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返流人腹腔,种植、并生长,新的血管建立是逆流内膜种植成活及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关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最关键的因子,异位病灶在腹腔内生长必须有新生血管形成。VEGF与异位病灶活性有关。因此,VEGF在E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VEGF抗体及其基因治疗阻断异位灶的血管形成有可能成为治疗EM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VEG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返流入腹腔,种植、并生长,新的血管建立是逆流内膜种植成活及发展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FMs)的关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最关键的因子,异位病灶在腹腔内生长必须有新生血管形成。VEGF与异位病灶活性有关。因此,VEGF在E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VEGF抗体及其基因治疗阻断异位灶的血管形成有可能成为治疗EM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3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在位内膜VEG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VEGF的阳性表达无周期性变化。结论: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过度表达与异位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VEGF在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以了解其在EM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6例EMs患者正常内膜组织、EMs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有望成为EMs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生长与免疫异常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发生异常,对异位内膜的清除能力降低,从而促进EMs的发生与发展。自身抗体的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IL-1,-6,-8,-12、MCP-1)含量和活性的改变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从免疫角度阐述EMs的发生机制,就其相关的免疫异常作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时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其为妇科常见病,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但因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它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对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形成中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41-1242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7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A组,另选我院既往接受治疗后未复发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在位内膜的MMP-9、VEGF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B组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VEGF表达存在异常,经有效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且能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探讨ER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ER、VEGF在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内膜中ER-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ER-β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中VEGF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异常,从而调控VEGF的表达,使异位内膜组织易产生新生血管,为异位内膜的生长提供血供。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生长与免疫异常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发生异常,对异位内膜的清除能力降低,从而促进EMs的发生与发展.自身抗体的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IL-1,-6,-8,-12、MCP-1)含量和活性的改变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从免疫角度阐述EMs的发生机制,就其相关的免疫异常作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形成的生物学特性参与了子宫内膜生理及病理性血管形成。VEGF与某些避孕制剂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有关,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的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460C/T、+936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2年2月.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别合并这两个SNPs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关系的OR值,并进行亚组分析和文献的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纳入的8篇研究文献中,对于+936C/T多态,病例组共计1 784例,对照组共计1 865例,Meta分析显示:比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携带T等位基因的妇女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病风险(OR=1.15,95%CI:1.01~1.30,P=0.03);对于-460C/T多态,病例组共计2 158例,对照组共计2 191例,Meta分析显示:-460C/T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无关,按照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基因+936C/T SNP可能是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一个低外显率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时与24例正常子宫内膜相对照。结果: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两组内膜组织均有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P<0.05),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有关,并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异位组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0.3047±0.0157)明显高于在位组(0.2867±0.0122)和对照组(0.2836±0.0168),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位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0.3029±0.0204)明显高于在位组(0.2854±0.0196)和对照组(0.2829±0.0185),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与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标本138例。其中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4例,在位内膜56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盆腔外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盆腔外异住病灶中VEGF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内膜(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卵巢异住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增高(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VEGF过度表达,提示更易发生远处部位的种植转移;在位内膜并不是VEGF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surviv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rvivin是一种凋亡蛋白抑制因子,与细胞分裂、增殖有关,在胚胎组织和恶性肿瘤中表达,正常成年分化组织一般不表达或弱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虽为良性疾病,却具侵袭、种植和复发等“恶性”生物行为。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的抗凋亡功能在EMs浸润生长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VEGF及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35例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VEGF和nm2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达82.5%,显著高于在位内膜(62.8%)及正常内膜(36.67%);且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率为42.5%,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在位内膜(77.14%)及正常内膜(93.33%);异位内膜与在位内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nm2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无相关(γ=-0.136,P>0.05)。结论:VEGF与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个多效性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液及腹腔液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黏附、侵袭、血管生成3个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这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打开了广阔前景.现就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以及机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镇痛药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温经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血清CA12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并采用中医症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10.9 3±2.88)、(9.83±3.78)pg/ml,(16.34±3.46)、(19.03±3.5)pg/ml]均下降,与治疗前[(26.63±3.18)、(29.81±2.50)pg/ml,(27.81±3.70)、(30.65±2.65)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CA125水平[(51.80±10.43)pg/ml、(28.75±9.58)U/L,(69.74±12.38)pg/ml、(43.88±8.48)U/L]均下降,与治疗前[(124.76±22.41)pg/ml、(109.60±18.76)U/L,(126.9 0±24.52)pg/ml、(105.60±19.84)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疗效,分析其机制与下调炎性反应与减少血管生成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内皮抑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对以肿瘤血管为代表的活跃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有强烈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且无毒性、无耐药性,能明显对抗肿瘤的进行性生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进展与肿瘤类似,存在明显的新生血管依赖性,抑制异位血管增生被认为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途径,从上提示,内皮抑素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该文将结合内皮抑素的结构特点,围绕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着重对其可能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陈华  金松  卢斋  陈曼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58-295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戈舍瑞林对于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34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戈舍瑞林组32例,术后皮下注射戈舍瑞林;对照组29例,术后不用药。观察3年内患者复发情况,测定治疗前、术后6月、术后1年患者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米非司酮组与戈舍瑞林组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米非司酮组与戈舍瑞林组血清VEGF下降更为明显,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M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或戈舍瑞林均对防止复发有较好疗效,且能明显降低血清VEG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