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CPR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参与CPR培训的急诊科护理人员4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培训,培训组采取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的方式,培训结束后,统计2组护理人员对复苏体位、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等CPR技能各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期间发生护理差错和收到患者表扬信的例数。结果:培训组护理人员在CPR相关技能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培训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收到患者表扬信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R技能培训结合督查考核方式可在短期内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CPR技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139-142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急救训练法在心肺脑复苏技术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40例,依据训练方法将这些护理人员分为多元化护理急救训练法组(多元化护理组,n=20)和传统护理急救训练法组(传统护理组,n=20),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考核评分、单项技能、理论和急救综合能力考核评分、操作下患者的心肺脑复苏到心跳恢复时间、操作下患者的复苏成功情况、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元化护理组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护理组(P0.05);考核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心外按压、EC手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应用、心电监护、气管插管术、电除颤等单项技能,理论、急救意识、心理适应能力、意外事件处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理论和急救综合能力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操作下患者的心肺脑复苏到心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传统护理组(P0.05);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为55.0%(11/20)、35.0%(7/20),均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的35.0%(7/20)、15.0%(3/20)(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急救训练法较传统护理急救训练法在心肺脑复苏技术训练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5-8
目的 探讨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6月丽水市5家县级医院的128例规培医护人员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操作示教、个人联系联合培训,研究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开展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培训。观察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相关理论知识、技能考核成绩及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结果 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培训前,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的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均增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3个月,两组医护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均增加,且研究组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5版心肺复苏及AHA心血管急救课程模式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价值高,能使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一步掌握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提高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厦门长庚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行传统管理模式的全体护理人员为对照组,纳入2013年7月-2015年12月开始实施"零缺陷"管理的全体护理人员为观察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差错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服务能力考核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等护理服务能力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缺陷"管理的运用能降低差错事件与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52-15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87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n=43)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44)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在心肺复苏成功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方面的差异;比较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比率、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差异。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4%)显著低于对照组(30.2%)(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长、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干预的过程中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长及总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仪器管理与护士技能培训一体化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我地一县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未进行任何仪器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仅进行护士技能培训内容;2012年,我附属医院急诊科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士技能培训基础上,增加医疗仪器管理与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内容。结果:2011、2012年度急诊科护士护理技能考核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急诊科护理人员医疗仪器操作考核情况显著优于2011年;2012年急诊科医疗仪器报修率为17.39%,显著低于2011年医疗仪器报修率36.84%,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仪器管理与护士技能一体化培训措施,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仪器操作及维护相关知识,并降低仪器报修率,延长仪器使用寿命,急救过程中使患者尽快得到相关仪器辅助治疗,保障患者疗效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卓强  王润娟 《西部医学》2012,24(10):2041-2042
目的了解高校医务人员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对成都市大中专院校医务人员174名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紧急止血法(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和心肺复苏术,将对培训前后急救技能水平考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医务人员紧急止血法平均分数为(61.51±12.71)分,培训后分数为(88.59±6.56)分;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为(58.01±14.17)分,培训后为(88.47±8.18)分,医务人员经培训后紧急止血和心肺复苏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校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考核调查,从中找出临床护理人员应用CPR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急救能力及复苏成功率。方法:考核先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对60名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后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将考核中的问题记录并汇总分析。结果:通过CPR培训考核,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并能够熟练掌握CPR操作步骤。其中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准确率及开放气道不到位考核效果欠佳,分别占13%、12%、35%。结论:每位临床护理人员都应掌握CPR急救知识及操作流程,但对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准确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应定期组织培训并考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引导多模式教学在规培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39名规培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肿瘤内科40名规培护生作为试验组,应用目标管理引导多模式教学。研究两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的差异。应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试[(86.17±3.74)vs.(83.92±4.93)]及操作考核成绩[(92.83±2.19)vs.(90.74±3.52)]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46.10±2.96)vs.(42.67±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性思维方面,求知欲和分析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患沟通能力方面,除收集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管理引导多模式教学可提高规培护生理论及操作技能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樊华  宋瑰琦  秦玉荣  朱守俊  张慧 《安徽医学》2016,37(11):1442-1444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降低ICU轮转护士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ICU轮转的65名护士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名(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学),对照组34名(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对象在发生ICU护理风险事件概率上有无差异以及本科室人员对轮转护士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医护人员对观察组护士满意度得分(92.7±82.53)分高于对照组(87.2±42.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教学法培训ICU轮转护士,可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轮转护士综合能力,提高医护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71-174
