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通过口腔锥形束CT(CBCT)观察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变化。方法选取31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矫治前、后使用CBCT对患者下颌骨进行扫描、成像,分析颞下关节变化及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和髁突高度3方面均有所增长;在髁突前斜面斜度角、SNB角和MP-NS角3方面均有所增加;矫治前髁突前移位、中间位和后移位的比例分别为22.58%、58.06%和19.35;矫治后髁突前移位、中间位和后移位的比例分别为51.61%、41.94%和6.45%。以上对应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患者进行矫治后,颞下颌关节相关参数发生一定变化,髁突有向前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引导下颌后退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口义齿修复中,重要的步骤是引导下颌后退位到正确的下颌后退位,这对建(牙合)及预防颞颌关节病十分重要.临床上在引导下颌后退位时,应用咬(牙合)吞咽法、卷舌后退法时虽也推下颌退位,但术者往往忽略下颌后退过程中下颌的退位变化,常出现修复后的全口义齿,颌位关系不正确,导致义齿咬(牙合)关系错乱及颞颌关节髁突位置出现偏差.本文对30例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在推动下颌后退时,通过感觉下颌回退动作,体会下颌后退感,修复后的全口义齿颌位关系正确,咬(牙合)关系良好,并经X线片检查髁突位置等均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颅颌牙面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9(24.1±5.98)岁,尖牙、磨牙完全近中关系,ANB角平均-6.46°,SN-MP角平均33.47°。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并辅助舌肌进行功能训练。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后SNA角、ANB角、H角、上下唇突距差(Lip-Diff)增大,SNB角、U1-NA角、APDI及LL-Sn⊥FH值减少,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并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可大幅内收下牙列,有效控制下颌平面高度,协调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改善成人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牙合异常及侧貌美观。  相似文献   

4.
韩金友  潘涛  李岩  徐琳  姚燕 《山东医药》2013,53(29):60-62
目的 探讨轻力前牵引联合扩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轻力前牵引(每侧施力120~ 150 g)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前牵引力(每侧施力400~500 g)联合扩弓矫治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经过5~11个月(平均8.5个月)临床治疗,两组临床矫治效果均满意.头影X线检测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或<0.01);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轻力前牵引联合活动扩弓矫治器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牙(牙合)(牙合)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姚源  关瑞芳  贾绮林 《山东医药》2009,49(24):22-24
目的研究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矢状和垂直向不调对牙颌代偿的影响。方法选择需接受正颌手术的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93例,ANB〈-3°。在垂直向不调的研究中根据下颌平面角的大小将患者分为低角(16例)、均角(50例)及高角(27例)三组。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颌骨矢向不调与牙[牙合]测量项目做相关性分析。选择SN/AB角与SN/U1角、SN/L1角、SN/OP角对不同垂直向的牙[牙合]代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在矢状向与牙[牙合]的相关性分析中,SN/AB与SN/L1的相关性最高(r=0.61)。回归分析表明,SN/AB每改变1°,低角组SN/U1改变0.11°、SN/L1改变0.51°、SN/OP改变0.11°,均角组分别为0.14°、0.40°、0.18°,高角组分别为0.50°、0.95°、0.19°。结论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越严重,上切牙代偿性唇倾越多,下切牙代偿性舌倾越多,[牙合]平面代偿性减小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戴入治疗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取21例使用口腔矫治器成功治疗的OSA患者参加研究,采用经颅咽方向投照双侧颞下颌关节的方法摄取闭口位、最大开口位及戴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数字化X线片.测量髁状突的位置并作三个不同下颌位置的比较,对髁状突位置的变化及戴用口腔矫治器后的疗效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三个髁状突位置明显不同.患者戴入治疗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最上点座标为X(-1.21±1.98)mm,Y(-0.68±1.08)mm.髁状突位置的变化与口腔矫治器疗效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x值的相关系数为r=0.057,y值的相关系数为r=0.024.结论 戴入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最上点为靠近于颞下颌关节的结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Ⅲ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弓的形态,为其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4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41例,正常牙合个体40例.分别测量其前牙弓相关指标.结果 男性Ⅱ类错(牙合)者下尖牙间宽度、下尖牙牙槽骨宽度小于正常(牙合)者,Ⅲ类错(牙合)者下尖牙区牙槽骨宽度大于正常(牙合)者,上前牙区深度、上颌前牙区深度与宽度比小于正常(牙合)者;女性Ⅱ类错(牙合)者下尖牙间宽度小于正常(牙合)者;Ⅲ类错(牙合)者上尖牙区牙槽骨宽度、上前牙区深度小于正常(牙合)者.结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前部发育受限,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上颌骨前部发育受限.  相似文献   

8.
选择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患者38例作为研究样本,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正中(牙合)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利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选取与AngleⅢ类错(牙合)有关的测量项目27项,得出两组软组织各测量值,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的颅颌面部软组织形态差异.分析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软组织形态,并探讨其与相应硬组织构形上的关系和发育规律.结果:软组织线距测量男性有13项,女性有12项,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软组织角度测量9项均有显著差异.认为面部软组织侧貌基本反映了硬组织的骨骼构形,软组织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改变,部分软组织代偿可掩盖骨骼的畸形,而另一部分软组织形态的改变却加重了面部的畸形.  相似文献   

