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确诊的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41例),老年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伴典型心绞痛患者(B组,49例)及非老年人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伴典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43例)。比较3组基线临床资料,发作至入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合并症、并发症、心电图特点,并比较院内病死率。结果 3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显示,A组较B、C组患者年龄大[(74±9)岁],糖尿病病程长[(18±5)年],合并疾病比例高,发作至入院诊时间长[(19±13)h](均为P<0.05)。C组男性较A、B组多(88.4%),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以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乏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34.1%)。ECG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少(31.7%)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多(48.8%),梗死部位为下壁(36.6%)和后壁(26.8%)较多。A组病死率为17.1%,B组为8.1%,C组为7.0%。A组病死率较B、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老年人2型糖尿病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疾病较多,临床症状多变,ECG表现为STEMI较少NSTEMI较多,梗死部位为下壁和后壁较多,病死率较高,临床应提高对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针对未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3例无尿激酶溶栓适应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治疗组和血塞通对照组,在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分别加用疏血通针8mL或血塞通针20mL,均1次/日,疗程10d~15d。结果治疗组胸痛改善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T段改善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针改善未溶栓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ST段等指标优于血塞通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急性心肌梗死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记录到典型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的动态改变。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近期好转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好转出院时有73.33%(11/1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等致残。结论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因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梗死所致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可不典型或被原发病掩盖,容易漏诊。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的动态跟踪,对做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9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接受院前急救的93例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患者50例,接受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患者43例,采用1∶1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确定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40对患者,将40例接受胸痛中心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抢救效率(急诊至导管室时间、门球时间、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比较2组入院第1天及抢救后1个月心功能水平,比较2组抢救后1个月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出院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至导管室时间、门球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份心电图获取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80.0%,P<0.05);抢救后1个月,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标准序贯分级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善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1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57例,实施心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标准序贯分级干预。对比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创机械通气率、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入院率、CCU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室速或室颤、室早、窦性停搏、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标准序贯分级干预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医务人员掌握CCU入住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式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期间未建立胸痛中心前我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9年1-11月期间建立胸痛中心后我院胸痛中心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治模式,观察组则给予胸痛中心救治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道建立用时、首份心电图用时、肌钙蛋白T出结果用时、D-to-B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的建立能够显著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缩短各项急救时间,争取到了最佳的急诊救治时间,明显改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急诊PCI诊治的年龄>60岁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老年女性组;另收集同期年龄匹配的男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90例为老年男性组,对比老年女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结果老年女性组吸烟史及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组,LDL-C、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老年男性组,3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女性心肌梗死发病年龄较晚,3支病变比例低;肥胖、LDL-C升高及炎性反应是女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研基层版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8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救治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之后1个月、3个月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成立胸痛中心之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U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哌替啶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部耐受治疗;观察组1例注射部位出现淤斑,改换注射部位淤斑逐渐吸收,其余无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疗效确切,使用简单、安全,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高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内科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62)与对照组(n=55)。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高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照组应用小剂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期间心律失常、再梗死、心力衰竭、心室颤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前、后心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胸痛发作次数与胸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发作次数与胸痛持续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胸痛发作次数与胸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8/62),高于对照组的80.0%(4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5/62),对照组为3.6%(2/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1%(5/62),对照组为12.7%(7/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患者胸痛症状获得快速缓解并大幅改善心功能,且不会对机体心率造成明显影响,副作用小,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60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年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72h以内发作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标准基础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轻微血管出血事件4例,观察组发生轻微血管出血事件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血管出血事件。结论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60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32)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血糖值均降低,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治疗的老年AMI患者86例,按建档顺序分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后统计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后ST段回落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且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回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63%(5/43)低于对照组34.88%(1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增加梗死血管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及心电图情况,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A组)与非糖尿病AMI(B组)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A组患者86例,并以同期B组患者120例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症状、主要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A组的发病年龄略高于B组,临床症状以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最为明显,且显著高于B组(P<0.01)。其次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P<0.05),与B组比较并发泵衰竭多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室壁瘤无明显性差异(P>0.05)。A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B组(P<0.01),死亡原因主要是泵衰竭。结论 糖尿病AMI病人缺乏典型胸痛,并发泵衰竭明显,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老年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胸痛中心成立前55例老年急性非创伤性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胸痛中心成立后55例非创伤性老年急性胸痛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各时间节点、救治效率、并发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门-肝素时间(D-H)、就诊-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D-DAPT)、门-球时间(D-to-B)、症状发作-院门时间(SO-Door)、总缺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源性及非心源性胸痛诊疗、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及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达标比例及进门球囊-扩张时间达标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概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能够显著缩短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及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80例患者采取动态随机化分组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时心电图新出现的右束支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给予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做回顾性分析,术前心电图有新出现右束支阻滞14例为观察组,无束支阻滞62例及新出现左束支阻滞4例为对照组。研究右束支阻滞出现及再灌注后持续的时间,并对其一般情况、心肌酶学(CK-MB)、心梗部位、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罪犯血管、心律失常及病死率情况分析。结果右束支阻滞出现时间为超级性期或急性期。观察组心肌酶学(CK-MB)最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然而和对照组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差,和对照组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束支阻滞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和其他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症状30min的患者,超急性期或急性期新出现的右束支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可以协助判断罪犯血管及对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种介入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直接介入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检测、胸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检测ST段下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胸痛明显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溶栓介入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急性心梗患者的疗效起到重要作用,患者的胸痛缓解率较高,安全性能较高,在临床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48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44例,除不用尿激酶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结果冠状动脉再通率溶栓组为69.7%(33/48),常规治疗组为25.0%(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病死率为9.3%(4/48),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29.7%(1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积极改善预后,临床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