目的 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7 年7 月至2018 年10 月急诊科收治的90 例心肺复苏患者,并拟定于2018 年2 月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将优化前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诊护理措施,优化后的50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流程的时间消耗情况、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接诊时间为(2.12±0.12)min,胸外按压时间耗时(1.65±0.17)min,心电图检查耗时(1.18±0.19)min,建立静脉通路耗时(3.16±0.29)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74.00%(37 例),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50.00%(20 例),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6.00%(13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0%(20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7/40),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减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所需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可改善急诊预后,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俞小花  吕莉 《吉林医学》2013,34(13):2539-254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骨科护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部分急症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医疗花费,分为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9,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13.70±3.49)d少于对照组的(16.38±4.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06,P<0.05);观察组的医疗花费亦显著少于对照组(t2=9.819,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率(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骨科应用后起到了明显的积极效应,骨科可继续实施并进一步完善该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医护人员在院外心肺复苏中应用抢救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实施心肺复苏患者98例,将经科室统计医护人员按照我科制定的抢救路径实施抢救者52例设为试验组,未按照该路径抢救者46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医护配合模式,试验组按照设计的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实际抢救路径。比较2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医护人员抢救路径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也能提高医护人员的默契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策略,提高操作水平。方法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拍摄标准操作视频,使用心肺复苏模型和除颤仪模型对我院1258位护理人员进行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并分析成绩。结果1258位护理人员考核全部合格,最终得分中位数为88.0分,四分位数间距7.5分。所有步骤中,正确使用除颤仪、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和复苏质量评估三个方面的得分率和满分比例最低。而判断病情、启动应急系统则掌握较好。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89.0,7.5)的操作考核总成绩高于未聘职称组的护理人员(87.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在胸外心脏按压/辅助通气(P<0.05)和复苏质量控制(P<0.05)步骤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全体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技能的定期培训与考核,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运用科学、高效的培训方法。特别要强化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反复培训与考核,从而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急诊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急诊外科就诊的100例院内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急诊外科就诊的100例院内转运急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统计分析2组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转运时间、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病情变化和转运成功率。 结果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0%)高于观察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转运时间为(14.57±2.16)min,高于观察组的(10.12±1.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医护、患者/家属满意度分别为(6.23±1.48)分、(6.03±1.45)分,低于观察组的(7.08±1.35)分、(7.35±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病情变化发生率(23.0%)高于观察组(6.0%),对照组转运成功率(79.0%)低于观察组(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集束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急诊外科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转运时间,减少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提高医患满意度和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理解性教学模式联合分层次培训在胃肠外科护生规培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胃肠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63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的32名护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培训;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的31名护生为观察组,采用理解性教学模式联合分层次培训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完成后的核心能力评分、两组基础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两组护生培训期间满意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考核评分(96.59±3.22)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97.09±2.88)高于对照组(91.52±2.45)(91.1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总分(93.48±2.52)高于对照组(86.8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理解性教学模式联合分层次培训能提高胃肠外科规培护生的核心能力及考核评分,能提高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现状,观察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后护理人员伤害率的变化及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浙江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62例作为调查对象,男性4例,女性58例;年龄23~47岁,平均(30.1±12.6)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0.3±8.7)年。通过应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记录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调查的62例急诊科护理人员所受伤害详细情况(包括受伤害程度、急诊就诊次数)、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 结果 比较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各1个月伤害事件发生情况,应用前伤害事件发生情况中一级损伤、二级损伤及言语伤害均高于应用后(P<0.05),这提示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对于急诊科伤害事件的数量有规避作用。比较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急诊就诊次数及伤害发生次数,并计算伤害率,应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后伤害率降至9.9%,低于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的伤害率26.7%(P<0.05),提示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对于急诊科伤害事件的数量有规避作用。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后急诊就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情况,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后的总满意率为72.6%,远高于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前的总满意率54.8%(P<0.05)。 结论 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在急诊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率,同时能有效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