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下颌切牙Empress 2瓷贴面和全瓷冠牙预备体及修复体粘接后复合体的抗折强度。方法选择人离体下颌切牙50颗,随机分为5组。A组为瓷贴面牙体预备组,B组为全瓷冠牙体预备组,C组为瓷贴面修复组,D组为全瓷冠修复组,E组为完整下颌切牙(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牙体预备过程,Empress 2铸瓷系统及树脂粘接技术完成瓷贴面-牙体和全瓷冠-牙体复合体。使用Instron万能试验机测试5组牙齿的抗折裂载荷值,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D、E组的抗折裂载荷值分别为:(576.11±91.53)、(204.13±85.88)、(451.50±116.81)、(386.16±117.75)、(566.05±121.37)N。经统计学分析,B组抗折裂载荷值低于其他组(P<0.01);A、E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值最高,高于其他组(P<0.05);C、D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值低于A、E组,但高于B组(P<0.05)。结论下颌切牙瓷贴面预备后,牙体抗折能力无明显降低。下颌切牙Empress 2瓷贴面与全瓷冠粘接后,2种复合体的抗折裂能力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纳米树脂直接修复离体切牙切角缺损后牙齿的整体抗折性能。方法:搜集30颗完整离体中切牙,分为A、B、C 3组,每组10颗。 A、B 2组为实验组,对实验组离体切牙用磨除法制备近中切角缺损模型。对缺损模型进行根管治疗及牙体预备,2组皆预备唇侧贴面及舌侧鸠尾,对A组切缘进行2 mm磨除。用纳米树脂对2组牙齿进行分层分色直接充填修复,完成抗折试件的制备。 C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冷热循环2000次试验后以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试件的断裂载荷,观察断裂模式,将3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A,B,C 3组的平均断裂载荷分别为(466.93±171.68) N,(444.5±173.00) N及(474.77±97.55) N(P>0.05)。30个试件中,仅对照组中发生1个不利断裂。结论:纳米树脂直接修复离体切牙切角缺损后与天然牙的抗折性能相近,断裂模式皆为有利断裂。切端磨除不影响整体抗折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高速涡轮牙科手机与不同转速下的电动高速牙科手机分别对离体牙进行牙体预备,分别比较其预备后的表面粗糙度、贴面修复后的微渗漏程度及抗折力。方法:选取新鲜拔除完整无龋坏的前磨牙60颗,按预备方式分为4组(n=15):涡轮气动牙科手机(A组)与200000 r/min(B组)、50000 r/min(C组)和20000 r/min(D组)的电动牙科手机对离体牙进行预备,预备后组内随机选取试件进行3组(n=5)检测:采用白光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用树脂水门汀粘接贴面后进行老化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贴面中线纵截面的微渗漏情况;以及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抗折力。结果:采用不同牙科手机及不同转速电动牙科手机进行牙体预备:直接观察预备体表面粗糙度,4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贴面粘接后进行抗折力测试4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化循环后微渗漏深度四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0万转速下的电动手机预备后的贴面平均微渗漏程度最小。而预备体表面粗糙度和贴面抗折力不受手机类型及转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比较下颌前磨牙牙体预备和不预备后制备全瓷贴面和复合树脂贴面的抗折力。方法:40个新鲜离体下颌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n=10):NPR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树脂贴面修复);NPC组(牙体不预备直接0.2 mm厚铸瓷贴面修复);P2C组(牙体预备0.2 mm,修复0.2 mm厚铸瓷贴面);P5C组(牙体预备0.5 mm,修复0.5 mm厚铸瓷贴面),预备面均包绕颊侧延伸颌面1 mm。所有试件常规粘接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10000次/5~55℃),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下进行抗折测试(2 KN,0.5 mm/min),断裂面放大10倍分析,数据方差检验。结果:各组抗折力均值分别为:NPR=(690.33±233),NPC=(790.52±408),P2C=(1131.34±341),P5C=(983.56±202)。所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PR、NPC组抗折力均小于P2C,然后P5C组抗折力与其余各组差距不明显。断裂分析显示断裂面呈现混合断裂(60%),内聚断裂(20%),根裂(15%),粘接断裂(5%)。结论:微量(0.2 mm)的前磨牙牙体预备后修复全瓷贴面可获得最大抗折力,当预备超过0.5 mm时可能会发生牙体折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高度的牙本质肩领设计对预成碳纤维桩核修复后牙体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24颗完整、离体、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于颊侧釉牙骨质界上1.0 mm处截冠,经根管治疗后制备残根模型.