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钛板坚强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行小钢板固定术,观察组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延迟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外观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吸收性内固定材料聚左旋丙交酯(PLLA)在老年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老年颌骨骨折患者自愿行生物吸收性接骨材料PLLA(55例,PLLA组)和钛板(52例,对照组)内固定手术治疗颌骨骨折,对两组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PLLA在老年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结果 PLLA组疗效的优良率与患者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且PLLA组术后3、6个月的张口度和术后6个月颞颌关节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PLLA可很好地应用于老年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是目前老年人临床理想的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初次内固定方式均为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固定后未见大量骨痂形成。2例采用闭合复位前臂夹板外固定治疗后治愈;余9例均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可见大量骨痂形成,骨折愈合。结论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多与固定方法选择不恰当有关。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杨志诚  史平  康健 《山东医药》2013,53(4):56-57
目的 观察单钛板张力带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18例单侧下颌角骨折患者,采用单钛板张力带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曲面断层片和锥形束CT评判骨断端愈合情况,并观察术后感染、(牙合)关系紊乱和张口受限等方面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牙合)关系恢复至骨折前水平,无牙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张口型正常,张口度平均为35 mm.全口曲面断层片、牙颌面锥形束CT三维重建片示,1例术前严重错位患者术后出现下颌下缘轻度楔形分离,断端间有明显骨痂形成,其余患者骨折断端愈合良好,内固定材料在位.颌间牵引钛钉在牵引固定期间,未出现松动、脱落,拆除牵引钛钉后口内黏膜创口1周后自行愈合.结论 单钛板张力带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弹性牵引治疗下颌角骨折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有限元法分析比较下颌骨体部骨折小型钛板二维与三维坚强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用ANSYS软件建立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模型,比较不同空间位置进行坚强内固定时各种工况下骨折段位移、骨折断层及接骨板固定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各种固定方法在各种功能咬合工况下,骨断端位移均小于0.15mm,三维固定时骨折断端的位移在多数工况下小于二维固定。各种固定时骨折断层和接骨板固定钉的应力分布均在允许值范围内。结论下颌骨下缘下方骨面钛板加颊面钛板的三维固定方法在多数工况下优于传统二维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艳荣 《山东医药》2010,50(32):103-104
目的分析坚强内固定术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87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检查,了解咬合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85例术后完全恢复,2例做术后调合。结论颌骨骨折治疗中使用坚强内固定术,既利于骨折的愈合,又避免长期颌间结扎,目前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玉忠  贺强 《山东医药》2014,(37):40-4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DHS内固定术,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引流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内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内固定物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相当,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踝关节骨折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使用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2个月评价并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并对比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开始负重时间缩短,更利于术后骨折愈合与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黄光磊 《山东医药》2011,51(38):102-102
目的观察用钛类材料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33例上颌骨骨折患者,28例采用钛类材料内固定,为观察组;5例用传统材料手术内固定,为对照组。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X线或CT,观察组骨折完全愈合25例、未完全愈合3例,对照组愈合2例、未完全愈合3例。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相比P〈0.05。术后6个月评观察组优22例、良5例、差1例,对照组分别为0、2、3例。两组疗效相比P〈0.01。结论上颌骨骨折应用钛材料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樊洁  徐宏辉 《山东医药》2010,50(30):61-62
目的探讨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四肢骨折时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M IPPO治疗的156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螺钉切割3例,钢板断裂4例,均经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切口感染3例,取出内固定物后行外固定,待感染控制后再次手术置入钢板,最终获得满意愈合;骨折不愈合3例,经二次手术植骨后愈合;管状骨成角及旋转畸形3例,未作处理。结论 MIPPO治疗四肢骨折时有发生螺钉切割、内固定物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可能,术者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生物学固定原则,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钛制弹性髓内钉(TEN)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7例股骨干骨折患儿(1例为双侧股骨干骨折)分为观察组12例及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用TEN固定,对照组采用钛板固定,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内固定取出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0 min,出血量500 ml,负重时间2.3个月,内固定取出时间8.3个月;对照组分别为30 min、60 ml、4.2个月、10.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负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TEN固定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效果好,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随机分为A组17例与B组20例.A组采用外侧解剖锁定加压(LCP)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8个月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病例.B组胫内侧皮肤坏死、骨外露2例,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创面瘢痕愈合,A组无骨外露病例,两组相比,P <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P均>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均较好,且前者手术创伤小,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同期收治的65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28例为观察组.单纯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7例为对照组.收集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内固定物失效率等.结果 两组在术后疼痛程度(P<0.01)、椎体高度及角度的丢失(P<0.05),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P<0.01)等差异显著.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满意,能提高术后即时稳定性,获得骨支撑,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椎体矫正高度及角度的丢失,减少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07~2002-07,将54例胫骨髁间前棘骨折分为A组31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和B组23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年6个月,52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组1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B组1例出现膝关节不稳.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无需二次手术,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n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方法 选择Schan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先行跟骨牵引,待患肢肿胀消退后,采用内外侧双切口进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关节面下遗留的空腔,采用自体髂骨或生物植骨材料进行填充植骨.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5.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7周.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6%.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3例,切口皮肤坏死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n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较好,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要点在于在软组织肿胀完全消退后进行手术、恢复关节面平整、坚强的内固定及关节面下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DHS内固定术和支架外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观察组DHS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胫骨多段骨折内固定方法探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胫骨多段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胫骨多段骨折患者20例,均行切开复位固定术,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6例,加长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8例,双钢板内固定6例。结果 20例术后随访1~5 a,骨折全部愈合,19例愈合时间为8~12个月,1例术后1 a远端骨折未愈合,行髓骨针取出,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1 a后愈合。本组踝、膝关节活动良好(2例踝关节部分活动受限),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肢体均无短缩和畸形。结论根据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头皮冠状切121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27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11例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患者给予颌间牵引固定,观察临床疗效。所有病例随访1~3个月,26例手术后面型恢复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感染发生。1例术后感染出现瘘管,通过手术取出钛板并搔刮,伤口愈合。全部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颞支损伤发生,冠状切口瘢痕不明显,无秃发现象。可见冠状切口是较理想的治疗面中部骨折径路。  相似文献   

19.
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方杰  牟宝秋  张学广  王莉 《山东医药》2009,49(46):102-102
目的评价坚强内固定术在髁状突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术后X线检查随访,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优26例(93%),良2例(7%)。结论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8 8年以来 ,我院将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应用于治疗颌骨骨折、正颌外科、下颌骨切除后的外形及功能重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1 988~ 1 999年各种颌骨坚固内固定病例 1 1 6例 ,男 78例 ,女 3 8例 ,年龄 3~ 6 5岁。其中上下颌骨骨折加颧骨骨折 1 0 1例 ,正颌外科手术 1 1例 ,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4例。内固定材料包括 :成形钛板 ,加压螺钉 ,小型钛板和微型钛板。1 .2 手术方法  1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 0 1例 :手术前后拍摄 X线片 ,开放性骨折从原伤口入路。闭合性骨折如上颌骨骨折及颧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