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闫一杰  陈新月 《北京医学》2014,(12):1047-104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达3.5亿.每年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有100万人。其中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占慢性HBV感染者的比例正逐年升高,同时HBeAg阴性CHB也是肝病终末期病变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157例慢性HBV感染者及80例一般人群(含20例献血员)的血清和白细胞内HBV DNA的状况。在15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9%,白细胞内HBV DNA为36%,两者同时阳性者为18%。而在60例血清HBV DNA阳性者中白细胞内HBV DNA同时阳性者为48%,血清HBV DNA阴性的93例中仍有30%的病例白细胞内HBV DNA为阳性。说明在血清HBV DNA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中仍有1/3的病例的白细胞内存在HBVDNA。80例一般人群经RIA法筛选发现:单纯HBsAg阳性6例,其中3例白细胞内HBV DNA阳性。HBsAg与HBeAg同时阳性者4例,其白细胞内HBV DNA均为阳性。单纯抗-HBs阳性的24例中仅1例白细胞内存在HBV DNA。单纯抗-HBc阳性者为12例,白细胞内HBV DNA无1例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血清HBV标志全阴性的34例中也发现了2例白细胞内HBV DNA阳性。由于HBV可以感染人的白细胞,而且影响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其在形成HBV感染的慢性化上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肝炎的转归、流行病学的意义及发病机制等问题上它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年龄组慢性HBV感染者HBeAg定量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1039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eAg定量和HBV DNA载量。按≤20、21~40、41~60、≥61岁分成四个年龄组,对结果进行年龄组间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升高,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HBV DNA阳性率变化不明显。≤20年龄组HBV DNA载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P0.01),而其他三个年龄组间HBV DNA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HBeAg定量与HBV DNA载量(对数)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见,不同年龄组HBeAg定量与HBV DNA载量(对数)相关性不同,两者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点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PCR-ELISA技术检测38倒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前C区1896点突变。结果:38例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检出28例HBV前C区1896变异病毒株,检出率为73.7%。结论:临床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感染者多数为HBV l896变异病毒株感染,这些感染者具有传染性,故HBeAg阴性不能作为排除HBV复制和传染性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情进展相关的因素。方法将1 73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对比不同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HBV感染时间、血清HBV DNA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及合并脂肪肝的比例。结果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4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依次分别为(33.4±12.5)、(25.3±8.5)、(32.9±10.7)和(43.2±11.4)岁;男性患者所占比率依次为56.7%、67.7%、71.1%和73.9%。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比较,两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年龄和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可能HBV感染年限[(8.8±6.0)年]明显大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5.8±4.3)年]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5.8±4.5)年]。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水平[(7.92±7.74)lg拷贝/m...  相似文献   

6.
王成伟  咸建春 《河北医学》2021,27(2):348-352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约有2. 57亿慢性 HBV 感染者[1].最新版欧洲指南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划分为5个期,即:①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②HBeAg阳性CHB、③HBeAg阴性性慢性HBV 感染、④HBeAg 阴性 CHB、⑤HBsA...  相似文献   

7.
王昌源 《肝博士》2007,(3):7-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全球至少近20亿人曾感染过HBV,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我国HBV携带率为9.75%,由此计算我国近1.2亿人感染过HBV。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未经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特点及其与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分为6组:慢性HBV携带6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164例,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7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74例,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42例,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48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值,荧光PCR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慢性HBV携带、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eAg阴性肝硬化和HBeAg阳性肝硬化6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依次下降,其中位数分别为:4.71(3.71 ~5.31)、4.04(2.45 ~ 5.22)、3.50(2.68 ~4.43)、3.34(1.38 ~4.37)、3.25(1.85 ~3.88)和3.15(2.51 ~3.92) lgIU/mL,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0,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外)的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9,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7,P<0.001).年龄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两组HBsAg定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3,P<0.001),区分两组的HBsAg定量临界值为3.29 lgIU/mL.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HBsAg定量值不同;血清HBsAg定量值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年龄相关;HB sAg定量值是预测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是否发展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1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慢性HBV感染者约1.2亿,4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感染的.对于HBV感染的母亲所生出的孩子如果不采取免疫阻断,将有60%以上会感染HBV,感染HBV的时间是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宫内感染者几乎100%发展为慢性HBV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为90%,<2岁时感染为75%~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为3%~5%[4,5].这些慢性HBV携带者中,25%以上将死于与之相关的肝脏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指导慢性HBV感染者的人群防治?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开展调查问卷和HBeAg?ALT实验室检测,分析HBeAg?ALT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815例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11.7%,ALT大于40 U/L和80 U/L的比例分别为15.6%?5.7%?男性ALT异常率高于女性,低年龄组HBeAg阳性率高?ALT异常率低,在有抗病毒治疗史人群中,ALT异常率仍达34.9%,无抗病毒治疗史者中有3.4%ALT大于 80 U/L?