9.
偏侧突颌畸形亦称单侧下颌前突或单侧下颌过长 ,不仅影响容貌 ,还可引起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等病变。我们自 1990年 5月至 1998年 6月对 17例偏侧突颌畸形患者进行外科矫治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中男 12例、女 5例 ,年龄 2 0~ 2 8岁、平均 2 4岁。 13例表现为牙合关系紊乱 ,即患侧后牙深覆盖 ,健侧后牙及前牙反牙合或对刃牙合 ,X线检查显示患侧髁状突肥大 ,髁颈伸长 ,3例同时伴下颌体部增长。 12例定位 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显示 SNB角 85 .38(恒牙期正常值 81± 4 .1) ,ANB角 3.72 (恒牙期正常值 2 .7…  相似文献   

10.
颞颌关节疾病一般拍照颞颌关节平片及两侧下颌骨侧位片。但因颅骨和髁状突影象易重叠,有时不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我们将FM—101型牙科X线机加以改进,在6.25×7.15厘米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侧颞颌关节髁状突及下颌升支,从而提高了颞颌关节疾病的诊断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对于骨性错牙合 ,早期矫形治疗并恒牙期的固定正畸的双期矫治的理念已得到推广。 2 0 0 1年7月至 2 0 0 3年 1 2月 ,我们对 1 2例骨性 类错牙合患儿 ,早期使用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 1年 ,继而采用普通方丝弓矫治器矫治 ,根据患者情况拔除上第一前磨牙、下第二前磨牙进行矫治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骨性 类错牙合患儿 1 2例 ,均为男性 ,年龄 9~ 1 1岁、平均 1 0 .2岁。均符合下列标准 :矢状向上 ,前后牙为远中牙合关系 ,上颌骨正常或稍前突 ,下颌明显发育不良或后缩 ,角 ANB>5°,前牙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性Angle′s Ⅲ类错(牙合)患者下颌角矢量点(Gov点)位置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天津地区健康人29例为对照组,接受正(牙合)手术治疗的骨性Angle′s 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5例为观察组.均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测量Gov点的座标.结果 观察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Gov点横坐标分别为(-4.54±0.51)、(-5.10±0.69)、(-5.02±0.35)cm,纵坐标分别为(-7.76±0.40)、(-7.65±0.57)、(-7.50±0.43)cm,观察组术前Gov点横、纵坐标与术后及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Gov点横、纵坐标比较P均>0.05.对照组下颌神经孔与Gov点间距为(1.35±0.16) cm,观察组术前为(1.27±0.19) cm,两组相比P>0.05.结论 骨性Angle′s Ⅲ类错(牙合)患者Gov点位置向前下移位,正(牙合)手术后得以纠正.Gov点位置可能与下颌功能状态存在内在联系,可以作为正(牙合)手术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评估矫治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过程中颞下颌关节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采用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术后24h和1、3、5、8w5个时相组及一个对照组,每组5只,用打击装置造成动物单侧下颌骨骨折,行钛合金小夹板坚固内固定,处死动物取双侧颞下颌关节,观察颞下颌关节髁状突和关节盘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组织学观察到颞下颌髁状突及关节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下颌骨骨折造成颞下颌关节的损伤,经适当的治疗可恢复。  相似文献   

14.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术者面对患者,两手拇指按于患者下颌骨之髁状突,其余四指扶于患者颈后,令患者做咬合动作的同时,术者双拇指向后下推压髁状突,稍用力即可使脱位之颞下颌关节复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的颅颌牙面结构变化。方法选择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患者,年龄18~39(24.1±5.98)岁,尖牙、磨牙完全近中关系,ANB角平均-6.46°,SN-MP角平均33.47°。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并辅助舌肌进行功能训练。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患者矫治后SNA角、ANB角、H角、上下唇突距差(Lip-Diff)增大,SNB角、U1-NA角、APDI及LL-Sn⊥FH值减少,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并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可大幅内收下牙列,有效控制下颌平面高度,协调骨性Ⅲ类错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改善成人女性骨性Ⅲ类错患者的咬异常及侧貌美观。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了解恒牙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单纯正畸掩饰性治疗前后(牙合)平面、下颌平面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恒牙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NB角平均(-3.33±1.74)°,SN-MP角平均(37.67±4.89)°。拔下颌左右第二或第三恒磨牙,配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或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比较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变化情况,分析矫治前后牙颌颅面变化与(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矫治后ANB角平均增大(1.79±1.62)°;OPP-FH平均减小(2.83±2.92)°,FH-OP平均减小了(2.25±2.13)°,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A-OPP、FH-MP、SN-MP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前面高、前下面高变化与下颌平面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恒牙列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经过合理的支抗设计,可以得到良好的矫治,患者正侧貌也可一定程度改善,(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也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7.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下颌相对前突而呈现面中1/3凹陷的特征,除了对咀嚼、语言、呼吸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外,颜面部美观的影响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临床就诊率较高。上气道又称为人类的"生命腔隙",其阻塞将影响人的正常呼吸与睡眠。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其上气道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上气道特征以及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其上气道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该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方法 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Ⅰ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为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除SPP-SPPW...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一种矫治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黯的良好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先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治疗,半年后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直至咬(牙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 30例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随硬组织的改变,软组织发生相应改变,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凹陷型侧貌.结论 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两者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对大鼠颞下颌关节(TMJ)的破坏作用及对p3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SD组和对照组.SD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于制模4d后处死两组大鼠,HE染色观察TMJ髁突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TMJ髁突组织p3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KK6、p38表达.结果 SD组TMJ髁突表面可见部分胶原纤维水肿、松解,出现炎症反应;SD组MKK6、p38阳性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MKK6、p38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睡眠剥夺时TMJ出现病理性改变,p38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TMJ关节破坏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