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n=12)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AML)组(n=68).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FM、FDP、D-...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探讨两者在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用乳胶凝集法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FDP进行检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肺栓塞、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均阳性。结论D-二聚体、FDP的检测对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计艳平  赵玲 《中外医疗》2010,29(33):77-7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进展中的作用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例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乳胶凝聚法测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比较进展性脑梗死、非进展性脑梗死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这与其发生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急性的胸部 和/或背部疼痛,入院时均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和FDP,均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确诊。比较3种疾病患者的D-二聚 体,FIB和FDP的水平和阴性率。结果:共纳入234例患者,包括主动脉夹层患者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和肺栓 塞患者41例。主动脉夹层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肺栓塞组的D-二聚体阴性率依次分别为13.68%,70.41%和4.88%;FDP 阴性率依次分别为24.21%,81.63%和 24.39%。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中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但心肌梗死组的D-二聚体和FDP阴性率显著高于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组(均P<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D- 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FDP水平显著低于主动脉 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均P<0.001),而主动脉夹层组与肺栓塞组之间的FD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 聚体和FDP在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导致的急性胸痛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可能作为二者初步诊断的标志物;但不适于 诊断疑似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20,(4):506-50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五项凝血指标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的关联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130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和136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组的FDP、FIB和D-二聚体检测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征组的D-二聚体、FDP阳性率分别为86.8%和68.4%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征组的PT和APTT结果低于肾小球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肾炎组D-二聚体、FDP、FIB、PT和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提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凝状态和血栓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合理诊疗及血栓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1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健康对照组160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浆 D-二聚体含量与病情状态的关系。方法 :将 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依据白血病诊疗标准分为初诊组、持续缓解组、复发组 ,采用胶体金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浆 D-二聚体含量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初诊组与其化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1初诊组、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 P<0 .0 1 ) ;持续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P>0 .0 5 ) ;2初诊组化疗前明显高于化疗完全缓解后 ( P<0 .0 1 )。结论 :1急性白血病患儿在初诊、复发时 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完全缓解时降为正常 ,说明急性白血病初诊、复发时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激活 ,有继发纤溶亢进 ,随着化疗 ,完全缓解后继发纤溶亢进解除。 2急性白血病 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状态密切相关 ,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进展与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检测血浆中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和分组,观察不同预后与不同进展各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纤溶酶原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急性脑梗死疾病进展组相比,非进展组患者的Hcy、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含量较低,纤溶酶原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Hcy、纤维蛋白原及纤溶酶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D-二聚体含量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Hcy及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含量可有效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和进展,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林青 《海南医学》2006,17(3):106-107
目的探讨D-二聚体、FDP和TNT在心肌梗死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D-二聚体及FDP检测,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进行TNT检测.结果AMI组与UAP组、SAP组、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参考指标及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心绞痛鉴别的参考指标,TNT能对AMI做出早期诊断,并且有特异性,且灵敏度高,其检测迅速、方便,与D-二聚体、FDP联用有助于提高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其与肺癌患者的病情关系。方法肺癌组患者96例均为我院确诊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其中57例有转移,39例无转移;肺炎组患者96例;健康对照组96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肺癌组患者中有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炎组血中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平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通过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体内高凝和纤溶状态以及肿瘤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临床不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人257例作为疾病组,健康对照组34例,用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对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过敏性紫癜、脑梗死、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的判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55例,西药对照组38例。针刺治疗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进行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及脑复康注射液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针刺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体内的变化趋势及关系。方法: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共200例,健康体检者13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65岁组和>65岁组;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和女性组;再根据临床病理分期分为两组:III期组和IV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采用凝固法。结果:1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组中高于对照组(P<0.05);2≤65岁组与>65岁组相比,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65岁组间浓度偏高(P<0.05);3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理分期越重,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两者水平在病理分期IV组显著高于III期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晚期的纤溶系统发生改变,年龄及病理分期越高,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6.
顾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23-24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的血浆D-D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病程演变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体积大小、病程演变的一种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测定40例正常人和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SF)及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Fg为1.8±0.72g/L,FDP为464±94μg/L,SFC为482.5±167mg/L,D-二聚体为5524.94±4247.03μg/L.正常对照组Fg为3.2±0.87g/L.FDP为215±63μg/L,SFC为49.7±16.4mg/L,D-二聚体为177.1±43.9ug/L.两组差异显著.提示上述指标可作为显示体内出凝血像异常及纤溶亢进的有效证据.作为DIC的确诊可确切地反应疾病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D-二聚体检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水平,检验仪器选用自动血凝仪.结果:化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虽然未下降至正常范围,但与化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着纤溶系统及凝血的激活,并且,还具备严重程度不一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这些症状均会逐渐改善.所以,用于白血病检测的指标之一,就是人体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同时,也是病情进展、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艳 《四川医学》2013,(9):1468-147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ECOPD患者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同时作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测,选择同期5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OPD程度的加重,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可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升高,导致凝血机制异常,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的变化,了解其血液的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变化.方法 对35例急性期HSP患儿及16例健康儿童采血,采用胶乳凝集试验检测D-二聚体和FDP,并测定PT、KPTT.结果 HSP患儿35例,D-二聚体检测阳性13例,FDP检测阳性12例,阳性率分别为37.1%和34.3%;对照组16例中,D-二聚体和FDP检测均为阴性.两组D-二聚体、FD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98和7.17,P<0.01);PT和K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2和0.478,P>0.05).结论 D-二聚体和FDP的升高是HSP高凝和纤溶活性增强较灵敏的标志,其检测对合理应用抗凝治疗及改善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