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以来,笔者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45例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6例,原发性脑于损伤3例,弥漫性轴素损伤4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9例,人院时GCS评分均在3~7分。人院后3天内行气管切开21例,合并肺部感染4例,死亡2例。3~7天内行气管切开15例,合并肺部感染8例,死亡4例。7~14天内行气管切开9例,合并肺部感染9例,死亡7例。2讨论通过上述资料显示,早期行气管切开,能明显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2.1重度颅脑损伤病…  相似文献   

2.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易并发肺内感染,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故有效治疗肺内感染对颅脑损伤恢复尤为重要。2004~2006年,我们应用气管灌洗术控制肺内感染,临床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56例均为我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内感染41例。男性35例,女性6例;年龄19~56岁,平均31岁;受伤前均无肺部疾患,有吸烟史患者28例,脑疝、广泛脑挫伤、急性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脑疝、急性硬膜外血肿、脑挫伤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受伤时合并肺挫伤11例,胸腔积液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6例。治疗方法诊断为肺内感染后,特别是有…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引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近年由于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群发生很大变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例逐年提高。现将2000—2003年本院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资料分析如下,以期深入了解感染菌群的变异情况。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2~88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28例,重型脑外伤12例,创伤性湿肺2例。42例患者中,经口气管插管26例,经鼻气管插管7例,气管切开9例;机械通气时间为7~25 d。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 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70 例严重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经验.结果 经过科学的气切护理,58 例患者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占82.9%,7 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占10%,5 例患者发生肺部、泌尿系等多部位感染,占7.1%.结论 认真、科学、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保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的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吕利英 《河北中医》2011,33(8):1245-1247
气管切开是抢救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能改善呼吸状况,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和进行机械性人工呼吸,改善脑缺氧,缓解脑水肿,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后,致病菌很容易侵入下呼吸道,被列为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报道指出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占38.9%,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占36.0%[1]。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是经颈前部切开气管前壁 ,建立肺通往体外的呼吸通道 ,以解除喉阻塞性呼吸困难的耳鼻喉科常用急症手术。近年来 ,气管切开术的应用范围已有很大发展 ,现将我院自 1975年以来 ,在耳鼻喉科急症中应用气管切开术抢救2 0 2例患者的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 2例患者中 ,男 12 1例 ,女 81例 ,男女之比为 5∶2。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岁 ,平均 2 5岁。病种 :急性喉炎 (包括麻疹喉炎 )、喉梗阻 35例 ( 17.3% )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肌麻痹 82例 ( 4 0 .6 % ) ;喉外伤、化学烧伤 31例 ( 15 .3% ) ;格林巴利综合征、颅脑外伤、…  相似文献   

7.
急重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危重、昏迷、呼吸道梗阻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1994年 3月— 2 0 0 1年 7月我科共对 66例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6例患者中 ,男 5 4例 ,女 12例 ;年龄 3 2~ 66岁 ,平均 49岁 ;昏迷 2 6例 ,上呼吸道不畅 2 1例 ,肺炎 17例 ,破伤风杆菌感染 2例。2 护  理2 1 合理的卧位 为防止内套管角度变化太大压迫、损伤气管内壁而采取去枕平卧位。在临床实践中 ,如果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有肺部感染且双肺感染程度相同 ,则叩背、吸痰差别不大 ;如双侧X片呈感染程度差异明显 ,则应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 2 0 0 0年共抢治重度颅脑损伤 2 3例 ,其中行气管切开术 14例。针对气管切开术后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 ,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无一例发生肺部感染 ,现介绍如下。1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因素1.1 环境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快 ,气管切开常在床边进行。气管切开为一人工气道 ,环境中空气直接吸入肺内 ,失去了上呼吸道对吸入空气的湿润、温暖及滤过作用 ,故病室内环境是造成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1.2 呼吸道局部抵抗力降低 :麻醉气管内插管、口鼻腔及气管内吸痰的局部刺激及损伤 ,使局部抵抗力降低 ,造成上呼吸道…  相似文献   

