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使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并持续进行气囊上分泌物冲洗吸引,A组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按常规护理;分析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与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A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6例,发生率18.7%,B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4例,发生率43.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A组平均为120.1±70.5小时,B对照组为190.1±97.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套管引起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结合5例气管切开套管导致气管食管瘘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复习,详细分析其病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与气囊压力过高、气囊压迫时间过长、呼吸机管道重力压迫气管后壁、套管不稳定活动增多、气管切开破坏了气管的结构和稳定性等因素有关,预防措施主要是常规监测气囊内压、避免压力过高、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减轻呼吸机管道对气管后壁的压迫、躁动病人适当镇静等。结论加强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与气囊的管理,能最大限度减轻气管内膜机械性损伤,降低气管食管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孙运粉  李学勤 《山东医药》2012,52(42):78-79
目的探讨气囊漏气试验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拔管时机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进行气囊漏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拔除气管插管后观察两组患者喘鸣发生情况。结果 165例患者中气囊漏气试验阴性127例、阳性38例。拔除气管插管后,气囊漏气试验阴性组有4例拔管后因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3.15%;气囊漏气试验阳性组有6例拔管后因发生严重上气道梗阻而再次气管插管,再插管率为15.79%;两组再插管率相比,P<0.01。结论气囊漏气试验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选择拔管时机有指导作用,可预防拔管后的气道阻塞,避免再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呼吸机Y管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AECOPD 62例需呼吸机支持,给予气管插管的患者.间隔选择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选择雾化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Y管雾化,对照组选择生理盐水Y管雾化. 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气道压力(25.4±5.2)cmH2O(1 cmH2O=0.098 kPa)、机械通气时间(6.5±1.3)d、住院ICU时间(8.9±2.1)d与对照组气道压力(38.1±3.4)cmH2O、机械通气时间(6.8±1.4)d、住院ICU时间(9.5±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4、0.960、1.108,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率为54.8%(17/31),对照组气管切开率为64.5%(2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603,P<0.05). 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呼吸机Y管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气管导管气囊上可吸引滞留物对呼吸功能不全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成本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功能不全的气管切开危重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subballonet secretion drainage,SSD)组60例和未引流组(对照组)60例,记录细菌培养的结果、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时间、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SSD组痰液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3.304,P<0.05),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每日达(53±9)mL/d,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P>0.05);SSD组HAP发生率、气道开放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患者最后转归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可以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患者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ICU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燕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38-239
目的探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与呼吸机对抗(简称人机对抗)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对54例人机对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人机对抗54例(64.4%),共134例次。其原因包括:气道分泌物过多或痰痂形成48例次;缺氧诱发呼吸过快32例次;喉部不适,不能耐受经口气管插管27例次;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不当8例次;气管插管位置不当3例次;气囊破裂或漏气2例次;气管切开导管脱出及导管断裂2例次;误吸至肺不张2例次;气压伤致气胸,呼吸机连接管路积水,呼吸机管道脱开或漏气各1例次。结论人机对抗的发生均有其诱发因素:气道阻塞、缺氧、喉部不适、呼吸机模式不当等是主要原因。加强气道管理、设置合适的通气量及适当的模式、祛除诱因等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可避免和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间断声门下吸引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气管插管(无声门下吸引)下常规吸痰,观察组患者采用带声门下吸引装置气囊套管的气管插管进行间断吸引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在住ICU期间的VAP的发生率及呼吸动力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住ICU期间,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气道分压、气道阻力、呼吸做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分压、气道阻力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呼吸做功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间断声门下吸引吸痰,可以有效减少VAP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陆莉金  黄静  李秀梅 《内科》2021,(3):391-393
目的 探讨温湿度补偿法预防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痰痂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急诊ICU(E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呼吸机自带气道湿化罐进行常规气道湿化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采用自制温湿...  相似文献   

9.
