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铁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7例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108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总超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8,P<0.01)。两组男性超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P<0.01)。两组女性超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05)。冠心病组血清铁蛋白含量为(313.05±129.07)ng/ml,对照组则仅为(168.67±59.16)ng/ml,两组血清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冠脉病变组、2支冠脉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单支冠脉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且与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血清铁蛋白含量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负荷心肌灌注显像(ATP-MPI)在评价心脏X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心脏X综合征患者42例(心脏X综合征组),其中男12例,女30例;健康者16例(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9例。分别行静息态及ATP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结果心脏X综合征组呈缺血性改变27例(64.3%),对照组1例(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P<0.01);心脏X综合征组共378个节段,其中82个节段(21.7%)呈放射性异常分布;对照组共144个节段,其中2个节段(1.4%)呈放射性异常分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P<0.01)。心脏X综合征组ATP负荷前后对照:静息态MPI呈缺血性改变5例(11.9%),ATP负荷后呈缺血性改变27例(6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P<0.01);静息态呈放射性异常分布8个节段(2.1%),ATP负荷后呈放射性异常分布82个节段(2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P<0.01)。心脏X综合征组12例男性患者中MPI呈缺血性改变7例(58.3%),30例女性患者中呈缺血性改变2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男性患者共108个节段,其中19个节段(17.6%)呈放射性异常分布,女性患者共270个节段,其中63个节段(23.3%)呈放射性异常分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P>0.05)。结论心脏X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明显异常,ATP-MPI可评价心脏X综合征患者CFR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并用鲁南欣康作对照。方法 110例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麝香保心丸组)与对照组(鲁南欣康组),每组55例。2组间年龄、性别和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双盲方式给药观察。治疗组服麝香保心丸丸2粒,tid,对照组服鲁南欣康20mg,bid。观察期间患者应用其他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评定疗程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患者心电图ST-T改变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心电图ST-T有效改变:疗程1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对66%,u=0.22,P>0.55)。在疗程2个月、3个月分别为77%对69%(u=11.43,P<0.01)、89%对71%(u=31.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疗程1个月、3个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5,P<0.01)。结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患者疗效优于鲁南欣康组,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总有效就率逐步提高,而鲁南欣康组同无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50例作为甲亢组,另选本院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心电图情况。结果甲亢组心电图异常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组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心房颤动、左心室高电压和P波高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心房颤动、左心室高电压、P波高尖。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冠心病组68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心电图、高频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统计分析三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HFECG的敏感性大于ECG(χ2=6.81,P<0.05)及TET(χ2=12.17,P<0.05),但ECG与TET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的特异性大于心电图(χ2=5.23,P<0.05)及HFECG(χ2=5.61,P<0.05),ECG的特异性高于HFECG,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能提高敏感度,运动平板试验能提高特异性,而EC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处于相对平衡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123-125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的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了解本地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血糖异常时点数构成比﹑血糖异常时点数情况。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检的1024例孕妇OGTT的结果,按照年龄分组后实施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在1024例孕妇中,诊断GDM的126例,总检出率为12.3%,不同年龄组间GD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90,P 0.01)。一个时点和两个时点血糖异常的在各个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15,P 0.05;χ2=2.822,P 0.05),三时点血糖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8,P 0.01)。结论 (1)GDM的发生率为12.3%,糖尿病的发生率中年龄在25~29岁和30~34岁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当年龄25岁或 34岁,GDM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2)年龄在30岁后,血糖时点数异常构成比发生了变化。(3)随着年龄增长,三个时点血糖同时异常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校教师体检心电图改变情况,为教师健康保健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 277例高校教师体检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按性别、年龄分组观察对比心电图异同点。结果 12 277例高校教师体检者中47.66%心电图异常,其中男性异常率50.47%,女性45.22%,且随年龄异常率增高;2男、女心电图异常均以左房室肥大、慢心律失常、ST-T改变为主;3左房室肥大、慢心律失常发生率各年龄组男性均高于女性,ST-T改变发生率中、青年组女性高于男性(P<0.05);4男、女性老年组快心律失常、右房室肥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 高校教师心电图异常率随年龄明显增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引起重视,定期健康体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二者的阳性率及心律失常诊断确诊率。结果86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74.4%,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率4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4,P〈0.05),其中〈45岁年龄组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年龄组两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389、3.557、3.264,均P〈0.05);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x^2=3.337,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可做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邱小高  洪莹 《江西医药》2015,50(2):121-123
目的探讨影响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38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动脉瘤部位、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破裂情况和动脉瘤破裂次数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不同性别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5);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病史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相互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术前不同HUNT-HESS分级的预后情况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1,P<0.05),术中动脉瘤未破裂与否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动脉瘤破裂不同次数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5)。结论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发病部位等一般病史资料对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而术前不同HUNT-HESS,动脉瘤破裂,术中动脉瘤多次破裂则影响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在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评估,术中操作仔细,防止动脉瘤的破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牧区居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分布状况,为该地区居民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对包头市牧区3个苏木的684名35~6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使用SPSS 11.5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4名调查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6.99%,其中男性47.33%、女性28.91%,男性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4,P=0.004)。各年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35~岁组和46~岁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852和8.833,P<0.01);高血脂患病率为41.96%,其中男性47.67%、女性37.50%,女性不同年龄组高血脂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6,P=0.004)。35~和46~岁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6~65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35~岁组男性与女性高血脂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5,P=0.001);高血糖患病率为23.10%,其中男性32.00%、女性16.15%,男性和女性各年龄组高血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男性高血糖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且35~岁组、56~6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215和3.923,P<0.05)。