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文章主要论述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中医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相关性,并大体概括其在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方面的应用现状,以期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个体化精准诊治制定提供科学线索。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二病区诊治的20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PTC的手术患者的病理蜡块组织,应用RT-PCR法进行BRAF~(V600E)基因检测,分析比较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与研究对象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 PTC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74.0%,其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变类型性(单发多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原发灶情况、区域淋巴结受累、是否有远处转移等相关特征存在关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现PTC进展(远端转移)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临床分期、肿瘤原发灶分期、肿瘤病变类型性(单发多发)和BRAF~(V600E)突变中的分布不同,提示这些因素可能是影响PTC预后的预测因子。结论 BRAF~(V600E)基因在PTC中突变率高,且对于预测PT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情况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本次研究要求,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100例,患者均在本院实施了淋巴结手术切除。对所选患者进行DNA中BRAF~(V600E)点突变情况的检测,使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依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DNA中BRAF~(V600E)点突变与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统计数据显示,PTC患者基因突变比例为58%,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55%;PT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是否单发病灶、肿物是否钙化及患者有无神经压迫症状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多发病灶、肿瘤在40 mm以上且出现钙化的PTC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更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BRAF~(V600E)突变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且患者肿瘤大小及是否钙化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正相关。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但BRAF~(V600E)基因突变不是造成PTC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唯一因素,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和钙化的PTC患者,其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及分布情况,进而评估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及病理科收集2017-1~2019-12行手术治疗的20例汉族与40例蒙古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存档石蜡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及分析。结果:蒙古族PTC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P<0.05)。蒙古族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是否合并桥本、淋巴结转移及被膜侵犯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灶数目、有无钙化无关。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BRAF V600E突变率不同,蒙古族患者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是否合并桥本、淋巴结转移及被膜侵犯有关,这些发现可为PTC患者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恶性疾病患者4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Galectin-3、HBME-1及34βE12检测,分析其特异度、灵敏度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Galectin-3、HBME-1及34βE1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HBME-1特异度最高,Galectin-3灵敏度最高,34βE12准确度最高,HBME-1、Galectin-3准确度稍低。结论 Galectin-3、HBME-1及34βE12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及p27蛋白表达并评估在PTC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83例PTC标本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和p27蛋白染色状况。结果:单因素结果提示PTC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在年龄、临床分期、BRAFV600E基因突变和p27蛋白表达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原发肿瘤直径和病灶单双叶的差异则无明显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P=0.009)、BRAFV600E基因突变(P=0.031)和p27蛋白表达(P〈0.001)作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上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RAFV600E基因突变及p27蛋白低表达可以作为评估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叶宗媛  许雪  胡娟 《陕西医学杂志》2023,(12):1765-1769
目的:探究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F基因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变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无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均测定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比较两组患者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差异。分析两指标与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分析两指标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及GDF-15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GDF-15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C患者肿瘤直径和是否包膜侵犯有关(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GDF-15阳性表达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项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BRAF V600E基因未突变患者,GDF-15阳性表达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GDF-15阴性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4βE12、CK19及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乳头状增生各50例的34βE12、CK19及TPO抗体表达情况。结果 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4βE12、CKl9及TPO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0%、100.0%及8.0%;50例良性乳头状增生的34βEl2、CKl9和TPO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9%、22.0%及100.0%,两组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34βE12、CK19及TPO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和乳头状增生有鉴别价值,联合测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突变及其与甲状腺超声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应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34例PTC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甲状腺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BRAF V600E突变情况,比较PTC发生和未发生BRAF V600E突变患者的甲状腺超声检查影像。结果:34例PTC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发生BRAF V600E突变,16例未发生突变;34例PTC癌旁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PTC BRAF V600E突变患者与未发生突变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癌块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及有无钙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BRAFV600E突变率较高;BRAF V600E突变与甲状腺超声表现无明显关系。甲状腺超声表现不能预测PTC中BRAF V600E突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DAB显色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5例,乳头状癌32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10例)中CK19、34βE12的表达。结果CK19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转移最强(100%),无转移较低(90.9%),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更低(2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9.371,P〈0.0005)。34βE12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转移最强(100%),无转移较低(81.8%),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更低(26.7%),三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192,P〈0.0005)。