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胚胎停育的绒毛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胚胎停育患者52例行清宫术,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异常染色体30例,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24例(80.00%),染色体结构异常6例(20.00%);按年龄分组后发现,随年龄增长,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12,P<0.05)。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高龄是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流产次数情况下,孕早期胚胎停育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胚胎停育绒毛组织的13/16/18/21/22/X/Y染色体数目,对比不同年龄段、不同流产次数的染色体异常。结果共检测349例孕早期胚胎停育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149例,检出率为42.7%,其中16三体占比最高,为31.54%(47/149)。高龄与低龄对比显示高龄组胚胎停育染色体总异常率高于低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中21-三体在高龄组异常占比更高,而16-三体在低龄组中占比更高。不同流产次数对比显示一次、两次和三次及三次以上流产的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是胚胎停育的主要病因,不同染色体异常在高龄组与低龄组中的分布存在差异。FISH技术应用于胚胎停育的病因诊断实用而有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5):104-108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IVF-ET/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IVF-ET/ICSI患者63周期,根据DFI的高低分为三组,A组:DFI25%(n=34),B组:25%≤DFI≤35%(n=18),C组:DFI35%(n=11),比较三组精液常规分析(禁欲时间、精子浓度、总活力、PR%)及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三组一般资料(男女双方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禁欲时间及精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精子总活力及PR%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精子DFI与总活力、P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62、-0.290,P0.05);精子DFI与禁欲时间、精子浓度无相关性(P0.05);三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DNA损伤与精子总活力、PR%呈负相关性;精子DNA损伤增加可能会导致IVF-ET/ICSI患者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胚胎停育的原因并探讨绒毛细胞核型分析在妊娠指导及胚胎停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胚胎停育患者手术清宫绒毛组织标本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无菌绒毛标本进行长期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与细胞核型分析,同时分析患者胚胎停育产生的原因,研究绒毛细胞核型在妊娠指导及胚胎停育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胚胎停育绒毛组织标本经长期细胞培养成功95例,培养成功率达95.00%,培养成功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34例,异常率为35.79%,异常核型分类中常染色体三体标本16例(47.06%),三倍体标本7例(20.59%),四倍体标本3例(8.82%),嵌合体标本3例(8.82%),性染色体单体标本3例(8.82%),结构异常2例(5.88%),其中常染色体三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异常核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细胞核型正常标本61例中,男性核型25例(40.98%),女性核型36例(59.02%),性别核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绒毛细胞核型异常是导致胚胎停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异常核型以常染色体三体最为常见,通过分析绒毛染色体核型有助于明确患者胚胎停育的原因,可对患者下次妊娠提供合理的指导,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基于Array-CGH技术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 对超雄综合征(XYY综合征)患者胚胎染色体进行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行PGD助孕的5例XYY患者及15例染色体易位患者,对两组的女方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例、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染色体异常率进行比较.结果 XYY组和染色体易位组在女方年龄、精子浓度、PR、获卵数、MII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D检测结果中,两组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YY组活检21枚胚胎,其中10枚胚胎为常染色体异常,1枚为性染色体异常.非整倍体率为52.38%,常染色体异常为47.62%,性染色异常为4.80%.结论 XYY综合征患者行体外受精时有和男性染色体易位患者类似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Array-CGH可同时检测XYY综合征患者全部染色体情况,避免大量异常胚胎植入女方体内,有利于降低子代出生缺陷,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致妊娠的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00例妊娠早期流产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受孕类型,分为A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100例和B组(自然受孕)100例。分离、培养两组流产孕妇的绒毛细胞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染色体情况。结果:A组染色体异常率为54.00%,B组染色体异常率为5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层次染色体异常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既往不同流产次数染色体异常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所致妊娠早期流产,对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无明显影响,年龄可能是影响染色体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与辅助生殖技术(ART)术后妊娠早期流产的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差异及年龄、ART受精方式等因素对早期流产中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率的影响。方法排除内分泌、免疫、感染、解剖等因素对流产的影响,将48例自然妊娠(自然妊娠组)、81例ART术后妊娠(ART组)早期流产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自然妊娠组、ART组早期流产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流产胚胎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的差异及观察年龄、ART受精方式对核型结果的影响。结果自然妊娠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43.75%,ART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59.26%,两组间染色体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然妊娠在35岁及以上人群(42.86%)与35岁以下人群(43.90%)间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ART组在35岁以上人群(80.56%)及35岁以下人群(42.22%)间的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术后妊娠早期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与自然妊娠后早期流产无明显差异,与年龄相关,而与受精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8.