9.
孙秀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59-159
目的:讨论1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技巧,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护理,严格各项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结果:本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无并发症。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临床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有很多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的并发症,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1].2004年8月-2007年8月,本院ICU病房共收治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35例,其中112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2013年12月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76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气管切开第1天起iv盐酸氨溴索30 mg+18 mL生理盐水,3次/d,每次间隔8 h,连续使用1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感染及控制情况。结果第5、7天,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多形核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5%、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控制率分别为82.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泡灌洗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金荞麦合剂防治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近三年来68例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预防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荞麦合剂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痰培养结果观察疗效。结果:1周后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24例,有效率为29.4%;预防组下呼吸道感染12例,有效率为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金荞麦合剂预防重型脑外伤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糖耐量下降等原因 ,气管切开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通过对 2 7例老年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鼻饲的分析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收集 1995~ 1999年昏迷后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 2 7例 ,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6 0~ 92岁 ,平均 (74± 9)岁。昏迷原因 :脑血管意外 14例 ,心肌梗死 10例 ,肺性脑病 3例。在治疗过程中均实施气管切开 ,且给予鼻饲。鼻胃管留置时间为 7~ 183天。2 护  理2 .1 鼻饲管插入的注意事项 :昏迷患者反射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因此插管前必须清理口鼻腔、气道内的分泌物 ,…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瑰慈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74-117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最新的气道管理方法。方法对46例气管切开患者给予适时正确的吸痰,有效吸氧,适宜的湿化气道,预防局部感染。结果46例中无1例发生局部及呼吸道感染;无护理不当造成之合并症。结论通过对气管切开患者精心、适宜、科学的护理,可显著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正> 气管切开特别是长期带管者,并发肺部感染多见,也是原发病后期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本文报告12例气管切开患者治疗护理的四项顺序化处理,收到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12例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6岁~69岁。中型、重型颅脑外伤8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外伤性湿肺1例。置管时间4天~3个月。本组12例均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在室内空气消毒、气管套管按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等常规外,每日4~6次顺序化完成:①雾化吸入;②翻身拍胸背;③吸痰;④气管套管内抗生素滴入。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的急症,病情严重,病死率达30%~50%。2000年10月—2006年8月本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2例,行气管切开58例,现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15~73岁,平均44岁;深昏迷21例,中度昏迷23例,浅昏迷14例;GCS评分3~5分23例,6~8分35例。合并肺炎16例(肺炎发生在气管切开前10例,切开后6例),其中死亡4例占7%。气管切开时间2~34 d,平均16 d。本组除6例因原发伤过重死亡外,其余经积极有效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2护理2·1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的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7.
许新科  胡震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4):1935-1937
  目的 探讨应用亚胺培南 / 西司他丁钠 ( 谱能 ) 初始经验性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 方法 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32 例采用亚胺培南进行初始经验性用药,并对此类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结束考察临床效果。 结果 32 份痰标本中检出细菌 48 株,真菌 5 株;单一感染 15 株,混合感染 38 株;其中 G- 杆菌 34 株 (64.14%) , G+ 球菌 14 株 (26.42%) ,真菌 5 株 (9.43%) 。 G- 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 (18.86%) , G+ 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 (13.21%) ,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 (5.66%) 。药敏试验结果示, G- 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总敏感率达 79.41% , G- 杆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高度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 G+ 球菌。患者经亚胺培南经验性治疗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治 疗, 18 例( 56.25% )患者单独使用亚胺培南完成治疗;根据药敏结果合用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8 例( 25.00% ),总的有效率为 81.25% ,亚胺培南撤药率仅为 18.75% ,总病死率为 6.25% ,治疗期 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 G- 杆菌为主,病原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阳性率,因此可以考虑对此类患者采用亚胺培南进行经验性初始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护理处理措施。方法:综合治疗,止血、脱水、利尿、激素、亚低温、冬眠、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吸氧、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手术治疗68例,气管插管55例,34例拔除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共47例,留置气管套管3~30 d后拔除。结果:发生肺部感染34例,发生率36.9%。死亡28例,重残4例,中残6例,良好54例。死亡原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1例,肺部感染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呼吸道护理是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规范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6-2011.6我院79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采用规范性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79例中9例(11.39%)发生肺部感染,除2例(为院前感染)死于脑干功能衰竭,余感染均得到及时控制。9例中3例为院前感染,另6例(7.59%)合并有严重双侧肺挫裂伤及人院前误吸诱发肺部感染。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规范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2 0 0 1年 1 2月— 2 0 0 3年 1 2月我院ICU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共 1 98例 ,做好呼吸道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98例中男 1 1 2例 ,女 86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1 2岁。其中车祸致重度脑外伤 6 8例 ,有机磷中毒 32例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 4 5例 ,电击伤致心搏呼吸停止 5例 ,高血压脑出血 38例 ,其他原因 (如溺水、格林巴利综合征、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等 )引起呼吸衰竭 1 0例。应用呼吸机最短 2 0h ,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