结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HBV慢性感染后临床特征有明显差别,需加强慢性HBV感染者的随访工作并探索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药物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全球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慢性乙型肝炎(CHB)可分为HBeAg阴性CHB和HBeAg阳性CHB两种。我国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不断增加,已经成为肝病工作者的严重挑战。现就我国目前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特点,不同的基因型与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反应关系。方法:通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荧光PCR对90例HBV DNA阳性(>5×102copies/ml)、HBeAg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服用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的HBV DNA、HBeAg、ALT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9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及ALT异常患者,基因型分别检出:B型有33例(占36.6%)、C型有48例(占53.3%)、BC混合型有8例(占8.9%)和非B非C型1例(占1.1%)。33例B基因型23例服用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HBV感染者HBV DNA阴转率为73.9%、HBeAg血清转换率为78.3%和ALT复常率为73.7%,其余10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HBV感染者HBV DNA阴转率为3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40.0%和ALT复常率为70.0%;48例C基因型10例服用干扰素6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为30.0%、HBeAg转换率为40.0%、ALT复常率为50.0%,其余38例服用拉米夫定6个月后HBV DNA阴转率为89.5%、HBeAg转换率为84.2%、ALT复常率为92.1%。结论:9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基因型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林芳  冯霞  张国元  闫惠平 《北京医学》2011,33(6):494-49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据报道,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抗-HBe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慢性乙肝与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定量测定HBeAg、抗-HBe及HBV DNA量。结果:慢性乙肝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间的HBeAg及抗-HBe阳性率,抗-HBe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的抗-HBe较高;77例患者中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间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复制是否活跃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病期无明显关系,慢性乙肝患者发生HBeAg向抗-HBe转化并非均提示病情好转,反而有可能是预示向肝硬化发展的一个前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提示全球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者已超过20亿人,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是引起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球每年约有100~2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们国家是H B V高流行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1],且以围产(生)期感染者(通过母婴传播)居多。在6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约25%在成年时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1],而HBV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为部分双链环状DNA,复制型的HBV基因组共价闭合环状DNA。慢性HBV感染的进展过程多变,从非活动性病毒携带到严重的活动性肝炎;其中约15%-25%的病人最终导致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宿主的免疫反应是导致肝脏损伤和清除病毒的主要机制。机体不能建立免疫反应或不能建立足够强的免疫反应是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初期可表现为非活动性病毒携带或急性非自限性乙型肝炎。新生期和学龄前期感染的病人分别约90%和25%发展为慢性HBV感染,其自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HBeAg阳性的非活动性病毒携带、HBeAg阳性的活动性肝炎和HBeAg阴性的非活动性病毒携带;学龄期及成年期感染的病人仅约5%发展为慢性HBV感染,其自然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HBeAg阳性的活动性肝炎和HBeAg阳性的非活动性病毒携带。男性HBV感染者更易产生慢性化,男性慢性HBV感染更易出现肝炎活动。部分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仍表现为活动性肝炎,其主要原因是病毒C基因前C区1896位G转A突变。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病程很长(30~50年),其病程经过可分为三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后期或终末肝病期(End of stage of liverdisease).每阶段持续约10~20年.慢性HBV感染有三种临床血清学类型,Ⅰ型为HBeAg长期阳性,血清HBV DNA水平很高而ALT正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至少50%慢性HBV感染系母婴传播,多属于此一类型;Ⅱ型为发生HBeAg血清转换或发展为ALT升高的HBeAg阳性的慢乙肝,Ⅰ型患者在病程中大多会发展为Ⅱ型;Ⅲ型常见于成年期感染HBV的个体,HBV DNA水平高,主要见于以性传播为主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L-8基因多态性对血清IL-8水平的影响以及IL-8基因多态性在慢性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60例慢性HBV感染者和60例健康人群IL-8-251A/T位点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8的水平.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间 IL-8-251A/T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为AA型、TA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其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为TT型的慢性HBV感染者(P<0.01)和所有基因型的健康对照(P<0.01).结论 IL-8-251A/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者血清IL-8水平有密切关系,提示IL-8-251A/T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慢性HBV感染中患者的转归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郝红晓 《肝博士》2024,(1):29-30
<正>一、什么是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它指的是HBV病毒在人体内长期存在,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的状态。2016年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6.1%,慢性HBV感染者为8600万例。最初认识这种疾病时,慢性HBV感染患者通常被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类,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大三阳”与“小三阳”,其中通常情况下HBeAg阳性型具有更高的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既往推荐对于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特别是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治疗,多在转氨酶升高后进行。导致许多患者甚至一些基层医生错误地认为慢性HBV感染者只要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特征,并分析血清HBeAg及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01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依据血清HBeAg及HBV DNA将患者分组,分别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组及HBV DNA阳性和阴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结果:10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83.2%(84/10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其中,轻度62例(61.40%),中度11例(10.90%),重度7例(6.93%),肝硬化4例(3.96%)。HBeAg阴性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级明显重于HBeAg阳性组(P〈0.05或P〈0.01),HBV DNA阴性者肝纤维化分期明显重于HBV DNA阳性者(P〈0.01)。结论: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及HBV DNA不能很好地反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应尽早进行肝活检,有利于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