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2.
孙晗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95,17(2):129-130
多原发大肠癌11例报告孙晗多原发大肠癌是多原发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一种 ̄[1,2]。我科1977~1992年在收治的356例大肠癌中共发现多原发大肠癌11例,占3.1%。现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3岁(27~35... 相似文献
3.
随着胸部高分辨率CT用于肺癌筛查,多原发肺癌(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的检出率日益升高。既往MPLC的诊断主要基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现今驱动基因突变、分子遗传标志物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相继开展。关于MPLC治疗的手术方式目前尚无定论,术式的选择受肿瘤位置和患者心肺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MPLC的诊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15例双原发肺癌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诊断为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0例,女5例。同时性双原发肺癌5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10例,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8例采用规范的肺叶切除术;3例因肺功能差行肿物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15例获得随访,存活1年10例,存活3年6例,存活5年3例,现有2例仍在随访中。结论手术切除为多原发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证肺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行肺叶切除,对于肺功能差的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MPLC)的临床诊治思路及二代测序(NGS)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例最初被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伴左侧胸膜、双肺内、胸椎转移EGFR(+)”一线使用吉非替尼后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出现不同反应的患者,经穿刺活检及NGS检测被确诊为同时性双原发肺癌,给予二线吉非替尼联合克唑替尼治疗,并追踪随访。结果 随访1个月后右肺病灶明显缩小,病情稳定。结论 多原发肺癌(MPLC)与肺内转移癌的鉴别影响着治疗和预后,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有时仍难以区分,NGS能高通量检测基因序列信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比,对MPLC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14例老年多原发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肺多原发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对其中14例肺多原发癌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老年肺多原发癌14例占4.98%(14/281),其中双原发癌13例(92.9%),三原发癌1例(7.1%)。首癌平均生存期114.3月,首癌与重癌间隔平均52.2月。11例重癌接受治疗后平均生存47.2月,手术治疗者6例平均生存71.2月,显著长于非手术治疗者的18.4月。结论:随存活时间的延长,重复癌的发生的危险逐渐增加,尤其是存活2年以上,因此需要对肺原发癌治疗后存活的患者长期终生追踪。为获得较好的预后,对重复癌要尽可能推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的多原发恶性肿瘤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肖华梁萍杨枫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附属医院成都市第3人民医院外科癌肿病人患多原发恶性肿瘤不多,国内文献报导其发生率仅为0.43%~0.65%,但大肠癌病人发生多原发恶性肿瘤却较常见。现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1... 相似文献
9.
《医学综述》2015,(2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下肺癌切除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3例VATs下行肺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其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同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0%(68/103)、45.6%(47/10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脉管内瘤栓以及术后规范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脉管内瘤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规范化疗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临床病理分期、脉管内瘤栓以及术后规范化疗是影响VAT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因此及早诊断、尽早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宜术式并进行规范的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n=56)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66)。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胸液总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FVC、FEV1,结果表明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损失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多原发肺癌诊治的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探讨多原发肺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1例诊断为多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2例.同时性双原发肺癌5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6例,按肿瘤不同的生长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8例采用规范的肺叶切除术;3例因肺功能差行肿物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10例获得随访,失访1例.存活1年8例(占72.7%),存活3年4例(占36.4%),存活5年1例(占9.1%),现有2例仍在随访中.结论:手术切除为多原发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肺癌术后应防止治疗过度或化疗周期过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肺癌特点。方法 检索1981年1月-1999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肺癌病人4638例,其中31例病理确诊为多原发性肺癌,占0.37%。结果 31例中第一、二原发肺癌以0-65岁发病率最高,分别占64.5%和68.2%。64个原发癌中鳞癌占54.7%。同时癌、异时癌、同时异时癌分别占29%、64.5%及6.5%。X线显示:64个原发癌以周围型多见,占71.9%。Ⅰ~Ⅱ期为84.4%。异时癌第二原发癌术后5年生存率占22.7%(5/22)。结论 多原发性肺癌易发生于老年人,病变多为早期,鳞癌多见,第二原发癌术后5年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特征,提高临床上对肺癌发病及诊疗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28例确诊的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中,鳞癌发病率最高,为38.93%;女性腺癌发病率最高,为4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鳞癌发病率上升明显,腺癌发病率下降明显,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提高医学影像学检查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的X线、CT及高分辨CT(HRCT)征象,评价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38例原发性肺癌中,中央型肺癌91例,表现为肺不张、肺门肿块、支气管狭窄等。周围型肺癌43例,表现为肿块常为分叶状、毛刺及胸膜凹陷等。弥散型肺癌4例,表现为两肺弥漫结节阴影等。结论:原发性肺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尤其是HRCT可以较准确反映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特征,是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与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对外科治疗的116例高龄(〉75岁)原发性肺癌患者,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和预后,探讨减少外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及改善预后的的方法。结果高龄肺癌患者首发症状多为咳嗽、胸痛、血痰和发热;术前并存症及术后并发症较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进行外科治疗,可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正确处理合并症及术后并发症、加强术后监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手术联合放疗治疗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进行研究与讨论。方法选取我院在2004~2011年间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42%,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病情好转18例(85.72%),对照组预后病情好转10例(52.63%),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双原发癌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