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记录64例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1h内、6h、12 h、24h、48 h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12 h时的乳酸清除率,根据治疗后的转归分成两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人ICU时血乳酸浓度分别为(7.2±5.4) mmol/L和(9.2±5.6) mmoL/L,均大于正常.存活组6h后开始下降,24h为(2.2±1.3) mmol/L,基本正常;而死亡组48 h血乳酸浓度为(8.0±3.8) mmol/L,仍明显大于正常,直至死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16,3.8257,7.5263,4.5875,5.8765,P<0.05).死亡组患者12 h时乳酸清除率[(5.83±3.92) mmol/L]明显低于存活组[(14.32±2.68) mmol/L](t=6.2565,P<0.05).结论 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动态反应病情进展,是判断危重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D-二聚体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92±0.84)mmol/L和(4.98±2.57)mmol/L,D-二聚体分别为(4.74±4.27)mg/L和(6.16±4.70)mg/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88±3.65和22.47±6.91。结论:血乳酸、D-二聚体可用于早期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心肌钙蛋白I(cTnI)、血乳酸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休克心肌顿抑严重程度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l例确诊脓毒症休克患者,入院后1h内抽血查BNP、cTnI、血乳酸,并进行APACHElI评分,以后分别在开始治疗后6、24h监测上述指标。观察患者的最终预后,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入院时的差异;分别比较不同预后组内各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3l例患者,死亡13例,存活18例,死亡率为41.9%。死亡组人院时各项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BNP:(3401.1±1710.2)pg/Lvs(1947.2±1319.5)pg/L,P=0.008;cTnI:(9.4±4.7)ng]L vs(5.1±4.4).g/L,P=0.012;血乳酸:(10.8±4.9)mm01]L vs(7.1±4.5)mmol/L,P=0.027;APACHElI评分:29.4±5.7口s22.1-+8.8,P:0.006]。死亡组患者中,治疗6h上述指标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hBNP[(4757.9-+2044.4)pg/L vs(3401.1-+1710.2)og/L,P=0.0111、血乳酸【(12.4-+3.2)mmol/LVS(8.8±4.9)mmol/L,P=0.0311、APACHEII评分(34.6±6.1ws29.4±5.7,P=0.029)均明显高于人院时(P均〈0.05),eTn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中.治疗6h[BNP:(1125.2+563.3)pg/L vs(1947.2±l319.5)pgCL;eTnI:(2.1±1.4)ng/L vs(5.1+4.4)nv4L;血孚L酸:(4.4±2.7)mmol/LVS(7.1±4.5)mmol/L;A.PACHEII评分:15.5±7.9vs22.1±8.81、24h]BNP:(578.1±345.5)pg/L vs(1947.2±l319.5)pz-/L;eTnI:(0.9±0.5)ng/L vs(5.1±4.4)ng/L;血乳酸:(2-4±1.3)mmol/Lvs(7.1±4.5)mmol/L;APACHEⅡ评分:10.4±2.8vs22.1±8.81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NP、eTnI、血乳酸和APACHEll评分可反映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顿抑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进一步可据此建立相关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顿抑严重程度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42例)、去甲肾上腺素组(42例),分别给予多巴胺820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微量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死亡率、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等。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临床死亡率分别为30.95%、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3.15±18.41)、(110.12±17.05)次/min,MAP分别为(72.25±9.36)、(73.72±9.84)mmHg;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0.38±18.20)、(108.69±16.52)次/min,MAP分别为(73.01±9.40)、(74.28±9.96)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H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24 h乳酸清除率分别为45.82%±6.07%、67.15%±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分别为(5.10±0.88)、(3.19±0.65)mmol/L;去甲肾上腺素组分别为(3.29±0.65)、(2.11±0.43)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减慢心率,提高血乳酸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在小儿脓毒症不同病情阶段中的动态变化,以期尽早干预,同时为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PICU脓毒症患儿4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脓毒症组15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MODS组10例。对入选患儿应用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危重症评分(PCIS),检测各组0、1h、6h、12h血乳酸,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1)脓毒症、严重脓毒症、MODS患儿早期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严重脓毒症与MODS患儿1h血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6h血乳酸清除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严重脓毒症及MODS患儿PCIS与血乳酸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S与血乳酸清除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早期血乳酸及血乳酸清除率对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和预测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重度乳酸中毒患者的病因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9-2011年收治的35例重度乳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存在休克的有25例,占71.4%;基础病中存在严重炎症的有21例,占60.0%;31例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占88.6%.连续性血液净化组18例24 h内血乳酸水平下降(10.2±1.1)mmol/L;常规治疗组17例血乳酸水平下降(5.1±2.1)mmol/L(P〈0.05).15例死亡患者血乳酸水平为(19.5±3.2)mmol/L,20例生存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为(13.7±2.6)mmol/L(P〈 0.05).结论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重度乳酸中毒最常见的病因是休克诱发的微循环障碍,血清乳酸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重度乳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与脓毒血症患儿病情的关系。方法40例脓毒血症患儿,按照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早期脓毒血症组(25例)、严重脓毒血症组(13例)、脓毒血症休克组(2例);并将患儿按照预后情况不同分为预后较好组(38例)和危重休克组(2例)。比较早期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较好组、危重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与脓毒血症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早期脓毒血症组,且脓毒血症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3.36±0.63)ng/ml、(6.45±0.58)mmol/L、(2.18±0.25)mg/L,高于预后较好组的(2.85±0.29)ng/ml、(2.52±0.39)mmol/L、(1.36±0.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与降钙素原、乳酸以及D-二聚体水平有一定关系,病情越严重,水平越高,所以能够以上述指标水平评估脓毒血症患儿病情,对其实施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362例,按是否发生脑干脑炎分为危重症组68例和非危重症组294例,按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25例和非死亡组337例。