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或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9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明确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患者随机分为MMF治疗组和CTX治疗组。前者采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后者采用间断静脉CTX间歇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分别于治疗6个月、l2个月时判定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MMF组和CTX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血胆固醇、血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TX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MMF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M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与环磷酰胺间歇冲击联合激素治疗的疗效相当,但MMF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明确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MF治疗组采用MMF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环磷酰胺(CTX)对照组采用间断静脉CTX冲击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动态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尿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血浆清蛋白均显著回升(P〈0.05),血总胆固醇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12个月时,MMF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另1为20%和60%,CTX对照组分别为20%和55%。两组间相同时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F治疗组发生胃肠道症状及转氨酶升高各1例,而CTX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带状疱疹及闭经各1例,胃肠道症状2例,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各3例,MMF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TX对照组(P〈0.05)。结论MM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与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的疗效相同,但MMF治疗的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肾病综合征36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疗法相比较。方法 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0~68岁,中位年龄为43岁。随机平均分为2组:CTX联合泼尼松治疗组(C组)和MMF联合泼尼松治疗组(M组)。泼尼松初始剂量均为1 mg/(kg·d)早上一次顿服,后逐渐减量,两组维持治疗方案基本一致。用药前及用药后3、12、24、36个月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总疗程平均为(36.1±7.8)个月。结果 C组和M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的减少和血浆白蛋白的升高在治疗后3、12、24、36个月程度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M组肾病综合征总体缓解率在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为69.2%、77.0%,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肾功能均保持稳定,两组白细胞减少症、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较多。结论 MMF联合激素对IMN肾病综合征的36个月疗效与CTX联合激素相近,MMF安全性较好。提示MMF为难治性IMN选用免疫抑制剂的可靠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麦考酚吗乙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RNS)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和复发率。方法62例IRNS患者分别采用MMF联合激素治疗(MMF组,n=31),或采用CTX间断静脉冲击联合激素治疗(CTX组,n=31)。二组患者均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后口服泼尼松,MMF剂量1.0g或1.5g/d,疗程均≥6个月ICTX剂量为12-20mg/kg。每月静滴1次,6个月后改为每3月1次。疗程≥12个月,通过观察患者尿蛋白量、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胆固醇(Tch)的变化,比较二组缓解率、副作用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①疗效:完全缓解率MMF组(54.8%)高于CTX组(35.5%)(P〈0.05),总缓解率MMF组(90.3%)显著高于CTX组(67.7%)(P〈0.01)。MMF组较CTX组尿蛋白明显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回升,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副作用:MMF组(9.7%)的副作用率显著低于CTX组(54.8%)(P〈0.01)。③复发:MMF组(9.7%)复发率显著低于CTX组(41.9%)(P〈0.01)。结论与CTX静脉冲击治疗相比较,MMF联合激素治疗IRNS缓解率高,能更有效降低蛋白尿,副作用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IRNS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吗替麦考酚酯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作用,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强的松进行治疗,随访12个月,监测患者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主要生理指标,考察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6、12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8%、73.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1%、58.8%,与治疗前相比,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含量明显升高,24h尿蛋白量及血肌酐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项生理指标均基本正常,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方案之一,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长期随访的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40例,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给予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总胆固醇(S‐Chol)变化。结果:治疗3、6、12个月,观察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膜性肾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环磷酰胺(CTX)、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儿童频复发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43例临床资料,其中CTX组18例,MMF组25例.结果显示CTX组平均维持缓解6.0个月;平均复发频率由4.8次/年降至1.1次/年(P<0.001);平均激素用量由30.0 mg/d减至15.0 mg/d(P =0.002).MMF组平均维持缓解6.0个月;平均复发频率由用药前的4.8次/年降至1.6次/年(P<0.001);平均激素用量由37.5 mg/d减至12.5 mg/d(P<0.001).CTX组与MMF组用药后维持缓解时间、复发频率及激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药均可降低频复发INS患儿的复发频率;鉴于MMF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可能更小,选择用药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MMF)和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在联合使用激素的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MMF口服(MMF组30例),或者间断性给予CTX静滴(CTX组30例),随访9个月,观察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及其评价,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随访结束时MMF组治疗总有效率86.7%,CTX组治疗总有效率50%,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MMF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CTX组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副作用主要发生在治疗初期,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1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MMF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而CTX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6.7%,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应用MMF治疗显著优于CTX。结论 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LN具有较好的疗效,耐受性较好,但长期疗效及副作用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氟伐他汀(LESCOL)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RNS)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和复发率。