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探讨其栓塞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1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5例深部间隙AVM中,1例行单纯动脉栓塞,1例行单纯瘤腔栓塞,3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6例浅表AVM中,5例行单纯动脉栓塞,1例行动脉及瘤腔栓塞。栓塞材料1例采用PVA,3例采用NBCA,7例采用PVA及NBCA。结果 5例深部间隙AVM造影均显示畸形静脉团,其中4例经瘤腔栓塞后随访12~30个月无复发;1例经动脉栓塞后18个月无复发。6例浅表AVM病变血管均较弥散,其中4例在栓塞治疗(共8次)后随访6~15个月,病变得到控制;另2例栓后手术,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颌面深部间隙AVM多含明显静脉池,应行动脉及瘤腔栓塞,部分病变有望得以根治;浅表AVM血管多较弥散,宜采用动脉栓塞,若皮肤受累可于栓后行病变切除及修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颌骨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7例颌骨动静脉畸形病例先行CT或MRI检查,了解颌骨破坏情况,7例均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PVA颗粒(250~500um),栓塞后一周内进行手术,切除颌骨病变组织。结果:7例经PVA栓塞,异常血管团块消失、搏动、杂音消失、软组织肿胀得到改善。口内渗血及动脉出血得到控制。手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血管造影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治疗颌骨动静脉畸形有效而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颌面部肿瘤的DSA表现,栓塞、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例口腔腔大出血患者急诊行DSA及栓塞治疗后,立即停止活动性出血;1例上颌骨中心性血瘤行永久性栓塞,栓塞后3周面部膨畸形逐渐缩小,随访5例未见复发,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病,主中出血明显减少,瘤体完善切除,随访3年无复,结论:DSA及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技术是诊断和治疗颌面部肿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耳廓血管瘤1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廓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 13例耳廓血管瘤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组织形态学。结果  13例患者中 ,3例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后无复发 ,10例动静脉畸形采用手术结合术前栓塞的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血管造影可明确动静脉畸形中供血动脉来源。结论 耳廓血管畸形常合并其他部位血管畸形 ;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术是重要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结合术前辅助栓塞是治愈动静脉畸形的最有效手段。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栓塞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3月至2004年11月,具有完整影像资料的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患者37例(上颌骨6例,下颌骨31例),其中21例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16例行手术治疗。采用的栓塞材料主要为附凝血棉纤毛的弹簧圈、二氰基丙烯酸对丁酯(NBCA)。手术方式分别采用颌骨的部分切除和保留下颌骨下缘的病变搔刮术。结果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在X线平片上呈现多种表现,如囊状、骨小梁粗糙及“皂泡样”改变,多伴下颌神经管的扩张;在CT上表现为溶骨性改变,呈不同形式即单囊状和多囊状骨吸收。MRI可见颌骨体或升支部异常信号影,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其间可见流空信号影。血管造影可见颌骨内的异常血管团(又称“静脉池”)。上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均呈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下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中的26例呈动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5例呈动脉畸形。在17例经动、静脉双路栓塞治疗的动静脉畸形和4例行动脉栓塞的颌骨动脉畸形中,16例急性出血得到了快速、有效控制,5例慢性渗血者栓塞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不全栓塞后再出血行手术切除。介入栓塞治疗后分别随访4~59个月,均未发现有口腔内渗血或出血。在随访的X线片上,病灶区可见新骨形成。结论颌骨高流速血管畸形无明确的X线平片特征,MRI和数字化血管造影(DSA)对其有特异性诊断意义。对动静脉畸形应行动、静脉的双路栓塞治疗,对动脉畸形应行供血动脉的超选择NBCA栓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分类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110例颌面部血管畸形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特点,将其分为高流速病变和低流速病变。对DSA检查证实为高流速血管畸形者,常规行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10例血管畸形中,67例二维显示形态不规则的网格状混合性回声,部分伴强回声静脉石,多谱勒显示彩色血流稀少或较丰富,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PSV)平均为(28.53±8.1)cm/s,超声诊断为低流速血管畸形。43例显示72条供血动脉增粗,病变内血流信号极丰富,PSV平均为(144.53±38.9)cm/s,呈低阻动脉型频谱,超声诊断为高流速血管畸形。经DSA检查或术后病理证实,高流速和低流速病变的超声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02%。