洪伟  贺丽人  张争  朱琳  何畏 《重庆医学》2018,(11):1541-1543
目的 探讨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以及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10年5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F-ET治疗的633对夫妇的资料,按男方年龄分组:A组年龄小于30岁(187例)、B组30~34岁(248例)、C组35~39岁(156例)、D组大于或等于40岁(42例),观察男方年龄对平均精子密度、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率、正常形态率、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的影响.结果 A、B、C3组间的平均精子密度无显著差异,但B组和C组均明显高于D组(P<0.01);A、B两组平均精子活率之间无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D两组(P<0.01);A组精子前向运动率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显著高于D组(P<0.01),B组平均正常形态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4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年龄对精子质量有负面影响,但与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医学》2017,(2):153-154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即FISH技术分析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因素的效果及意义。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5-06—2016-06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00例,全部采用FISH技术对患者孕早期胚胎停育及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加以检测和分析。结果异常染色体异常患者50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50.00%,其中16-三体的异常占比率最高为32.00%,XXX、21-三体最低均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染色体数目异常为导致早产或停育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其早期胚胎停育或发生自然流产的主要因素,而16号染色体三倍体的改变则是最常见的异常情况。FISH技术分析方法能够对孕早期停育的胚胎和流产组织进行有效的检测,为该病遗传学因素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比较200例人为识别废弃胚胎及100例人为识别正常冷冻胚胎的卵裂球18号、X和Y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并根据患者不同自然情况分组分析染色体异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FISH结果表明X染色体单体异常(28.57%)、多倍体异常(13.25%)及未见明显异常者(89.01%)分别在全部染色体异常、3PN异常胚胎及2PN发育良好的胚胎中最为多见。双方年龄与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年龄≥35岁组患者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较年龄35岁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5%vs.4.65%,P0.05),其余年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方精子质量与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精子活力正常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较少弱精及严重少弱精患者的胚胎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4%vs.54.1%,81.82%,P0.05)。结论高龄、男性精子异常等均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相关,而这些染色体异常胚胎可能是引起胚胎种植率低、流产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妊娠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后22例妊娠早期流产患者,根据流产者绒毛染色体检测结果分为异常染色体核型组(n=17)和正常染色体核型组(n=5);并以同期35例继续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T方案中可能影响胚胎染色体的因素。结果 新鲜移植周期自然流产率为10.95%(91/831),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77.27%;异常染色体核型组年龄(34.7±4.1)岁高于继续妊娠组(31.6±3.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RT促排方案中多因素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后自然流产者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年龄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ORCH、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与胚胎停育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62例TORCH阳性(其中22例胚胎停育)和20例正常孕妇的血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水平,比较单纯TORCH阳性组、胚胎停育组及正常对照组间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差异,分析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TORCH抗体阳性与胚胎停育的关系.结果 胚胎停育组分别与单纯TORCH抗体阳性组及正常对照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TORCH抗体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与胚胎停育有关,联合TORCH抗体检测对胚胎停育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俞佳 《吉林医学》2013,(8):1416-1417
目的:探讨原发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女方病因中各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因女方原因行IVF-ET的原发不孕患者,根据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4组。输卵管因素组、排卵障碍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及不明原因组。比较4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输卵管因素组胚胎种植率较高,但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与排卵障碍组临床妊娠率较高,输卵管因素组临床妊娠率较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因素组的异位妊娠率较高,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预测IVF-ET结局中应注意输卵管因素特别是输卵管积液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液相关参数在IVF过程中与形成的胚胎数、形成优质胚胎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81个周期IVF,根据精液参数的不同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分析不同参数对形成的胚胎数、形成优质胚胎数的影响。结果两组间精子总数、精子活力与胚胎数都有着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精子总数、精子活力、精子浓度与优质胚胎数有着明显差异,而两组间精子浓度、精子形态与胚胎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参数的异常会对IVF结局有影响。