方法62例IRN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MMF联合联合氟伐他汀治疗(MMF+LESCOL组,n=31),另一组采用CTX间断静脉冲击治疗(CTX组,n=31)。两组患者均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后口服泼尼松,MMF剂量1.0或1.5g/d,疗程均/〉6个月,氟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口服,疗程〉19个月;CTX剂量为12~20mg/kg,每月静脉滴注一次,6个月后改为每3月一次,疗程≥12个月,通过观察患者尿蛋白量、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胆固醇(TC)的变化,比较两组缓解率、副作用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疗效:①完全缓解率MMF+LESCOL组(54.8%)显著高于CTX组(35.5%),P〈0.01,显著缓解率MMF+LESCOL组(25.8%)显著高于CTX组(16.1%)(P〈0.01,总缓解率MMF+LESCOL组(90.3%)高于CTX组(67.7%),P〈0.05。MMF+LESCOL组尿蛋白明显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回升与CTX组相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副作用:副反应率MMF+LESCOL组(9.7%)显著低于CTX组(51.6%),P〈0.01。③复发:复发率MMFq-LESCOL组(9.7%)显著低于CTX组(32.3%),P〈0.01。结论与CTX静脉冲击治疗相比较,MMF联合LESCOL治疗IRNS缓解率高,能更有效降低蛋白尿,副作用发生率和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IRNS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date mofetil,MMF)治疗老年IgA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予以雷公藤多苷联合MMF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MMF进行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等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与1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与MMF联合应用,副作用小,可以有效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霉酚酸酯(MMF)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2例诊断IM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CTX组,予以CTX2.5mg/(kg·d);MMF组,予以MMF1.5g/(kg·d),两组均26例,且予以口服强的松(0.8~1.0)mg/(kg·d),晨起顿服,6~8周后减量5mg,后每4周减5mg至停药,疗程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TX组相比,MMF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高;24h尿蛋白定量、Scr和TG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MMF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IMN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9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激素加霉酚酸酯,对照组40例激素加环磷酰胺,疗程2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清ANA、血浆白蛋白、补体、缓解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临床缓解率MMF组高于CTX组(P〈0.05);②化验指标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患者的尿蛋白数量比治疗之前有所减少,而血浆白蛋白及补体的数量处于上升阶段,ANA阳性率差异(MMF组)(x2=25.647,CTX组X2=14.58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MF组与CTX组治疗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MMF组药物不良反应低于CTX组(P〈0.01)。结论MMF联合强的松治疗难治性LN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CTX联合强的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MMF)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V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V型活动期LN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口服MMF和CTX静脉冲击治疗,同时均联合标准剂量的泼尼松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经诱导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MMF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TX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且MM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CTX组。结论:MMF治疗V型病变的LN疗效明显优于CTX治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来氟米特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张五星  张智敏  张志强  石晓云 《四川医学》2009,30(12):1889-189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明确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F治疗组采用LEF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环磷酰胺(CTX),对照组采用间断静脉CTX冲击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动态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LEF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33%和20.00%,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73.33%;CTX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均为6.67%,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4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治疗组经过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尿蛋白呈非常显著下降,血浆清蛋白有非常显著回升(P〈0.01),而CTX对照组尿蛋白量及血浆清蛋白水平虽然也有显著改善(P〈0.05),但是改善程度不如LEF治疗组(P〈0.05)。LEF治疗组出现反复1例,CTX对照组出现复发和反复各有1例。LEF治疗组发生轻度转氨酶升高及腹泻各1例,而CTX对照组发生带状疱疹及肺部感染各1例,白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及转氨酶升高各2例,LEF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TX对照组(P〈0.05)。结论LE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具有比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更好的疗效,而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徐宏  周奕菁 《浙江医学》2010,32(8):1185-1188
目的探讨膜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M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6例HBV—MN和3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表现、病理及诊治的异同。结果(1)两组发病年龄、血尿值、HT率、血肌酐值及eGFR较HBV—MN组均明显低于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两组患者均以I、II期膜性肾病常见,且HBV—MN组表现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而IMN组以IgG、C3在上皮下和基底膜高强度沉积。(3)治疗方法间比较无明显不同。结论HBV—MN多发于男性中、青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病理特征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以I、II期膜性肾病常见;激素、霉酚酸酯及拉米夫定临床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霉酚酸酯(MMF)治疗膜性肾病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膜性肾病,单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分2组分别予MMF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或环磷酰胺(CTX)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MMF初始剂量1.0-1.5 g/d,3个月后减量至0.75-1.0 g/d,6个月后减至0.5~0.75g/d,疗程至少6个月,同时口服强的松15-60 mg/d,12个月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减少(P<0.001)血清白蛋白上升(P<0.01)。不良反应1例消化道症状,1例带状疱疹,不需停止用药。治疗组有效率80.0%,对照组37.5%,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1例因白细胞减少中止治疗。2例重复肾活检无明显改变。结论: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膜性肾病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有效率高于环磷酰胺联用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