通过模拟正畸牵引术(牙合)向牵引残根并在残根颈部预备一定高度的牙本质肩领;按预备的牙本质肩领高度不同(0.0、1.0、2.0 mm)依次分为A、B、C三组,预成碳纤维桩核联合铸造全冠修复残根.试件自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0 mm包埋于自凝塑料内,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50°、横梁位移速度1.0 mm/min于颊尖顶加载,测定折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试件的折裂载荷(kN)均值依次为(1.13±0.15)、( 1.63±0.14)、(1.92±0.19).预备牙本质肩领可显著提高牙体的折裂载荷(F=48.437,P<0.001);并且随着预备的牙本质肩领高度增加,牙体的折裂载荷显著增大(P<0.05).结论 在残根颈部设计牙本质肩领,可明显提高牙体的折裂载荷.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洞形离体双尖牙的抗折裂性能.方法 120颗完整的离体双尖牙,随机分成A、B、C、D共4组.A组为对照组,不制备洞形;B组制备(牙合)面洞;C组制备邻颊(舌)面洞加(牙合)面洞(以下简称双洞形);D组制备邻(牙合)洞;B、C、D组模拟根管治疗后行银汞充填,用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对离体牙实验模型进行抗折裂负荷测试,绘制各组牙折裂过程的压力变形曲线,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 C组的抗折裂性能高于D组,D组牙齿开裂后立即破碎,而C组牙齿在开裂后并不立即破碎,仍然具有承压能力,一般要2~3次开裂后才完全破碎;B组牙齿开裂后也立即破碎,但抗折裂性能略高于C组;A组的抗折裂性能明显大于B、C、D组.结论 制备双洞形的离体双尖牙抗折裂性能优于制备邻(牙合)洞的离体双尖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真实破裂过程分析(RFPA)软件分析不同切端瓷贴面的破坏过程。方法使用RFPA软件在模拟的上颌中切牙矢状面解剖外形上,根据临床常用的4种牙体预备外型:I型、L型、U型和贴面冠型,建立全瓷贴面模型12种,分析比较不同设计的瓷贴面复合体的破损过程。结果不同切端类型的瓷贴面在对刃加载条件下,破损出现的位置均在粘接剂层。I型和L型最先出现粘接剂破损的位置在切端贴面与牙体交界区,U型和贴面冠型则在舌侧贴面与牙体交界区或颈缘。I型、U型和贴面冠型所承受的最大负荷间无明显差异,L型承受的最大对刃负荷明显小于其他3种设计。结论提高贴面复合体强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选择高强度的粘接剂,L型贴面复合体的抵抗对刃负荷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薄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4例要求前牙美学修复患者的112颗前牙进行超薄瓷贴面修复,追踪24个月,采用改良加利福尼亚牙科协会-瑞格(Ryge)标准,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12个月复查时有2颗贴面发现切端折裂。在24个月复查时有1颗贴面发现远中切角部分折裂;另有1颗贴面边缘可探及间隙;5颗贴面边缘有较明显着色。所有复诊病例均未出现牙敏感及牙龈炎。结论超薄瓷贴面牙体预备量少,修复强度高,不易脱落折裂,具有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烤瓷贴面的应用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牙变色、缺损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而且危害其身心健康。目前国内仍主要采用丙烯酸酯树脂或复合树脂类贴面或脂套冠对其进行美容修复。而国外已广泛运用烤瓷贴面。作者也应用烤瓷贴面进行一些前牙修复,从临床效果观察均优于树脂贴面。 材料及方法 一、材料 高温包埋料VITA HI—Ceram Die Ma-tenial,瓷粉及液体VITA VWKR68,烤瓷炉COMMODORE Ⅱ VPE,5%氢氟酸,光固化机Optilux400,粘结剂Ultra—Bond Kit和E SPEVISIO-GEM COLOR SYSTERM。 二、方法 1.牙体预备:先用球状金刚砂钻针在牙冠唇侧四周磨出深约0.3mm的凹槽,颈部稍位于龈下,注意切匆暴露牙本质。近远中邻缘至接触区,但不破坏邻接关系,然后用柱状金刚砂钻针沿患牙唇面自然突度均匀磨除牙釉质0.5mm。最后进行切端牙备。而切端牙备的方法与该牙切端唇舌宽度以及是否增加该牙的临床牙冠长度有关。(1)当需增加牙冠长度时,牙备必须包括整个切端,并延伸止舌侧。首先整个切端磨除0.2mm,使其成一平面,以增加粘结面,然后将切唇线角磨圆钝,以防贴面在此线角折裂,最后在舌侧磨出一小斜面(chamfer)。如图(A)所示。(2)当不需  相似文献   

10.
离体前磨牙邻面颈部龋一种新洞型抗折裂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邻面颈部龋一种新洞型及传统洞型进行抗折裂负荷测试,并对新洞型与传统洞型的抗折裂性能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颗完整的离体前磨牙,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B组制备成牙合面洞,C组制备成邻颊(舌)面洞+牙合面洞(即新洞型,简称“双洞型”),D组制备成邻牙合面洞,模拟根管治疗后行银汞充填,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测试机对离体牙进行抗折裂负荷测试,测试各组实验牙折裂时的压力强度值。结果牙体折裂时的压力强度均值分别是:A组4 523.17 N,B组2 357.41 N,C组2 343.25 N,D组1 784.22 N。经统计学分析:C组抗折力明显高于D组,C组与B组抗折力接近,B、C、D抗折力明显低于A组。结论新设计的“双洞型”抗折力优于传统的邻牙合面洞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