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胸腰椎创伤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的胸腰椎创伤238例,在伤后、术后24~72 h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无肺栓塞病例、3例伤口血肿,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和死亡的情况.结论 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的胸腰椎创伤中,低分子量肝素可作为有效和安全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 16例胸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 ,行内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抗感染治疗。结果  16例平均随访 4 5年 ,所有患者疼痛消失 ,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胸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为初次手术时手术污染所致 ,微创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根本措施。确诊后行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 1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 ,2例急性感染病例及 9例迟发性感染病例行内固定物取出 ,病灶清除 ,灌洗引流 ,术中标本细菌培养 ,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 :1 1例平均随访 4 .5年 ,所有病例患者疼痛消失 ,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为初次手术时手术污染所致 ,微创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该项并发症的根本措施。确诊后行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我科自2008-10起所有腰椎手术患者术后6 h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将2008-10-2013-08患者作为治疗组,2003-08-2008-10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硬膜外血肿发生率,分析应用低分子肝素与硬膜外血肿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治疗组1128例患者,7例出现硬膜外血肿,发生率0.62%,对照组1060例患者,6例出现硬膜外血肿,发生率0.56%,结果 P0.05,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与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同一治疗组收治并实施手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68例,均实施经后路腰椎植骨融合、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根据其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危组(29例)和低危组(39例),术前经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均无血栓形成;高危组均自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2500IU皮下注射,2次/日进行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VTE),至下地活动后2天停用。所有病人均于术后下地活动后1周复查双下肢血管超声评估有无DVT形成。观察两组病人术后DVT的发生率、术后切口引流量、伤口血肿情况、椎管内血肿及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等情况。结果高危组病人中有1例术后发生DVT,发生率为3.4%(1/29),但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术后1个月再次复查下肢血管超声血栓均消失;低危组病人术后未发生DVT。高危组和低危组病人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椎管内及切口血肿、术后血小板减少及无术后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病人往往高龄且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手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人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诊治及预防对策。方法 2 089例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7例,均行急诊手术探查并清除血肿;分析其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7例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神经功能减退,其中6例表现出下肢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1例小便障碍。5例术后24 h内行椎管探查术,2例24~48 h内行椎管探查术。4例术前经MRI确诊有硬膜外血肿,3例未行MRI检查。术后随访1年,手术探查清除血肿越早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结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多节段减压、止血材料使用不当、使用抗凝剂及止血不彻底等因素有关,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MRI确诊和及时的椎管探查手术,是预防和治疗术后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谷艳超  谢维  李莹  吴从俊 《骨科》2021,12(5):421-42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206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103例,男56例,女47例,年龄为(45±15)岁,术后每天应用5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显微镜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18-12采用3D显微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4例脊柱外科疾病,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颈椎前路组),6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腰椎后路组),2例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椎管内肿瘤切除组)。结果 14例顺利完成手术,颈椎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平均75 mL,术后引流量平均21 mL;腰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平均450 mL,术后引流量平均240 mL;椎管内肿瘤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0 mL与500 mL。均无脑脊液漏、伤口血肿、喉上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偏瘫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3D显微镜辅助下行脊柱外科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及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正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局部切口、有无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定期影像学检查对植骨融合和后凸畸形矫正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后凸畸形获得不同程度的矫正,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全身不良反应。21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20例患者一次手术治愈,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结核复发再次行前路手术后治愈。胸腰椎X线检查:术后1周硫酸钙人工骨粒显影清楚,术后3个月显影不清,术后6~9个月植骨部位获骨性愈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骨与含链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腰椎后手术后因引流不畅、引流管阻塞导致硬膜外血肿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腰椎后路术后4例出现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在腰椎后路手术后进行伤口探查、血肿清除、脊髓减压术,术后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恢复.结论 对于腰椎后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早期手术治疗对神经障碍恢复的效果与手术减压时间及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行清创后一期缝合,观察感染有无复发,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感染复发;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清创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对合并疾病的有效治疗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再次翻修的常见原因、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行翻修手术患者51例,其中椎弓根钉松动23例,椎弓根钉位置欠佳致神经根刺激症状者15例,椎弓根钉断裂11例,内固定相邻节段腰椎不稳2例。翻修手术距首次手术平均4.3(2~4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9.7(3~12)个月。疗效评价:优40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胸腰椎后路内固定翻修术应遵循简单有效、微创实用、可靠固定及牢固融合的处理原则;一旦确诊应及早翻修,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行清创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定期随访,观察感染有无复发,X线片评价腰椎融合效果是否受到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平均随访35个月(6~52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术区腰椎融合效果未受损害。[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做好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估,落实各项预防感染的措施,一旦发生感染要早期诊断,积极的外科清创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单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6例,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恢复,全部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椎弓根钉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39例,其中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跳跃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共13例(男9例,女4例)。术前平均后凸角21.5;°Frankel分级为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2例。入院后经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后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血沉、后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植骨融合情况。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3个月,全部患者术后后凸角、神经功能改善,血沉正常。术后6~12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椎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结果] 1例脊柱结核复发(3%).23例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6.9%,植骨愈合时间 4~8个月(平均6个月).无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0%.[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黄强  杨安礼 《颈腰痛杂志》2006,27(2):113-11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统计265例采用脊柱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和术后失败的病例,分析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265例患者中,术中失败9例,占3.4%,其中椎弓根爆裂3例,硬脊膜撕裂6例;术后失败28例,占10.6%,其中脑脊液漏5例,切口血肿2例,深部感染2例,椎间隙感染1例,神经根刺激症6例,内固定失败5例,植骨不融合4例,术前诊断失误4例。结论脊柱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分期后前路手术治疗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 对31例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脱位.17例在伤后6 h内,14例在伤后6~24 h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首次手术后7~23 d,行二期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27例获6~26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到92%,复查椎管内无骨块和椎间盘组织残留,神经功能不全损伤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对合并多发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经术前评估后采用急诊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二期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内固定,手术安全,有利于多发伤的救治,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50例随访3~18个月.X线片示椎体高度恢复90%~100%者46例,80%~89%者2例,40%~50%者2例.CT示骨折块基本复位者45例,骨折块仍侵占椎管10%左右者5例.4~6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骨愈合拆钉后椎体高度丢失10%者2例,余无丢失.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对多数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伴全瘫及不全瘫患者.结果 20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其中10例分别提高1~3级,10例A级无改善.椎体高度恢复且稳定,伤椎前后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胸腰椎严重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固定方法,可有效去除脊髓的骨性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