入院时检测血乳酸水平,观察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乳酸水平对诊断各类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危重症组患儿血乳酸水平为(3.97±3.77)mmol/L,非危重症组为(1.46±0.80)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为(5.67±4.10)mmol/L,非死亡组为(1.47±0.86)mmol/L,危重症组及死亡组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及非死亡组(P<0.05)。以血乳酸3.2 mmol/L为界值,>3.2 mmol/L组脑干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肺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较≤3.2 mmol/L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诊断肺出血、循环衰竭、预后是否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70,0.92)、0.82(0.74,0.94)、0.85(0.74,0.96);血乳酸水平以3.2 mmol/L为界值时,最大约登指数为1.69,对预测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和死亡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血乳酸水平可反映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入院血乳酸水平>3.2 mmol/L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监测38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入住PICU 后1 h 内(治疗前),6、12、24、36 h 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做对照.比较存活与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变化.结果 存活组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在治疗36 h 后基本恢复正常; 而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入院6 h后各时间点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探讨PCT及乳酸清除率在评价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病情转归可分为存活组48例,死亡组12例;根据患者乳酸清除率水平(以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39例,低乳酸清除率组21例。当患者确诊为脓毒症后留取静脉血10ml,离心取血清监测PCT水平;确诊为脓毒症后抽取2ml动脉血测定乳酸水平,治疗6h后再次抽取2ml动脉血测定乳酸水平,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并对患者确诊当天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域(APACHE域)评分。结果死亡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及APACHE域评分之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动脉初始血乳酸水平及脓毒症休克的发生例数均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0.01);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降低(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动脉初始血乳酸水平、血清PCT水平及APACHE域评分之间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脓毒症休克的发生例数及病死率均较低乳酸清除率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PCT能反应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一个评价临床治疗疗效和预测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患者血氧分压和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6例心脏骤停后CPR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A组(21例):心肺复苏30 min无效死亡;B组(10例):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死亡;C组(5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选择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于CPR0、1、3、6、12 h留取动脉血分别测定血氧分压与乳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CPR即刻,A、B、C三组血氧分压明显降低[分别为(26.2±1.4)、(34.8±1.2)、(43.8±1.2)mm Hg],血乳酸明显升高[分别为(12.4±3.1)、(10.6±2.6)、(6.9±1.6) mmol/L],与对照组[分别为(73.8±1.2)mm Hg、(2.8±0.6)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于CPR 3、6h无明显变化并持续至12 h;C组于CPR 3、6h血氧分压开始升高,血乳酸水平开始下降,12 h血氧分压升高明显,血乳酸降至较低水平;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氧分压与血乳酸水平可作为CPR患者预后的指标.动脉血氧分压持续升高表明预后良好,乳酸水平持续升高表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4-236
目的研究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在小儿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11日~2016年5月11日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2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早期的目标导向治疗,按照治疗结果分为两组,分别为存活组25例,死亡组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0、6、12、24小时对应的危重病评分APACHEII评分。结果 0小时死亡组动脉乳酸值为(14.80±1.25)mol/L、APACHEII评分(28.00±4.0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动脉乳酸值(6.32±1.24)mol/L、APACHEII评分(18.05±3.2)分;6小时死亡组动脉乳酸值为(15.45±2.04)mol/L、APACHEII评分(30.00±3.9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动脉乳酸值(3.18±1.10)mol/L、APACHEII评分(15.61±2.22)分;死亡组患儿早期6h乳酸清除率(9.58±1.05)%,明显低于存活组(43.01±3.29)%,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67.14±2.31)%,存活组24h乳酸清除率(76.55±2.77)%。结论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对评估患儿感染休克程度和复苏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之间的相关性及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乳酸升高组及乳酸正常组的住院情况;按PCIS评分分组,探讨血乳酸值与PCI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预后将乳酸升高的危重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乳酸指标和反映脏器/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 血乳酸升高组患儿的PCIS评分显著降低,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上升,与乳酸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PCIS评分降低,入ICU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增高,与PCIS评分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455、-0.504,P<0.01);高乳酸血症患儿中,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与患儿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血乳酸水平与PCIS评分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患儿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侯立军  赵宏胜  王忠勇 《江苏医药》2012,38(16):1912-191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对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开始前(0h)测得的动脉血乳酸值,分为A组(<2mmol/L,8例)、B组(2-4mmol/L,11例)和C组(≥4mmol/L,13例)。测定EGDT开始后2、6、12、24及48h血乳酸,比较各组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及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与EGDT开始前血乳酸比较,A组血乳酸无明显下降,B组24及48h明显下降(P<0.05),C组在12、24及48h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6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下降,病死率升高(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在EGDT开始后都呈进行性下降,C组APACHEⅡ分值均高于A、B组。