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男性因不能获得或维持充分阴茎勃起而无法完成满意性交,可表现为勃起不坚、无法维持勃起或完全无法勃起,中医学称之“阳痿”。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趋势,老年男性阳痿的发病率亦呈上升之势。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勃起功能障碍69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是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类,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往往疗效不明显,且常伴有副作用,部分中医治疗本病使用大量温补之品,收效甚微。我们综观各家学说,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临诊中对于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常从肝进行论治,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对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治疗方法多样且疗效肯定,从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莫旭威  王彬  李海松  党进  李本志 《世界中医药》2014,9(3):382-384,387
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诊疗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使得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入全新的时期。我们在临床中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取得了一些经验心得,将其总结为计划治疗、中西结合、标本兼治、身心同治、性命双修五大原则。根据这五大原则对勃起功能障碍进行规范的治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导致性交不满足。ED是男性最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在男性人群中,ED发生率达15%。笔者运用纯中药制剂河车大造胶囊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因地域不同及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不同,各家对勃起功能障碍的辨证治疗有所不相同。笔者将临床辨证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证要点进行归纳、总结。认为在勃起功能障碍的临证中,需要明确把握其主要病机和辨证规律。该病多以实证居多,治疗时慎用温补,用药过程中要详察病机,把握守方与变法的时机,并强调心理疏导和夫妻配合治疗对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科常见性功能障碍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家庭和谐,破坏社会稳定。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发病率迅猛增长,呈年轻化趋势。中医药防治勃起功能障碍历史悠久,能充分发挥其整体治疗优势,且治疗手段丰富。目前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主要集中在促进一氧化氮(NO)释放,提高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PDE5)活性,改变海绵体平滑肌离子通道,抗氧化及器官保护作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中药单体对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信号通路(NO-cGMP)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努力阐明复方中药对勃起功能障碍分子机制的调控,挖掘和阐明新的分子调控通路,可能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在治疗手段方面,除内服中药外,还包括针灸导引等外治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针灸治疗ED的疗效正逐步得到国际认可,已成为中医治疗本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灸法被广泛运用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从瘢痕灸、温针灸、督灸、铺灸、灸法联合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灸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旨在总结和归纳灸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变证机核心在于本虚标实,基于此理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与方法。现从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思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中医药诊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蚕蛹补肾胶囊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宁克勤 《河南中医》2006,26(12):43-44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不能勃起、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以致不能性交者。国际阳痿学会对此作出的定义为: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导致性交不满足。ED是男性最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在男性人群中,ED发生率就达15%。我们运用纯中药制剂蚕蛹补肾胶囊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5例ED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采用随机分组,其中45例给予蚕蛹补肾胶囊治疗(治疗组),另30例给予金匮肾气丸治疗(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年龄22~61岁,平均(37.47±11.38)岁;病程3月~6…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发病机制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外报道的由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MED)的发病率为19%-86.3%,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5倍,其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了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医药治疗DMED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本文从中医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方面,将DMED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勃起功能障碍是男科常见病、多发病。在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中,中医学和西医学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能做到去长补短,将中西医学进行优势互补地结合起来,必将提高勃起功能障碍的诊疗水平,现从诊断中病证结合,治疗中中西汇通等角度对本病的诊疗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芒针针刺代秩边穴治疗功能性阳痿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痿,现代医学又称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 tion,ED),是男性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1],临床以功能性者多见。由于受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治疗效果不满意。笔者于2000年3月~2002年1月期间,采用芒针针刺代秩边穴治疗该病35例,并与毫针组34例对照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及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性生活,持续3个月以上,IIEF-5评分≤21分,可确诊为ED。②排除内分泌、外伤、阴茎畸形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③排除糖尿病、心…  相似文献   

14.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缩写为ED),是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指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不能纳入,或勃起不能维持足够硬度以满足性生活,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据报道,ED在青壮年男性中的发病率为8%-10%,40至70岁的男性52%存在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5.
四逆散加味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0年以来,笔者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3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应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26例。结果:痊愈73.1%,好转26.9%,取得总有效率100%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用低频脉冲治疗,治疗组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IEF-5评分、夜间勃起次数、勃起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性阳痿手术后加用中药治疗方法.方法:将对背深静脉漏者作阴茎背深静脉结扎术,背深静脉脚静脉漏者作背深静脉结扎术和海绵体脚静脉结扎术,手术后加用中药治疗.结果:单一手术治疗,手术后第12个月出现中度勃起功能障碍,手术后第18个月,第24个月出现重度勃起功能障碍.手术后加用中药,手术后第18个月,第24个月为中度勃起功能障碍或者轻中度勃起功能障碍.结论:对静脉性阳痿手术后加用中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不同类型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概况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 a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以疾病类型、针灸治疗方法分类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检索到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的类型主要为功能性或心理性、糖尿病性和部分术后ED及动脉性ED等。针灸疗法有针刺、灸法、温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针药结合等。结论:针灸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其中治疗功能性ED疗效更优,广受患者及研究者的青睐,而器质性ED的针灸治疗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周宝宽 《山西中医》2011,27(10):38-40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是指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以致不能完成正常性交的一种疾病。中医将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称之为阳痿、阴痿、筋痿、阴器不用等。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有诸多方法,西医主要为性心理治疗、口服万艾可等药物、局部治疗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