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发热的临床病因与诊断的某些主要依据引起发热症状的病因很多,不需一一例举,每本教科收上均有系统例举发热原因的记载,在此不加重复。在发热原因中自然最多和最重要的是感染,其他非感染性病因引起发热者在临床上也不难见到.下面拟重点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发热疾患的特点,作为在鉴别诊断时提供思考的线索。(一)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所见到的发热患者绝大多数是内感染引起的,其中包括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真菌、原虫、螺旋体以及寄生虫等感染.举凡急慢性传染病以及急慢性局部感染均会引起发热。其中有些感染性发热,表现了上比较特异的热型以及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王建萍 《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2):131-131,134
2000例初诊发热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王建萍(广州市铁路中心医院,广州510080)关键词抗菌素,感染,处方分析中图号R969.3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是医院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抗菌药物在门诊使用最为广泛,许多细菌性感染发热都得到了有...  相似文献   

3.
心内膜炎是指心脏瓣膜和心壁内膜的炎症,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是由细菌、霉菌、立克次体和部分病毒等经过血液直接感染而产生的心内膜炎。因此,动脉内膜感染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例如动脉导管末闭或主动脉缩窄等所并发的感染性动脉内膜炎亦包括在本病范围之内,故统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以下筒称IE)。非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风湿病所引起,并包括先天性,免疫  相似文献   

4.
小儿腹泻系由不同原因引起并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紊乱综合征,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影响极大.根据病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而感染性又可分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感染.  相似文献   

5.
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指机体体温异常升高,一般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感染性发热是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或其毒素的作用引起。非感染性的如产热过多或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破坏组织,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及分解产物增多,或抗原抗体反应、散热障碍,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引起发热。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热或服药后体温又迅速回升。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监护,做好小儿发热的护理。现将我院510例小儿发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诺如病毒(Norovirus,No V)是全球范围内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也是最严重的食物性传染疾病的病原体,约90%的非细菌性腹泻均由该类病毒引起[1]。近年来,在我国不同省份出现多次No V感染性腹泻的疫情,提示医务人员应关注该病毒的感染。文中介绍近年来国内外No V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医务人员及医学研究生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宋贤响  方代华  权艳秋 《重庆医学》2014,(27):3684-3686
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原虫及真菌[1]。目前,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中,死于腹泻的高达300~400万,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2-4]。为了解本院就诊腹泻儿童的感染性腹泻病因及感染的细菌具体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便于临床及时治疗,现对本院腹泻儿童病原检测和药物敏感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婴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婴儿腹泻为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发病率夏秋季最高. 一、婴儿腹泻的原因分析 1、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原虫引起,以前两者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肝炎是由一系列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满月以内起病的肝脏炎症性改变及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 病因 多数为病毒引起的胎内感染,也可以由其他病原体引起.1.1 病毒 以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最常见.少数为风疹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甲肝病毒.近年又有非甲非乙肝炎病毒、ECHO病毒等报道  相似文献   

10.
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以呕吐和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发热、恶心、厌食等中毒症状的急性自限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和肠腺病毒.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人群,主要感染小儿.本病病程短,病死率低,全年均可散发,但以夏、秋季多见,亦可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常用药物进入家庭,许多人对一般的常见病,都是自己买药服用。但由于对一些药物的药性不甚清楚,结果造成了许多无效用药,甚至产生了抗药性。如果你有下面几种常见的无效用药的情况,不妨改进一下:●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目前,治疗流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很普遍,不仅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时也常用抗生素。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没有效果,只有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功能性腹泻使用抗生素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使用抗生…  相似文献   

12.
感冒了,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吃点抗菌药”,然而据有关专家披露,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药不能杀灭体内病毒,所以在治疗感冒时大量使用抗菌药是无效的,反而可能导致儿童耳聋、肠道内菌群失调等症状;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过敏,细菌耐药性增加,使以后再用此类药效果不明显。因此,感冒了,不可滥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总结176例发热待查(fever of nuknown origin,FUO)患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FUO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FUO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诊断经过及诊断性治疗情况。结果176例FUO患者最后确诊163例,确诊率92.6%。163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发热87例(53.4%),其中普通感染(肺、肝、胆、肠道、心内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36例,结核感染29例。非感染性发热76例(46.6%),其中结缔组织病—血管炎49例,恶性肿瘤15例。结论感染性发热仍是临床上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以细菌感染引起占多数,病毒次之,而结缔组织病—血管炎所占比例有所上升,肿瘤所致发热是FUO常见原因,以淋巴瘤所占比例最高,另有一些特殊病例,如肉芽肿、栓塞性静脉炎、周期热、伪装热等。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热,正确分析和处理好术后发热,是降低心脏水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对1994年3月至1995年7月491例心内直视手术中72例术后10天发热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非感染性发热25例,占34.7%,药物热19例,占26.3%,感染性发热:①呼吸道感染14例,占19.4%,②手术切口感染8例,占11.2%,③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占8.4%。讨论1、心内直视手术后长时期发热是提示感染的重要线索,但从我们统计的病例分析看,大多数发热原因是非感染性的。常见原因是心包切开综合征,停用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科发热待查患者最后确诊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经验.方法:病历资料完整的不明发热患者53例,通过病史及流行病学资料及相关检查,分析发热病因、病因与热程、确诊方法.结果:明确发热病因47例,确诊率88.7%;感染性发热占47.2%,非感染性发热占41.5%(其中肿瘤性发热15.1%,结缔组织病发热13.2%,其他13.2%),发热原因不明11.3%,非感染性发热病程较感染性发热长,辅助检查是寻求病因的主要方法.结论:感染是临床发热的主要病因,热程长短对病因判断有一定价值,辅助检查对寻求病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 新生儿惊厥是由很多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病因较复杂。其病因按有无感染分为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和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性惊厥);按病变部位分为颅内性惊厥和颅外性惊厥。一、感染性惊厥 1.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 (1) 出生前(胎内)病毒感染:孕母感染病毒血症,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病毒血症发生胎儿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致脑部炎性或变性病变而产生惊厥。常见有风疹病毒和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2) 出生时(产道)病毒性感染;单纯性疱疹是女性生殖道内一种复发性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等皮肤损伤而招致感染,发生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17.
<正>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前者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性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本节重点讨论病毒性心肌炎。1病因和发病机制: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者约占40%。其他病毒有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40、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07-2013-07血液科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合并发热患者98例,其中感染性发热组(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混合感染,除外病毒感染)65例、非感染性发热组(包括肿瘤性发热、药物热等)33例,对照组30例为同时期住院的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水平.结果 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24±0.42vs 1.09±0.41,P< 0.05),也较非感染性发热组(1.58±0.59)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则无明显升高(1.58±0.59 vs 1.09±0.41,P>0.05).经过有效治疗2周后,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1±0.7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非感染性发热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1.10±0.28)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恶性血液病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感冒了,许多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吃点抗菌药”。然而据有关专家披露,目前九成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菌药并不能杀灭体内病毒,所以治疗感冒时使用抗菌药是没有效果的。也许你觉得上次感冒吃了抗菌药后很快就好了,是抗菌药的功劳,那就错了。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依靠患者本身的抵抗力不治疗也会痊愈,并非是抗菌药起了作用。只有当患者出现黄脓鼻涕同时又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等细菌感染现象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滥用抗菌药,只能增加机体的耐药性和药物的毒副作用。那么,得了感冒不使用抗菌药该怎…  相似文献   

20.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发热的表现大致相似,但不同年龄的发热表现及护理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