是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率分析示,平均主动脉压≤12kPa,平均肺动脉压≥3.33kPa,QTc≥440ms,射血分数≤25%及有束支阻滞者,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低血压、QTc延长及伴肺动脉高压者预后不良,治疗中应防止过度降压和延长心肌复极。  相似文献   

20.
<正>蒽环类药物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有效药物,其严重副作用是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1],心脏损害常常进行性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大多数患者CHF发生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后1年内[2],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化疗结束数年后出现CHF,文献报道在化疗结束15~25年的患者仍有发生心肌病的可能[3]。本文报道2例蒽环类药物发生致死性心脏毒性患者,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