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防范颅脑损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50例.5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n=25)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25),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能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056例PICC置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6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54例,发生率5.1%。结论 PICC置管及维护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不规范均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加强培训和健康教育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分析妇科肿瘤患者 PICC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提高 PICC 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PICC 拔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133例 PICC 拔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7例。结论:PICC 置管及维护过程、维护环境、患者置管侧肢舒适度及心理活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及对疾病、导管的认知均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 相似文献
6.
《河南医学研究》2019,(21)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对两组因操作不当、自行拔出及意外脱落而造成气管插管拔管的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因操作不当、自行拔出及意外脱落而造成气管插管拔管的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期间采取强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9):1379-138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置胃管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胃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胃管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胃管移位率为20.0%,胃管脱出率为2.5%,对照组患者胃管移位率为47.50%,胃管脱出率为22.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降低胃管移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脑梗塞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按脑梗塞病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脑梗塞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及焦虑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焦虑状况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焦虑,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减轻病痛。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将78例呼吸内科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规范护理操作、加强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效果,干预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84-8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1)212例患者中,18例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08分,占8.5%;84例患者得分108~144分,占39.6%,110例得分144分,占51.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的患者,高中、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好(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是影响患者导管自我管理的相关因素(P0.05)。年轻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高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更好。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得分较低。在影响因素方面,年轻患者、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74-177
目的 观察实施呼唤式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72 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33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呼唤式护理的39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 周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 stroke scale,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 指数)及昏迷转醒情况。结果 治疗1 个月后,研究组的NIHSS 评分为(14.49±1.89)分,对照组的NIHSS 评分为(21.53±1.14)分,研究组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GCS评分≤8 分的人数比例为5.13%、12~15 分的人数比例为64.10%,对照组中GCS 评分≤8 分的人数比例为30.30%、12~15 分的人数比例为39.40%,研究组的GCS 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为72.73%,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研究组在干预后第1 周、第2 周、第3 周和第4 周的昏迷转醒累计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唤式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加速患者苏醒的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按颅脑损伤GCS计分≤5分者26例,5~8分者52例,所有伤者入院时经简单包扎固定后行头胸腹及骨盆CT检查,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胸腔闭式引流24例,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伤口清创术17例。出院时按GOS分级评分:良好36例(46.2%),轻残14例(17.9%),重残7例(9%),植物状态3例(3.8%),死亡18例(23.1%)。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应及早诊断,避免漏诊,密切监护,多科协作,重视并处理好颅内高压和休克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呼唤式护理干预加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组良好和中残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重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1周后,干预组Hb、TP、Alb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干预组的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高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呼唤式护理+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哥拉斯格预后评分(GOS),对颅外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有低血压、低氧血症、高血糖、高热、高钠血症5种。结论早期重视并及时处理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颅外危险因素,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静脉滴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之间;对照组30例不接受胰岛素治疗,其他治疗措施两组基本相同。两组均进行积极的护理。结果:治疗组GCS提高3分以上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效果明显。护理要密切观察病情,动态监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医护密切合作,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脑氧代谢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ICU治疗的27例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集其颈静脉与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血葡萄糖测定,计算脑氧利用率(O2Ucc),以及颈内静脉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血乳酸差(V-ALac)、血糖差(V-AGlu)的绝对值和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根据近期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V-ALac显著降低(P0.01),O2Ucc、V-APCO2、SjvO2明显升高(P0.01),而V-AGlu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存在脑氧代谢异常,O2Ucc、V-ALac、V-APCO2、SjvO2等指标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12—2009.12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COS)评分法,本组29例患者出院时GOS1分(死亡)9例,GOS2分(植物生存)4例,GOS3分(重残)5例,GOS4分(中残)7例,GOS5分(良好)4例。结论二次手术患者多数有多发性损伤、病情危重、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原因,掌握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监测及积极处理复合伤等,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的风险因素,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对相关因素建立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61.2%,患者年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损伤类型、CT分级、脑疝、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COX生存风险比例模型显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类型及CT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重度颅脑损伤预后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某些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ICU 1997年元月~ 2 0 0 3年元月收治的 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 ,观察早期血压、血糖、Glassgow评分等三个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早期低血压组病死率高于非低血压组 (P <0 .0 5 ) ,2 4h随机血糖≥ 11.1mmol/L组病死率高于 <11.1mmol/L组 (P <0 .0 5 ) ,GCS分值愈低 ,病死率愈高 (P <0 .0 1)。结论 早期血压、血糖、Glassgow评分均可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预后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