因此,在辅助生殖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精液相关参数,对IVF结局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时早期妊娠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诊107例自然妊娠和ART妊娠早期流产患者,无菌下取108份绒毛组织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培养106份,分为2组:46份自然妊娠早期流产组(N组);60份ART妊娠早期流产组(ART组),其中7份为宫腔内人工授精,53份为体外受精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果:①108份早期流产绒毛培养成功率为98.15%(106/108)?②N组正常核型为28例,异常核型18例;ART组正常核型为41例,异常核型19例?异常核型共计37例,其中数目异常检出率为33.96%(36/106),结构异常为0.94%(1/106)?③异常核型以数目异常为主97.2%(36/37),并以三体征75.68%(28/37)最常见?N组:三倍体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常染色体异常16例?ART组:三倍体2例,四倍体2例,罗伯逊易位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常染色体异常12例?④男性胚胎占47.17%(50/106),女性胚胎占52.83%(56/106),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中男性占48.65%(18/37),女性占51.35%(19/37),异常胚胎在两种性别中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⑤N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9.61 ± 3.60)岁,ART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1.98 ± 4.38)岁,两组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早期胚胎停育流产的重要原因;早期流产绒毛细胞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为临床病因诊断和下次妊娠治疗和评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精索静脉曲张(VC)致不育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放免法和酶免法检测69例VC不育患者和36例正常男性精液质量、生殖激素六项和精浆生化指标.结果:VC组精液密度、a级精子、精子活率、活力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VC组FSH[(7.13±4.48)IU/L]比正常对照组[(4.77 ±1.61)IU/L]明显升高(P<0.05),LH、PRL、E2、T、P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浆生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C能够降低精液的密度、精于活力和活率,以影响睾丸生精细胞为主.FSH能够反映睾丸生精功能的下降,对判断VC不育患者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体外受精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梅  张淑萍  黎平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1):1292-1293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体外受精的关系。方法将236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根据顶体酶活性分成三组:A组≥48.2μIU/106精子,共95周期;B组:30~48.1μIU/106精子,共92周期;C组<30μIU/106精子,共49周期;比较三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 A、B、C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7.02%、74.11%和48.69%,卵裂率分别为97.80%、96.65%和90.29%,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1.32%、40.79%和33.42%。三组间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且完全不受精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B组与C组相比受精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顶体酶活性低于30μIU/106精子时受精率显著下降,可考虑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20,(4):113-115
目的:探讨精液冷冻前优化处理方式对不同精子活力的精子冷冻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标本50份,每份标本等分4份,以原液作为对照(A组),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式[洗涤法(B组)、上游法(C组)和密度梯度离心法(D组)]进行处理,再行精子冷冻复苏。比较不同精子活力标本在不同优化方法处理后的精子冷冻复苏率。结果:精子冷冻复苏率由高至低排序为A组>C组>D组>B组。B组和D组精子冷冻复苏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活力(前向运动精子PR≤32%)标本中,各处理方式精子冷冻复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活力(前向运动精子PR>32%)标本中,B组精子冷冻复苏率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A组、C组、D组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冷冻前优化处理方式对精子冷冻复苏率有影响,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精液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精液冷冻前优化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后妊娠早期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方法 以85例不孕症患者早孕期流产胚胎为研究对象,分析绒毛染色体以及异常核型、不同受孕方式和年龄对超声结果的影响.结果 85例流产胚胎中异常核型占50.6%,全部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有胚芽的流产胚胎异常核型率(63.3%)显著高于无胚芽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有胚芽的胚胎由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IVF)受精的比例(44.9%)较无胚芽组低(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产患者的平均年龄在有胚芽和无胚芽组间分别为(33.4 ± 5.2)岁和(33.0 ± 4.4)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结论 经ART妊娠后胚胎自然流产的异常核型主要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出现胚芽的胚胎中染色体异常率较高,IVF受精的胚胎空孕囊的比例较高,年龄对胚胎组织结构的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孕早期胚胎停育与正常胚胎绒毛组织中microRNA-126(miR-12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早期胚胎停育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孕早期胚胎停育和正常胚胎绒毛组织各28例作为胚胎停育组和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miR-126和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两组绒毛组织中均有miR-126表达,胚胎停育组绒毛组织中miR-126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胚胎停育组绒毛组织中VEG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胚胎停育组绒毛组织中miR-126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对照组绒毛组织中miR-126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①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VEGF的表达低于正常胚胎。②VEGF的表达变化与胚胎停育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