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科》2016,(3)
目的比较传统健康宣教模式与"知信行"干预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2015年我中心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6岁儿童485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0人,对照组225人。分别采用"知信行"干预模式及传统健康宣教模式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有关干预。比较两组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合格率、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情况及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儿童一、二类疫苗接种率及接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3.0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干预模式应用于预防接种工作中,能显著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提高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合格率,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突破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为指导儿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2月7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7例3~14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儿, 根据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分成未接种组、部分接种组和完全接种组, 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 97例COVID-19患儿中, 男49例, 女48例;轻型87例(89.7%), 普通型10例(10.3%), 无重型及危重型。学龄前儿童(3~6岁)未接种、部分接种和完全接种的比例分别为56.5%(13/23)、30.8%(12/39)和17.1%(6/35), 进度缓于学龄儿童(7~14岁)的43.5%(10/23)、69.2%(27/39)和82.9%(2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 P=0.007)。完全接种疫苗患儿发热的比例为17.1%(6/35), 低于未接种疫苗患儿的43.5%(1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 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预防接种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我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786例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3例.两组小儿均进行常规疫苗接种,接种疫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有17例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对照组有40例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46%,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8.5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预防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各类疫苗疑似预防异常接种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监测系统采集2012─2016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上报的AEFI资料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2─2016年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共报告AEFI 206例,其中一般反应178例、占86.41%(178/206),异常反应28例、占13.59%(28/206);AEFI年均发生率30.16/10万,不同年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报告发生率最高为7价肺炎疫苗(220.75/10万),病例数最多为"百白破"疫苗(67例);2岁~组发生AEFI最多(116例,占56.31%),85.44%(176/206)的病例发生在接种后24 h内,以局部红肿、发热为主,AEFI大多发生于首次接种时,占48.06%。结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明显提高,疫苗和预防接种安全性已达国家要求,应进一步对大众开展AEFI的正面宣传和引导,正确宣传疫苗防病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基层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预防接种操作,杜绝接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对其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8例,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为81.08%(30/37),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HEV是引起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而戊型肝炎疫苗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确定。来自厦门大学的Zhang J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在初始疗效研究中,纳入16~65岁的健康成人,随机分为疫苗组56 302例(接受戊型肝炎疫苗注射)和对照组56 302例(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分别在0、1、6个月对两组人员接种疫苗,注射后随访了19个月。在后续扩展研究中,所有参与者依然遵照双盲原则,进行了4.5年的疗效评估,以及对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观察。结果显示,在4.5年的观察期间,共发现了60例戊型肝炎病例,其中7例来自疫苗组(每10 000人中出现0.3例戊型肝炎感染),53例来自对照组(每人中出现例戊型肝炎感染),该意向性治疗分析中,疫苗的有效性达到了[可信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80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乙脑疫苗首次接种的儿童800例,均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密切观察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方法和处理原则。结果 800例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出现局部红肿375例(46.9%)、发热362例(42.3%)、过敏反应43例(5.4%)、其他19例(2.4%)。结论 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多,以局部红肿及发热为主,在科学控制及预防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对接种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地震灾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分析在灾区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难点,并探索解决方案。方法在四川省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地震极重灾区(6个市州、20个县区),对市、县、乡级儿童接种信息化工作情况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儿童信息管理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四川省地震灾区20个县区中有2个县区全部乡镇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5个县区部分乡镇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市、县、乡级有2人以上参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单位分别占50.0%、80.0%、49.6%;从事该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市、县级中级以上计算机水平人员分别占92.3%、78.0%;有74.9%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方式以月运转为主;每月平均接种儿童数低于300的接种单位占91.3%。每次接种结束后有98.2%的接种单位会预约接种。结论在四川省地震灾区开展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的县、乡较少,但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人员、技术、设备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80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乙脑疫苗首次接种的儿童800例,均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密切观察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方法和处理原则。结果 800例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出现局部红肿375例(46.9%)、发热362例(42.3%)、过敏反应43例(5.4%)、其他19例(2.4%)。结论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多,以局部红肿及发热为主,在科学控制及预防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对接种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及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和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30%)(36/37),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5.68%)(28/3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过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急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心理焦虑症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进酮体转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科老年疾病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探讨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把360例老年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不良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特征变化,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1)干预前两组不良心理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69.7%,对照组68.6%,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理发生率(9.0%)显著低于对照组(6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心理明显好转率(87.1%)显著高于对照组(10.