结论血乳酸动态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早期评估治疗及预后的作用;EGDT开始前血乳酸越高则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测定用于评估危重病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7 d内的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90例)。入院后及治疗6 h后检查患者的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不同乳酸水平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死亡率、全血乳酸、碱缺失、HCO^-3、pH水平。结果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全血乳酸水平均高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和4 mmol/L≤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碱缺失、HCO^-3、pH值均低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和4 mmol/L≤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4 mmol/L≤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全血乳酸水平均高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碱缺失、HCO^-3、pH值均低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APACHEⅡ评分(17.37±3.89)分、全血乳酸(3.57±2.22)mmol/L均低于死亡组的(23.11±4.02)分、(7.47±2.33)mmol/L,碱缺失(-1.49±2.33)mmol/L、HCO3-(22.89±5.41)mmol/L及pH(7.42±0.15)水平均高于死亡组的(-8.36±3.36)mmol/L、(16.98±5.44)mmol/L、(7.2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中,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全血乳酸均低于死亡组,碱缺失、HCO^-3、p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酸清除率患者入院6 h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高于高乳酸清除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可通过早期乳酸清除率和乳酸分层进行评估,同时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脓毒症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 年龄(5.12±1.45)岁, 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 年龄(5.14±1.67)岁,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 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 χ2检验。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乳酸[(1.45±0.31)mmol/L]、超敏C反应蛋白[(4.21±0.31)mg/L]、血清降钙素原[(0.46±0.12)μg/L]、尿素氮[(7.21±1.12)mmol/L]、血肌酐水平[(112.35±12.0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90±0.56)mmol/L、(8.62±0.56)mg/L、(1.01±0.14)μg/L、(9.21±2.78)mmol/L、(132.45±23.45)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在危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危重症患儿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分组,70—80分为危重组,共10例;〈70分为极危重组,共20例。普通病房一般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乳酸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儿血乳酸水平分别为(0.75±0.19)mmol/L、(4.99±1.78)mmol/L、(8.49±3.70)mmol/L,3组比较F值48.85,P〈0.01;两两比较,非危重组与危重组、极危重组及危重组与极危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估疾病的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0 mg/次,3次/d;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片20 mg/次,3次/d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次/d.连续用药8周.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血尿素氮、肌酐与β2微球蛋白.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37 ±8)mmHg(1 mmHg =0.133 kPa)比(153±9)mmHg、(92±7)mmHg比(97±6)mmHg、(77 ±6)次/min比(87±6)次/min,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129±7)mmHg比(153±10) mmHg、(89±6)mmHg比(97±6)mmHg、(75±5)次/min比(86±6)次/min,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血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分别为(6.8±0.9)mmol/L、(107±13) mmol/L、(687±81)μg/L;治疗后分别为(6.2±0.9) mmol/L、(104±12) mmol/L、(427 ±55) μg/L;治疗组治疗前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分别为(6.6±0.6)mmol/L、(106±12) mmol/L、(683±76) μg/L;治疗后分别为(6.0 ± 0.7) mmol/L、(102±12) mmol/L、(414 ±53) μg/L.2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和β2微球蛋白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Bil)、D-二聚体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7例、女69例,年龄(75.5±4.0)岁,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134例)、脓毒性休克组(32例),另根据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119例)、死亡组(47例)。比较不同病情及预后情况患者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Bil、D-二聚体及IL-6水平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6.90±4.37)μmol/L、(4.86±1.14)mg/L、(276.25±24.33)pg/ml,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9.85±3.83)μmol/L、(2.10±0.89)mg/L、(212.66±22.7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分别为(24.15±4.09)μmol/L、(3.66±1.05)mg/L、(245.33±22.72)pg/ml,均明显高于生存组(20.05±3.56)μmol/L、(2.23±0.67)mg/L、(221.36±20.9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均呈明显正相关(r=0.531、0.626、0.627,均P<0.001)。ROC显示,血清TBil、D-二聚体、IL-6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90、0.795、0.785,均P<0.001],且三项联合评估价值较高(AUC=0.892,P<0.001)。结论 检测血清TBil、D-二聚体、IL-6水平可有效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且三者联合检测时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新生儿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2011年7月~2013年5月份收治的16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入住NICU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治疗6h后再次进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根据6h血乳酸清除率将患儿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按入院时乳酸水平将患儿分为乳酸轻度升高人群和乳酸明显升高人群,分别比较两组内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乳酸明显升高患儿中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轻度升高患儿中高、低乳酸清除率组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乳酸明显增高新生儿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而对于乳酸轻度增高新生儿的预后判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