两种蛋白表达强度相互之间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K19具有上皮组织表达特异性,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方面,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甲状腺乳头状癌34βE12表达阳性率约90%,且阳性范围与强度均显著强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有助于区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两项指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状癌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常见的遗传学事件BRAFV600E突变与钠碘转运体(NIS)表达的关系。 方法 选取104例行手术治疗的PTC病人为观察对象,留取术中新鲜PT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ISmRNA含量,石蜡包块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IS蛋白表达,同时行BRAFV600E突变基因检测。 结果 104例PTC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型共70例(67.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例(P < 0.01);PTC组织中NISmRNA的表达浓度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1),但NIS蛋白表达强度则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1);PTC组织中NISmRNA表达下调同时NIS蛋白表达上调的比例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1);PTC BRAFV600E基因突变病人NISmRNA表达浓度低于野生型病人(P < 0.01),但NIS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仅存在于癌组织中,可能与癌组织中NISmRNA低表达及NIS蛋白高表达具有相关性,且推测PTC中NIS蛋白可能是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影响其正常运输功能而导致病人无法聚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和甲状腺良性结节中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189个PTMC病灶及10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中HBME-1、Galectin-3及34βE12的表达水平,计算其对PTMC的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HBME-1、Galectin-3及34βE12在PTMC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组(均P<0.001)。HBME-1、Galectin-3及34βE12诊断PTMC的敏感度分别为89.95%、95.23%、93.65%,特异度分别为83.02%、71.70%、81.13%,准确度分别为87.45%、86.78%、89.15%,ROC-AUC分别为0.891、0.914、0.932。结论 HBME-1、Galectin-3及34βE12在PTMC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诊断PTMC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CK19)、甲状腺球蛋白(Tg)、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HBME-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Galectin-3、CK19、Tg、HBME-1在35例PTC、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1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观察其结果.结果 Galectin-3、CK19、HBME-1在PTC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7.14%、85.71%、94.29%;在NG组阳性率分别为10.00%、25.00%、10.00%,且均为弱阳性;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阳性率均为0;PTC组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G组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均<0.01).在PTC组、NG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80.00%和100.00%(P>0.05).结论 组织学结合Galectin-3、CK19、Tg、HBME-1的检测,有助于PTC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RAFV600E点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突变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MASA-PCR)检测108例甲状腺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V600E点突变(包括83例甲状腺癌,11例甲状腺腺瘤,1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例癌旁正常组织)。结果:仅在PTC和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中检测到BRAFV600E突变,PTC中突变率为66.7%(48/72),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其突变率分别为72.6%(45/62)和66.7%(2/3),在其它类型的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未检测到BRAFV600E突变。40岁以上患者的BRAFV600E突变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者,而与性别、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无显著关系。结论:BRAFV600E突变仅发生于PTC和部分未分化癌,是PTC中较常见的遗传学事件,为PTC的发生机制提供新思路。BRAFV600E突变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表型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临床病理特征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关联性,阐明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 19(Cyto Keratin 19)、细胞黏附凝集素 3(Galectin-3)和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患者的CK19、Galectin-3和CD56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和CD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94.12%、5.88%,仅有2例Galectin-3阴性表达、CD56呈弱阳性表达,位于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中CK19、Galectin-3和CD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11.11%、100.00%,2例Galectin-3表达弱阳性,可能是不典型增生细胞正处于向恶性转化阶段.CK19、Galectin-3和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K19、Galectin-3和CD56联合检测将进一步提高良、恶性甲状腺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检测326例PTC患者肿瘤组织的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为82.52% (269/326),TERT启动子突变率为3.37%(11/326),其中C228T位点突变9例,C250T位点突变2例,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者10例(3.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患者年龄及是否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有关(P<0.05),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是否甲状腺腺外侵犯、T分期、AJCC分期及是否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有关(P < 0.05)。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是否甲状腺腺外侵犯、T分期及AJCC分期有关(P<0.05)。  结论  PTC患者肿瘤组织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时提示肿瘤侵袭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的关系,探讨C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04例PTC病例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突变与PTC临床病理特征、超声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最大径、肿瘤钙化、被膜外侵犯及CLN转移相关(P < 0.01),BRAFV600E基因突变和被膜外侵犯是CLN转移的独立因素(P < 0.01)。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可为PTC手术CLN清扫提供基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CD56 CK19 HBME-1 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CD56 CK19 HBME-1 Galectin-3等分别在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CK19 HBME-1 Galectin-3呈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有显著差异(P0.05),CD5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阴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CD56 CK19 HBME-1 Galectin-3均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有效辅助指标,其中CD56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淋巴结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荧光PCR法检测经过手术切除及中央区和/或患侧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深入研究BRAF V600E基因和PTMC淋巴结转移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在患者性别、年龄以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63及CK34βE12作为肿瘤标志物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P法检测乳腺导管内30例良性、28例非典型及26例乳头状癌组织中p63及CK34βE12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 p63/CK34βE12在良性乳头状瘤组、非典型性乳头状瘤组和导管内乳头状癌组中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0.0%/16.7%、39.3%/53.6%、88.5%/916.2%.p63/CK34BE12在导管内乳头状癌组中的异常表达率较之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与非典型乳头状瘤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p63/CK34BE12可以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良性病变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