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环形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与传统PPH术治疗重度环状内痔的疗效差异。方法Ⅲ~Ⅳ度环状内痔老年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行非环形PPH术,对照组行传统PPH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术后24 h肛门疼痛率。术后3~6个月门诊随访,记录患者吻合口狭窄、肛门水肿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肛门疼痛、肛门水肿、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PPH术相比,非环形PPH术治疗Ⅲ~Ⅳ度环状内痔的总体疗效相当,但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的手术处理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该院2010—10—2012—10实施PPH手术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有效率为93.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7%,主要为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狭窄、肛门疼痛和肛门门口感觉异常。结论PPH是治疗重度痔、直肠内脱垂的首选方法,规范的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老年患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老年人重度痔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PH手术治疗5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2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3±3.2)min,平均失血量(15±1.7)ml,平均住院(4.5±2.6)d.随访1~20个月,平均随访(14.2±2.4)个月,随访48例,随访率92.3%,术后尿潴留18例(37.5%);吻合口出血2例(4.2%);肛门疼痛4例(8.4%);复发1例(2.1%);低血糖1例(2.1%);1例(2.1%)于术后第2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无直肠阴道瘘病例. 结论年龄不是PPH治疗重度痔病的手术禁忌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国荣  崔小兵 《山东医药》2010,50(14):111-112
目的观察“8”形贯穿缝合治疗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后残余痔核及皮赘的效果。方法对32例PPH术后残余痔核及皮赘患者采用吻合口上下“8”形贯穿缝合,将残余的痔核及皮赘悬吊、还纳于肛门内。结果32例手术均成功,肛门外观较满意。同一部位缝合2次者4例、缝合3次者1例。术后均无出血及肛门疼痛、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对PPH术后残余痔核及皮赘采用“8”形贯穿缝合法进行悬吊、还纳,效果好,保留了PPH术的优点,是PPH术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切除联合食管胃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完全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四川省肿瘤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探条扩张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3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对直肠内套叠造成的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直肠内套叠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组(n=100)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同时对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TST组与PPH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1%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TST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PH组(χ2=35.24,P<0.01);除术后6小时以外,TST组术后疼痛(χ224 h=5.71,χ248 h=5.38,χ272 h=7.73;P<0.05)、尿潴留(χ2=9.28,P<0.05)、出血(χ2=7.04,P<0.01)、肛门坠胀(χ2=23.86,P<0.01)、吻合口狭窄(χ2=23.46,P<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ST治疗直肠内套叠临床疗效显著,且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PPH)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重度痔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PPH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100%;术后随访1年,两组分别复发3、2例;两组疗效和术后1年复发率相近。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短(P均<0.01),且术后疼痛轻,尿潴留、肛缘水肿、肛周感染、出血、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少(P均<0.01)。结论超声刀联合PPH治疗重度痔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超声刀可巩固和加强PPH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食管恶性肿瘤术后,食管吻合口狭窄是常见的并发症,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严重者无法进食,食管吻合口狭窄可分为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良性狭窄治疗方法可分为几类:吞咽康复训练、内镜下药物局部注射、微波凝固治疗,球囊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内镜下切开治疗、联合治疗;恶性狭窄主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本文对食管吻合口良性狭窄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内镜下环周切开术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顽固性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行内镜下环周切开术治疗因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良性难治性狭窄患者35例,观察手术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均顺利行内镜下环周切开治疗,吻合口直径从2~6 mm扩张至13~18 mm(平均15 mm)。手术时间15~25 min。所有患者腹胀、排便困难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有效率为100%,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3、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无一例出现腹痛、便血、发热及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第6个月复查结肠镜,33例常规结肠镜可顺利通过,2例于术后第6个月复查提示再发狭窄,遂进行再次环周切开治疗。[结论]内镜下环周切开术对治疗难治性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孙美侬 《山东医药》2005,45(23):85-86
1998年8月~2003年8月,我们对200例贲门癌手术患者采用双层吻合及食管置入法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颈部胃食管不同平面分层吻合法治疗食管癌204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及狭窄。术后行为低足高位钡检,吻合口呈盲端,未见有返流。本文认为颈部分层吻合法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瘘及狭窄。其原因为三层吻合不在同一平面,不形成向心性收缩环,同时粘膜吻合口突入胃腔形成活瓣,起到抗返流作用,故术后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观察内镜下套扎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疗法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老年Ⅰ~Ⅲ度内痔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老年内痔患者150例,接受内镜下套扎术治疗40例(套扎组),接受内镜下硬化剂注射疗法43例(硬化组),接受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67例(PPH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次数、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并发症(术后出血、尿潴留、感染、排便困难、排便失禁、肛门狭窄、肛周水肿、肛门坠胀)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套扎组、硬化组术后24 h VAS评分较PPH组低(P<0.05);三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P>0.05。套扎组、硬化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PPH组低(P <0.05)。套扎组、硬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次数、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均低于PPH组(P<0.05)。结论PPH、ERBL、EIS治疗老年Ⅰ~Ⅲ度内痔临床效果相当;与PPH相比,ERBL、EIS治疗老...  相似文献   

13.
