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析“络以通为用”理论,总结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拓展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及临床观察,从“络以通为用”理论出发,探讨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及虚证的治疗,并浅析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结果] 《黄帝内经》及张从正、李东垣、杨继洲、傅青主等医家的著作中均有刺络放血用于治疗虚证的记载,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叶天士在《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和通络法的基础上,提出“络以通为用”。从“络以通为用”的角度分析,刺络放血有“以通为补”之效,临床疾病多正虚与邪实并存,虚证可“以通为补”,从络论治。刺络放血治虚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清为通平寒热、以消为通理气血、以和为通调阴阳三方面。[结论] 刺络放血治虚的机制根本在于“通”,具体可从寒热、气血、阴阳论,络脉理论对其临床应用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刺络疗法是以针刺人体一定穴位或浅表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达到治病的一种方法。此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称为“络刺”,如《素问·刺法论》说:“络刺者,刺小络血脉也”。《灵枢经》则称为“刺络脉”,如《灵枢·经脉篇》说:“故诸刺络脉者,必剌其结上甚血者”。其它如“赞  相似文献   

3.
廉泉穴首见于《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廉泉……取廉泉者,血变而止。”《素问·刺症》说:“刺舌下两脉出血……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内经》记载廉泉位于“舌下两脉”中。《黄帝明堂经》、《甲乙经》皆曰:“廉泉,一名本池。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阴维、任脉之会。”可见《黄帝明堂经》、《甲乙经》所说的廉泉穴,指任脉廉泉,位于喉结正上方,舌骨上缘。至明代、刘纯撰《医经小学》,将“舌下两脉”廉泉归属奇穴,更名金津(左)玉液  相似文献   

4.
舌下络脉诊法一得舌下络脉青紫色,脉形粗长怒张或细短紧束,小络脉青紫或暗赤弯曲,或有小颗粒,为气滞血疾或夹痰瘀阻证。常见于症积、膨胀、真心痛、心肺痰阻血瘀之喘嗽、咳血、吐衄、便血、脾胃瘀滞之脘腹刺痛、血瘀痛经、闭经、痰核流注等。舌下络脉淡紫色者,脉形祖...  相似文献   

5.
聿青先生以仲景之书为宗,而斟酌刘、李、朱、薛家之说,论病处方,变化万端。其于临床长于调肝,创治肝九法;重视先后天之脾肾,倡脾肾同补;诊法长于舌脉,尤擅查腻苔;针对湿温一门颇具心得;用药不囿,多有创新,随症加减;临证治病审证求因,辨证入微。其学术特色及临证经验值得后学宗之。  相似文献   

6.
论十五络脉的实际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对《灵枢·经脉》所载十五络脉的理论分析,认为十五络脉的循行与主病都主要体现为本经特点,而与其表里经脉无甚关联;内容重点是表述络穴作用及其与脉行的关系。指出该理论实际是以“脉”的循行联系来说明俞穴的主治作用,这种方式还见于《内经》中的合穴、脉等理论,代表着腧穴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7.
考前贤对因瘀致眩晕,较少有专题论述。明确指出瘀滞致眩晕者,始倡于明,杨仁斋《直指方》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到清代,瘀血眩晕因证脉治渐趋成熟,如潘楫注释的《医灯续焰》(明、王绍隆传)对病机、征候颇多阐述:“眩晕者多属诸风,……有因于死血者,……血死则脉凝滞,脉凝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其脉必涩,涩为滞涩,征死血之不流行也;或兼见胁痛,善忘,目黄,大便难等症。又为枯涩,征死血之不充足也,谓之血虚眩晕。”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书中特立通窍活血场,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唐宗海认为,…  相似文献   

8.
认为《内经》所论刺血疗法的目的在于泻血祛邪以复正气,主治病证主要为经络病和脏腑病两大类,刺血方法包括刺瘀血络脉、病变部位和相关穴位三个方面,同时对出血多少的标准和刺血后的反应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内经》刺血疗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内经》所论刺血疗法的目的在于泻血祛邪以复正气,主治病证主要为经络病和脏腑病两大类,刺血方法包括刺瘀血络脉、病变部位和相关穴位三个方面,同时对出血多少的标准和刺血后的反应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5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舌象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舌诊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价值 ,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这一妇科常见病 ,观察舌象及舌下络脉对该病诊断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 :本病虽以肾虚为本 ,但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对本病的影响不容忽视 ,同时舌下络脉、舌象与本病证型的内在联系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以丰富和发展中医舌诊理论。  相似文献   