43例高流速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全部行栓塞治疗,栓塞前、后的PSV分别为(144.53±38.9)cm/s和(86.2±36.3)cm/s,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5±0.04)和(0.80±0.05)(P均〈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对血管畸形病变做出较正确的诊断和分类,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动脉栓塞术后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颌面部创伤性动静脉畸形(AVMs)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6-2011年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5例颌面部创伤性AVMs患者,根据病程及病变累及范围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创伤性AVMs;2例急性动静脉畸形行手术切除,3例慢性动静脉畸形采用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的治疗方法(双介入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过0.5~6年的随访,手术治疗2例治愈;“双介入治疗”2例治愈,1例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动脉血管内无水乙醇栓塞加局部穿刺无水乙醇栓塞治疗是治疗创伤性AVMs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颌面高流量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9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颌面高流量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颅颌面高流量血管畸形患者共9例。手术前全部经CT,MRI,Dopplar超声和DSA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栓塞材料采用PVA颗粒,直径为250-350μm。经血管内导管(微导管)注入畸形血管团。结果 本组9例病人,一次完全栓塞者6例,其余3例均经过2次治疗达到完全栓塞。除1例失随访外,其余8例获访。原有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局部外形未发生进一步改变。9例患者栓塞后均未出现局部皮肤黏膜和牙周组织的缺血和坏死。4例(最长45个月,最短4个月后)经DSA动脉造影复查,未发现动静脉畸形血管团显影,经栓塞的动脉均保持通畅。但是,原病灶组织周围出现较多新生血管;同时,在毛细血管期有原病灶的异常引流静脉显影,但其循环时间接近正常血液循环时间。对1例随访时间最长的病人进行局部定位穿刺,在异常血管网团和引流静脉的特点,采用PVA颗粒作为栓塞材料,完全能够达到使异常网团闭塞的目的,同时具有易于控制栓塞过程,避免误栓正常血管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颌骨内血管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治疗颌骨内血管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6例临床收治的颌骨内血管畸形的病例。结果:颌骨内血管畸形常同时伴有软组织病变 ,牙龈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轻微外伤或拔牙操作可导致严重出血。颈外动脉结扎栓塞可以作为应急止血措施 ,也可在术前或术中应用以减少手术失血。结论 :颈外动脉结扎栓塞加手术切除即刻整复是根治颌骨血管畸形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才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颌面部动静脉畸形DSA检查,明确病变和主要供血动脉,选择性注入栓塞剂以减少或阻断患区血供,5-7d后再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经术前辅助性栓塞,7例术中平均失血量550mL,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根治性切除后经半年至6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术前辅助性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低手术难度,为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根治性切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栓塞方式治疗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额部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在DSA引导下予以介入栓塞治疗,通过DSA观察病变范围、预测硬化剂注射剂量以使药物注射入病变腔内。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77.8%),女2例(22.2%),年龄1.5~20岁,局部膨隆或肿块是最主要的报告症状(66.7%)。涉及病例的供血动脉包括颞浅动脉和眼动脉,所有额部动静脉畸形病灶均涉及颞浅动脉供血,其中5例额部动静脉畸形由颞浅动脉和眼动脉供血(55.6%)。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共治疗19次(每例患者接受1~6次,平均2.1次/例),无水乙醇的单次应用平均剂量为9.0 mL。5次应用弹簧圈辅助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共使用80枚弹簧圈,平均4.2枚/次(80枚/19次)。另有3次使用博来霉素、2次使用平阳霉素、1次使用3%聚多卡醇辅助栓塞治疗。9例患者中,4例治愈,3例基本治愈,2例好转,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报告局部并发症或系统性并发症。结论:在额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中,根据临床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报道采用数字减影血造影 (DSA)双侧超选择动脉介入栓塞枝术 (AIC)加外科手术切除患侧下颌骨及瘤体 ,并对下颌骨作病灶清除和冷冻处理后即再植入 ,综合治愈一侧有严重破坏和出血的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 (CHJ)伴面颊部蔓状血管瘤患者。1 材料和方法器械和材料 ,采用美国通用 GE1 2 50 m A血管造影机、Cobra造影导管及 0 .38超滑导丝 ,栓塞剂选用真丝线段。栓塞技术 ,采用 Seldinges技术 ,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先后至病变侧或健侧颈外动脉 ,分支逐级造影 ,观察病变范围细及充盈速度 ,了解是否与对侧有无异常交通血管 ,然后在超滑导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和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7例颌面部动静脉畸形行DSA检查 ,明确病变范围和主要供血动脉 ,选择性注入栓塞剂以减少或阻断患区血供 ,5~ 7d后再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 :经术前辅助性栓塞 ,7例术中平均失血量 5 5 0mL ,明显低于传统手术 ,根治性切除后经半年至 6年随访 ,未见复发。结论 :术前辅助性动脉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减低手术难度 ,为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根治性切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的栓塞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血管造影特征及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例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其中9例栓塞后行颌骨刮治。