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2.1%)显著高于对照组(5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科疾病老年患者有着特殊的具体心理变化特征,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缩短住院时间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甲肝灭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甲肝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在镇原县范围内对2~14岁儿童集中式接种一剂次甲肝灭活疫苗后,采用现场快速评价法进行调查评估。结果项目实施后,全县2~14岁儿童甲肝疫苗平均接种率96.32%,现场快速评价接种率98.00%。常住儿童接种率96.31%,流动儿童接种率98.31%,流动儿童高于常住儿童(P<0.01)。农村地区接种率96.31%,城区接种率96.5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各乡镇接种率在85.09%~100%,孟坝、平泉等乡镇在90%以下;不同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在87.89%~99.38%,2岁年龄组最低,为87.89%;不同乡镇、不同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岁以下儿童甲肝发病率由项目实施前的10.51/10万下降为项目实施后的0.88/10万(P<0.01)。结论甲肝灭活疫苗接种率达96%以上,预防接种效果显著,15岁以下儿童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今后进一步开展甲肝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后的效果监测,在做好重点地区低年龄组人群查漏补种的同时,重点要加强15岁以上人群甲肝疫苗的免疫接种,逐步在各类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有效控制甲肝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对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湖南省城、乡医疗机构有疫苗接种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明确诊断HIV感染的儿童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可以接种何种疫苗、不能接种何种疫苗以及提供疫苗接种建议的依据及考虑因素等,对影响预防接种正确选择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0名受访者中,558人(68.9%)认为要选择性接种疫苗,但只有167人(20.6%)能完全正确选择适种疫苗,提供正确预防接种建议。在提供接种建议时首要考虑因素是患儿的病情,是否有临床症状及患儿的免疫状态,11.3%(91/808)选择参照国家指南。对知晓HIV感染的儿童应选择性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提供正确预防接种建议方面,公共卫生专业是临床医学的医生的3.36倍[95%可信区间(CI):1.71~6.58];工作6~10年的医务人员是工作0~5年的2.21倍(95%CI:1.34~3.64);工作在城市的医务人员是工作在农村地区的0.38倍(95%CI:0.24~0.62)。结论承担预防接种的医务人员对于HIV感染儿童接种疫苗知识掌握不足,不同专业、工作年限及城乡之间认知差别较大,需要加强对《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吐鲁番市2009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免疫规划工作现况,为进一步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人口容量比例在吐鲁番市11个乡(镇、场)随机抽取11个行政村,调查2009~2010年出生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查阅接种单位相关资料及儿童免疫规划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基础免疫5种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及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为92.73%,增加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流脑疫苗后,7种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9.09%;预防接种人员年均收入1.4万元;151名防疫专干中,专职人员占76.82%,兼职人员占23.18%,有执业(助理)资质的占3.97%,有乡村医师资格证的占66.89%,有护士资格证的占24.50%。结论吐鲁番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及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新增的流脑疫苗、甲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及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收入偏低,需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效果、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武汉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68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两组患儿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肺功能指标,干预6个月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患儿干预期间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每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R%)、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观察组患儿FVC大于对照组,PEFR%、FEV1%高于对照组(P0.05)。(3)干预6个月,观察组患儿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中情感、活动、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且患儿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社区儿童家长获取计划免疫知识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接种儿童家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儿童家长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方面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组对预防接种的信心、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儿童家长进行多种形式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形成主动接种的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配偶同步认知干预在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配偶同步认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比较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MR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躯体症状40例(63.5%)、心理症状40例(63.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21例(33.3%);干预组患者出现躯体症状37例(58.7%)、心理症状42例(66.7%)、泌尿生殖系统症状20例(31.7%)。干预前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偶同步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防止接种疫苗后引起异常副反应,在接种疫苗前应详细询问被接种者是否有禁忌症及接种后的观察来降低异常副反应的发生。方法接种人员经培训合格,并持有预防接种上岗证及执业助理医师证常规预防接种。结果麻疹强化免疫期间出现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经治疗患儿痊愈。结论接种疫苗后可引起儿童异常副反应,强化免疫期间接种麻疹疫苗引起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为少见;强化免疫期间应加强接种前禁忌症的询问及接种后的观察,加强接种实施的管理,可减少异常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135 例CHF患者进行调查;8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CHF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于出院时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后抑郁评分平均值为(47.6±2.1)分, 较对照组(56.88±3.5)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效果与报告数据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七里河区东、中、西部各抽取1~2所小学,调查2018年秋季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各项指标,并与报告数据比较。结果预防接种证查验前、后脊髓灰质炎4剂次(PV4,88.35%和95.39%,χ~2=12.247),A+C流脑疫苗2剂次(MPV-AC2,58.27%和87.80%,χ~2=81.635)和"百白"(DT,59.62%和91.33%,χ~2=100.206)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88.89%)明显低于报告接种证查验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2,P0.001);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漏种率(56.37%)明显高于报告漏种率(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14,P0.001);NIP疫苗补种率(68.27%)明显低于报告补种率(9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65,P0.001)。结论预防接种证查验可显著提高入学儿童NIP疫苗接种率,但目前七里河区接种证查验工作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