11.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舌象能反映机体的整体状态,是临床诊病、辨证、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指导用药、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文章全面介绍了舌象的原理、舌象的临床意义、舌象的临床研究概况、舌象的数字化研究现状,认为对各种疾病的舌象进行系统地观察分析,是中医舌象临床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舌诊起步于《黄帝内经》,此时理论主要为经络的生理病理与舌体之间的关系,未涉及苔质。张仲景首提"胎"字,注意到"舌"与"胎"的区别,将"舌上胎"的概念运用于判断疾病病机与遣方用药中。之后有巢元方观舌辨病,孙思邈舌与脏腑病变关系等理论补充。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的问世,标志着舌诊理论开始走向系统化。温病学家的出现使得舌诊的发展达到了成熟。在文字上,明代以前的文献中,都写作"胎",吴鞠通之后才普遍改作"苔"。"舌胎"到"舌苔"的转变并不只是单纯的字体变化,还反映了舌诊运用于疾病诊断和转归的发展历史。因此在校读古籍时,不可随意将"胎"改为"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58例HIV/AIDS患者舌象(包括舌色、舌形、舌态、苔色、苔质、舌苔位置等)的横断面研究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关系的初步探讨,以期阐明艾滋病痛邪的性质、病机特点、经有偿供血感染HIV/AIDS患者的常见舌象、抗病毒化学药物对舌象的影响以及舌象与不同阶段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为艾滋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判断转归预后及治疗时机的把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诊断技术发展及四诊信息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余年来,中医诊断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舌诊、面诊、声诊、嗅诊、问诊、脉诊客观化信息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方面成果丰硕,并开展了相应的临床研究,但在诊断技术及指标的规范化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出台舌诊仪相关国际标准1项、中医脉诊压力传感器国际标准1项。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领域的深入渗透,模式识别方法在四诊信息融合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四诊合参辅助诊疗及中医四诊检测系统的研发,建立了更适合中医思维的辨证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平台;未来,借助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技术、可穿戴技术,四诊信息采集设备必将向小型化、可穿戴式发展,并可研发中医诊疗机器人,以期在中医临床及各级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梦祺 《医学综述》2012,18(8):1225-1227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客观且直观的辨证依据,能反映人体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以及病情的进退,作为脑中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观察指标,舌诊在判断脑中风患者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的预后转归及预防保健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年舌诊与脑中风的相关研究,从理论、临床特点、实验室研究三方面系统总结阐述了脑中风患者不同病机、不同病性及不同病势下的舌象表现,对脑中风患者的舌诊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红外辐射强度与舌面红外辐射强度相关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乳腺增生病中医舌诊红外辐射强度辅助诊断指标。方法:采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PHE-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分别检测20例肝郁痰凝型和16例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及舌面红外辐射强度。采用直线相关检验方法分析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红外辐射强度与舌面红外辐射强度的相关性。结果: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患者乳腺增生组织体表红外辐射强度与自身舌面不同检测点红外辐射强度成正相关的波段分别有127个和71个,占总波段数的83.55%和46.71%。结论:舌面红外辐射强度可以作为乳腺增生病中医舌诊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医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温病的辨证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舌象能及时反映温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杂病重脉,温病重舌,所以,舌象与温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中医舌诊是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诊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温病的辨证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舌象能及时反映温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杂病重脉,温病重舌,所以,舌象与温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9.
Departme7zt of Medici7te, Peipi7tg Union Medzcal- College, Peipiizg. The scdimentation rate or suspension stability as applied to the red blood corpuscles is an aid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pathoIogic states(I). The work of many investigators has clearly shown that this test is not specific for any disease, but rather that it measures a reac- tion in the individual which is comparable to but not parallel with, fever, pulse rate, leucocytosis, basal metabolism, and other phenomcna (1, 2). In some diseases such as tubercuIosis (3) and theurnatic fever (4) it has bcdi shown to be a more sensitive indicator of activity of the disease than any other laboratory or clinical procedure in usc. Hence the test has its greatest usefulness as an aid in prognosis and in gauging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rather than as a diagnostic method.  相似文献   

20.
基于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诊断集成技术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与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应用现代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集成多物理量传感器的脉诊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舌诊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研究,通过对数字化的四诊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提出基于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为主的诊断信息集成技术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