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钉棒固定加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88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单侧钉棒固定46例,双侧钉棒固定42例。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按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9(14.3±1.6)个月。JOA和VAS评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而单侧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器械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枚融合器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单枚cage置入、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18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结果本组经0.5-5年的随访,无神经根损伤,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76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7.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不稳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单枚cage置入,单侧钉棒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较小、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恢复工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09-2009-09,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同时结合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结果本组随访观察1~3年,平均2年,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3.5%。结论采用扩大开窗两节段神经根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加单侧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近期随访时间1~3年,中期随访时间5~10年。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近期随访优39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4. 1%;中期随访优32例,良29例,可7例,优良率89. 7%;两时段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单枚cage融合单侧钉棒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腰椎后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方法 采用手术治疗3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其中16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19例在前一术式基础上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2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2种术式都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单侧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病例逐渐增多,国内外文献报道约为10%[1,2];我院自2007-05-2010-04,收治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复发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或扩大开窗摘除残余的椎间盘,同时结合单侧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通过近期随访,分析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内固定与双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比较。方法将48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3例,行单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B组:25例,行双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并于术后三个月、六个月、十八个月进行随访,对临床疗效、融合情况、并发症、手术损伤、医疗费用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100min,平均75.5±5.5min,平均出血约150±10ml;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0~150min,平均110±11.5min;平均出血约420±9.5ml。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单侧椎板减压者,两组患者情况基本相似(P0.05),双侧椎板减压者,B组患者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仅需单侧椎板减压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建议行单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对于需双侧椎板减压的退行性腰椎失稳症患者,建议行双侧钉棒内固定配合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新入路利用单侧钉棒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的综合疗效。方法2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患者采用肌间隙入路,保护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利用TLIF术式辅助单侧钉棒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腰腿痛情况进行VAS评分,同时评价术后腰椎融合率。结果25例患者术后功能明显恢复正常,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1例残留轻度腰痛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缓解,腰椎融合率100%。结论具有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患者,采用肌间隙入路并进行单侧钉棒固定及融合,术中保留了后方韧带复合体,显露充分,出血少,创伤小,侧隐窝减压彻底,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收治且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腰椎不稳症50例,均有顽固性或反复下腰痛,有单侧或单侧为主的下肢放射痛,X线片及CT片显示腰椎不稳。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椎间融合,结合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根据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单侧固定组和双侧固定组。单侧固定组20例22间隙,男8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峡部裂性Ⅰ度滑脱2例,退行性滑脱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融合部位L3,41例,L4,512例,L5S19例。双侧固定组30例30间隙,男14例,女16例;年龄41-62岁;峡部裂型Ⅰ度滑脱4例,退行性滑脱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融合部位L3,43例,L4,515例,L5S11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并对其椎间隙高度、前凸角的变化、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无感染、硬脊膜损伤等发生。单侧固定组术后无医源性神经症状,双侧固定组术后1例足下垂。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0.8±4.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好转率(RIS)评定,两组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且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增加病变椎间隙高度。单侧固定组较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更少。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经椎间孔入路单枚融合器加单侧椎弓根钉治疗腰椎不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短节段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减压髓核摘除、双侧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所有病例均同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双侧固定21 例,单侧固定32 例.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根据JO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53 例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23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达到骨性融合.出血量、手术时间及ODI评分两组相比较,单侧内固定组优于双侧内固定组.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短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可有效的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自2001年5月-2004年1月,对37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椎间融合加TSRH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加TENOR-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复位系统。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2个月。根据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所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6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根据下腰痛评分(JOA score)由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术后20.6分。随访期间椎体间固定融合节段稳定,融合良好,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其中28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34例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膀胱功能)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JOA评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改善率平均为78.12%,B组为94.32%;A组优良率为82.14%,B组为97.06%;A组植骨融合率为78.57%,B组为97.06%。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age相关并发症(cage脱出、移位和沉降各2例)的发生率为21.43%(6/28),B组cage移位1例(1/34,2.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减压后采用单枚cage植骨融合术和单枚cage植骨融合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都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但后者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相关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4年3月~2008年6月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31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单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随访观察固定节段有无位移,滑脱有无复发。结果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固定节段无移位,滑脱无复发。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单侧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椎弓根钉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推广方法。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2例术后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14.26±2.27)分,术后1年(27.74±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92.15±1.50)%。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30±1.78)分,术后1年为(0.70±0.68)分;术前腿痛VAS评分为(7.35±2.13)分,术后1年为(0.78±0.65)分,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100%。结论单枚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滑脱症是脊柱骨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上中老年患者以退变性滑脱多见。充分的减压、钉棒复位固定以及融合技术是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 [1],但存在手术损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卧床时间长等不足之处。2005-02-2012-12我们对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改良,采取经后路环形"有限"减压结合钉棒系统提拉复位固定、单枚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9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7例,均行单枚Cage椎间融合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花费、融合率及并发症,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腰痛和下肢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和下肢疼痛VAS、JOA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侧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方面明显少于双侧组。在腰痛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方面,单侧组于术后1周、3个月随访时优于双侧组。术后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2组均未出现钉棒松动及Cage移位。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同的临床效果,且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促进早期术后康复,减少住院花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髓核摘除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或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10-01—2012-09诊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随机分为髓核摘除单侧Cosmic固定组18例(非融合组)和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组18例(融合组)。结果 2组获得平均随访21个月(12-26个月)。2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术后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手术节段及腰椎ROM较术前明显减小,邻近节段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侧Cosmic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能保留固定节段及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行单双侧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将94例退行性腰椎失稳症分为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单侧组,n=58例),双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双侧组,n=36例),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功能状况。结果 2组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1、2、3、4、5年的JOA评分显著高于单侧组同期水平。结论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行双侧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治疗可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间cage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失稳症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采用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椎间cage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7例均获随访1年。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的优良率为91.9%,术后1年为86.5%,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