所有病例均定期随访,分析其造影特征,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中9例造影显示颌骨中心大范围静脉腔。9例栓塞后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且保持了颌骨的连续性;9例中5例随访18-27个月无复发。2例单纯栓塞治疗病例,栓塞后追踪24个月无复发。结论 颌骨中心性动静脉畸形栓塞后手术治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并可使颌骨的连续性得以保存;部分病例经动脉和瘤腔栓塞可以根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在头颈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3年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影响外形及功能的38例血管瘤采用手术切除。对155例血管畸形(126例静脉畸形,17例动静脉畸形,12例微静脉畸形)采用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或电化学疗法联合高浓度平阳霉素或环扎法结合高浓度平阳霉素及栓塞法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0.5~4 a随访,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微静脉畸形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4.7%、81.0%、70.6%和91.7%。面部外形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手术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中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对颌骨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2例颌骨血管畸形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片及治疗手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例颌骨血管畸形病例X线表现多样化。全部病例均采用切除为主,其中5例辅以动脉结扎,2例辅以术前栓塞,2例行同期血管化骨移植,效果良好。结论X线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同期血管化髂骨或腓骨移植可达到美观功能性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颈动脉体瘤和支架植入治疗切除术后继发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按Shamblin分级分别为I级1例、II级1例和III级4例,肿瘤大小为2 cm×3 cm~5 cm×6 cm(平均3.7 cm× 4.7 cm)。其中直接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2例,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并结扎颈外动脉2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人造血管重建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围术期死亡及卒中,出血量为250~650 mL(平均455 mL)。2例患者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和声带麻痹,经介入引导下血管支架植入和药物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诊6~17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颈动脉体瘤效果良好、安全可靠;直接手术切除可能继发假性动脉瘤,而介入引导下血管支架植入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然  卢向阳  曹罡  董震  杨震 《口腔医学》2012,32(6):351-353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对12例(13侧)采用手术治疗的包裹型颈动脉体瘤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7例行肿瘤+颈外动脉切除术,1例肿瘤+颈动脉分叉切除+颈内、颈总动脉吻合,4例(5侧)肿瘤完整从血管表面剥离。结论 充分理解肿瘤生长方式和精湛的手术技巧是将瘤体完整从动脉壁上剥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和评价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22例面颈部动静脉畸形病例,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5例患者给予单纯经皮穿刺直接注射治疗,2例患者除原发灶区经皮穿刺直接注射外,同时行面动脉注射治疗,6例患者栓塞硬化治疗完成后,手术切除病变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残余病变。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CTA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74岁(平均28岁)。18例(81.8%)患者病变消退率大于90%,4例(18.2%)病变消退率大于50%。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发白或青紫色改变,提示组织缺血或回流受阻。1例患者额部出现皮肤浅层坏死,局部形成薄痂;2例患者出现唇黏膜浅溃疡,均自行愈合。随访发现,3例患者病变继续生长。结论: 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用于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尤其对局限性扩张型动静脉畸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颌面部血管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88年8月至2000年7月的12年间在我院就诊的12例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的放射学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2例均行DSA造影检查。7例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即经导管作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的栓塞治疗,其中3例血管畸形的患者经永久性栓塞治疗治愈,随诊3年无复发;2例经永久性栓塞治疗后均于1年内复发,经再次栓塞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蔓状血管瘤;另2例经栓塞治疗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亦为蔓状血管瘤。其余5例造影后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除1例为海绵伏血管瘤外,均为毛细血管瘤。结论 血管造影是颌面深部血管性病变的重要诊断手段;手术是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主要的治疗措施;颌面深部血管性疾病的完善治疗有赖于多种治疗方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