张谦  单岩  王家祥 《山东医药》2008,48(43):51-52
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7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86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临床资料。2004年5月以前行手术治疗者186例,采用的术式为Soave术(52例)、Duhamel术(68例)、改良Duhamel术(66例),术后并发症为包括吻合口漏、粘连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肠炎、便秘、大便失禁,其中排便功能障碍共62例。2004年6月以后行手术治疗者100例,均采用经肛门Soave一期拖出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狭窄、肠炎、便秘、大便失禁,其中排便功能障碍17例。认为经肛门Soave一期拖出根治术治疗HD,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并发症、排便功能障碍等因素是影响HD息儿远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积极处理并发症,恢复患儿的排便功能是提高HD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对21例食管癌患者按肿瘤手术切除原则常规游离食管及近端胃,切除肿瘤,将胃做成管状,经食管床于主动脉弓上行食管胃全侧侧吻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术后2周复查吻合口均通畅;术后随诊0.5~2 a,均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术可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在山  张海平  张铸 《山东医药》2012,52(48):82-83
目的 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经左侧开胸手术治疗的34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管状胃组(A组)和全胃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胃小弯侧淋巴结的数量,以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狭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比B组低,清扫胃小弯侧淋巴结数目比B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扩大了淋巴结清扫范围,提高了肿瘤根治水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食管重建术后患者的上消化道病变进行内镜诊断和治疗。 方法 食管重建患者54例,术后3周-3年进行内镜随访检查。 结果 残余食管、吻合口和代食管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1.6%,69.0%和27.8%。食管重建后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为非特异性残余食管炎、吻合口炎及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和慢性胃炎。对5例吻合口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内镜下吻合口狭窄切开或切开 扩张治疗。 结论 内镜检查有助于食管重建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对作咽造口 食管旁路术患者也是安全可行的。对某些严重吻合口疤痕狭窄者内镜下电切 扩张治疗可解除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疗、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左结肠血管、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疗和吻合口漏是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接受放疗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直肠癌手术患者应重点随访,预防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作者集中"P”形袢SS吻合法二者优点,简称P-SS吻合法,应用于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本组21例,术后无一例吻合口瘘、狭窄,无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值得推荐基层医院开展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机械吻合器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机械吻合器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以来接受食管癌切除术123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施行胃食管机械吻合,查找1990年之前的病历资料31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胃食管单纯手工吻合法。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通过食管吞钡摄片或胃镜检查,发现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对照组术后随访3~24个月,通过胃镜或食管吞钡摄片证实7例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狭窄。结论胃食管机械吻合有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的优点,手术时间短,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内镜引导下的食管扩张术(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年1月~1995年12月 ,我院应用内镜引导下的食管扩张术治疗食管和贲门处狭窄102例 ,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男88例 ,女14例 ,年龄14~72岁 ,平均53.6岁。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70例 ,食管癌放射治疗后瘢痕性狭窄6例 ,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23例 ,贲门失弛缓症2例 ,腐蚀性食管炎1例。二、食管、贲门狭窄发生的时间吻合口狭窄患者中术后1个月内发生进食困难者48例 ,术后3个月进食困难者17例 ,术后6个月10例 ,超过6个月以上者18例。6例食管癌单纯放疗后瘢痕性狭窄的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