结论牧区居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病率高,明显超出国内普遍患病率水平,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应从健康宣教和临床干预两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规心电图的特征,探讨老年人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石坪桥社区1521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年龄、性别、有否心血管疾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结果 594例(39.05%)心电图正常,927例(60.95%)心电图异常;各年龄段参检者心电图异常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男性心电图异常率较女性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健康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积极地开展心电图检查,为今后社区老年保健、疾病预防及慢性病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76例经Holter心电图监护所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率减速力(DC)检测,评价其对心脏猝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美国DMS公司的12导联同步描记Holter心电监护仪,对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受检者进行24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92岁,平均53岁;随机选取性别和年龄与观察组相仿的182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心率减速力<4.5 ms为异常和<2.5 ms为显著异常的标准,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异常率分别为50.6%(89/176)和4.4%(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6,P<0.05);两组的心率减速力显著异常率分别为33.0%(58/176)和0%(0/182),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5.6,P<0.05);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HRT和HRV检测指标(χ2=106.4,P<0.05;χ2=58.6,P<0.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测定,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石继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71-172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的神经源性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18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分析其患病2d内(急性期)及2周后(恢复期)心电图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83.4%有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电压异常(78/18143.1%),ST-T改变(96/181 53%)及各种心律失常(65/181 35.9%),少数表现为QT延长(5/181 2.8%),显著U波(4/181 2.2%)及异常Q波(6/181 3.3%),出血组与梗死组之间比较仅心律失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则无显著性差异,而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心电图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仅少数未恢复。结论急性脑卒中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多为可逆性改变,少数不可逆者多合并有心脏病变,ST-T、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改变在急性期与恢复期有显著差异,脑出血较脑梗死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电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7):890-89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及分布状况。方法对12815例体检人群检出的异常心电图,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分类统计。结果12815例,正常心电图10143例(79.1%),异常心电图2672例(20.9%);异常心电图较多的有ST—T改变(16.50%),窦性心动过缓(14.70%),束支阻滞(14.25%),窦性心律不齐(10.89%);多数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2,P〈0.05)。结论健康人心电图检查发现的心电图异常有助于心脏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128例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以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心脏仪器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研究组(68例),未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高热、腹泻、呕吐、心电图异常、酸中毒等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单因素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年龄、高热、腹泻、呕吐、心电图异常、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5.65、47.45、45.05、9.64、15.20、17.77, P<0.05);两组患儿性别、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保护因素,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酸中毒、呕吐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1岁,同时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应及时通过相应的检查明确患儿有无合并心肌损害,在病情确诊后尽快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东省惠州市健康体检高血压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惠州市11216人口进行健康体检和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2463份,收回11216份,有效应答率为90.0%。高血压患病1682例(14.9%);60岁以上年龄组高血压681例(40.5%),明显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864例(13.6%)(χ2=9.15,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有增加的趋势(χ2=10.45,P<0.001);每日吸烟1162人(69.0%),明显高于不吸烟100例(6.0%)(χ2=15.84,P<0.01);体质量指数(BMI)≥28kg/m2303例(18.0%),明显高于<24kg/m2824例(49.0%)(χ2=9.83,P<0.01);高血压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肥胖、吸烟、腹围、食盐量均是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P均<0.01)。结论加强高血压高发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50例弱视儿童,400只眼,采用遮盖法,精细作业,仪器训练综合治疗。结果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6岁与9~11岁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68.88%,各年龄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0,P<0.05,χ2=5.682,P<0.05),程度越轻,效果越好,轻与重总有效率分别为为100.00%、57.14%,轻度与重度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687,P<0.05,χ2=4.321,P<0.05)。不同类型弱视治疗效果比较,屈光不正效果最好为97.98%,屈光参差性为76.78%,屈光不正与斜视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5,P<0.05,χ2=6.341,P<0.05)。结论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不同类型屈光不正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率变异性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治疗组(n=32)。2组采用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心力衰竭、心绞痛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口服治疗,治疗量为100~200 mg/次,3~4次/d,7 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周。治疗组在以上药物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2周为1疗程。2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治疗前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率变异性(HRV):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及QT离散度(QTd)。结果 2组治疗后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DNN、SDANN、QT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RNN50、QT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RNN50、QT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可以减少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评不良精神因素在神经性皮炎患者中的发生状况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07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负性生活事件(七项事件)、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试,将测定的数值分别于健康志愿组(七项负性生活事件)数据及中国常模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3例(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心理治疗)和常规治疗组44例(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统计学分析疗效。结果近1年内有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4,P<0.05);神经性皮炎患者SDS标准分均值为(48.86±10.95)与中国常模组(41.88±10.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2,P<0.001);神经性皮炎患者组SAS标准分均值为(52.77±11.25)与中国常模组(33.80±5.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3,P<0.001);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χ2=9.336,P<0.01)。6个月后回访,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低(χ2=6.807,P<0.05)。结论神经性皮炎患者不良精神因素存在较显著,心理治疗有益于疾病的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采用口服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62例采用口服盐酸胺碘酮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做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疗效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数、房性早搏数、交界性早搏数方面均显著少于治疗前,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恶性心律失常和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胺碘酮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