80岁以上老年人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80岁老年人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岁因各种病因行气管切开术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分析肉芽肿形成的可能因素及发病机制,总结诊疗经验。结果 12例患者使用的气管套管均为一次性带气囊无内芯的硅化聚氯乙烯套管,带管时间最长为6~41月,平均为9月。气管内肉芽肿多发生在气管切开术后3~9月,平均6月左右。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憋气、气道压力增高、心率增快、痰中带血。2例活瓣样肉芽肿在纤支内镜下手术摘除。另2例更换自制长气管套管治愈,7例行保守治疗治愈。1例因大咯血致气道阻塞引起窒息死亡。结论长期行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有并发气管内肉芽肿可能,应了解其临床特点,及时诊断治疗。大多数较小肉芽肿可用保守方法治愈,对于较大肉芽肿应尽早手术摘除。当具备拔管条件时应尽早拔管。对长期带管,但有较长时间不需要机械通气病人,应使用较少引起肉芽肿的带有内套管的金属套管。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触觉不能准确判断气管插管套囊内压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医疗病房(ICU)的患者约有40%应用机械通气[1],人工气道对于机械通气的实施至关重要。高容量低压套囊能够有效防止气体的泄漏和患者的误吸。但是,一旦套囊压力超过气管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灌注压力(35cmH2O,1cmH2O=0.098kPa),则可能造成黏膜纤毛萎缩、溃疡、出血、气管狭窄和气管食管漏。临床普遍应用高容量低压套囊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气管狭窄仍常常见诸于报道[2,3]。很多ICU医生和护士常常通过触摸气管插管的近端气囊张力,间接判断套囊压力。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以验证我们的假设,即通过触觉并不能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4例,均在入院48 h内行气管插管.以气管插管5d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 d)34例、晚期气管切开组(气管插管>5d)30例,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病死率、H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可显著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和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面罩机械通气氧疗在救治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机械通气(MV)治疗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疗效业已肯定,但要在呼吸机与呼吸系统处在密闭情况下,才能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压力差,保证MV良好的同步性和有效的通气。5 0年前的橡胶气囊口鼻(面)罩难以做到密闭,只能短暂应用,只好采用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将气管套管和气管导管的气囊充气至不漏气,方能进行有效机械通气。近10年来,国内、外采用组织相容性好的硅胶和塑料面膜面罩[鼻或口鼻(面)罩],吸气时面罩内压力升高,增加面膜与鼻唇两侧皮肤软性吻合;或有采用可变形半固体面罩,随患者面形具有良好的软性吻合。现国产ZS MZ A(B)型塑料硅胶面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皮瓣修复术后保留气管插管ICU监护的疗效。方法38例口腔肿瘤扩大切除术后行轴型皮瓣修复患者,其中14例(观察组)术后保留气管插管ICU监护,24例(对照组)实施术前预防性或术后即刻气管切开。统计观察组气管插管及对照组气管套管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平均为24 h,对照组拔除气管套管时间平均为6 d。观察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7.1%,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5-16 d,中位数为11 d。对照组为9-37 d,中位数为14 d。结论口腔皮瓣修复术后保留气管插管ICU监护拔管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短,效果优于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衡水市哈励逊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1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患者178例,按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10d)及晚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10d),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VAP的发生率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缩短,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但对患者28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气管切开后长期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气管套管下气管内肉芽肿的形成,发生率很低,如不注意,易引起误诊误治,尤其是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行机械通气时,出现反复气促或呼吸困难时,通常易考虑到支气管哮喘或心衰,而忽视气道情况,须引起关注,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接受机械通气的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8例在ICU接受机械通气的肝衰竭患者进行了床旁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人工气道位置判断,并进行肺泡灌洗、吸痰、气道异物吸出、病原学检查以及可能的气管导管位置调整,最后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358例患者中,304例合并肺炎经电子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治疗后,明确病原学证据247例(81.25%),比较24 h胸片,明显改善者106例(34.87%);54例(17.76%)通气障碍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原因,其中27例为人工气道梗阻、痰痂或血痂形成,经电子支气管镜反复吸取,成功解除气道梗阻;21例为气管插管或套管易位、顶端贴气管壁,在电子支气管镜协助下调整或更换套管;6例肝衰竭存在肺不张患者经电子支气管镜吸痰治疗后全部复张。结论针对机械通气的肝衰竭患者,电子支气管镜在直视下吸痰、调整导管位置或留取标本,可有效减少气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安全、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早获得病原学结果,及时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道意外是十分危险的,甚至可能威胁生命。但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气道意外事件可以被避免。对于气管插管(ETT)和气管切开患者而言,意外拔管是最主要的气道意外事件,其发生率最高。本文旨在研究ETT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性质。 实验方法 作者用4年在一所有16张床位的综合性ICU中作前瞻性调查研究,共有5046例需机械通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带管时间共为9289天。记录有创通气患者的数目及其诊断,记录气道意外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发生时间,所用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的型号、管道在气道内的位置,描述气道意外事件发生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其给病程带来的影响。患者是否需要再插管或气道意外事件是否已被预防。  相似文献   

18.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1,2])。VAP是重症医学科(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3]),在国内外ICU内的发病率为9%~40%,病死率高达24%~76%。并发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本研究旨在建立体外人体气道模型,通过观察体位,分泌物粘稠度,潮气量和流速对气囊上滞留物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抢救和治疗重危病人的重要措施,作为有创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或避免感染是护理的重点。近年来,一次性气管套管因管腔大,无内管,操作及护理简单而被广泛采用。临床上气管切开病人往往病情危重,带管时间长,呼吸道改路后丧失了原有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功能,如若护理不当,易造成气道感染,分泌物增加,痰液、脓液粘附于套管管壁,形成痰痂阻塞气道,增加气道阻力及肺部感染的机会,且痰痂形成后清除困难,常需换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自制了套管清洁器,在清除痰痂、清洁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燕玲 《内科》2009,4(6):985-986
在ICU室的呼吸衰竭病人中,常常容易合并肺部感染而影响总体治疗效果,因此探讨气管插管病人气道湿化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呼吸衰竭病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其首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早行气管插管。但是人工气道容易形成痰痂而堵管,因此保持呼吸道合适湿化是人工气道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