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用甲氨蝶呤及来氟米特治疗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治疗组56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对照组52例,给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率为80.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RF、VAS指数及DAS28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芍总苷联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重度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云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44-164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诊断明确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本次试验的有64例。治疗组33例给予白芍总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对照组31例给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16周观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16周进行疗效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白芍总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余文景  许静  梁翼  李敏  沙湖   《四川医学》2018,39(1):83-8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床疗与安全性。方法选我院80例RA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RF、ESR、CRP、IL-1、IL-6、TNF-α)、疗效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临床可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治疗,治疗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6周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6周的晨僵时间、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DAS评分、CRP、RF、ESR、IL-1β、IL-6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和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明显,能调节免疫和改善炎性状态,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之上再给予足三里、肾腧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体征和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好,其疗效优于单纯来氟米特口服组,并且联合应用时能降低胃肠道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化学药物来氟米特、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中西医结合中药治疗(化学药物为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ESR、CRP、RF水平、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的ESR、CRP、R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中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的疗效优于单纯化学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8.
袁咏  葛燕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88-2189
目的分析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RA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白芍总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较对照组[79.07%(34/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RF、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RF、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来氟米特治疗RA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可提高疗效,下调血清RF、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LEF)及甲氨蝶呤(MTX)与来氟米特(LEF及甲氨蝶呤(MTX)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DAS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沙利度胺50 mg,1次/d,LEF 20 mg,1次/d,MTX10 mg,1次/w;对照组40例:口服LEF 20 mg,1次/d,MTX 10 mg,每周1次;观察评价关节肿胀压痛数,采用目视10 cm模拟标尺法(VAS)由患者评估病情的整体变化程度,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血尿常规。结果:在疗程第8、12、24、48 w,治疗组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患者VAS评分及血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AS28评分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两药联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LEF)及甲氨蝶呤(MTX)与来氟米特(LEF 及甲氨蝶呤(MTX)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 DAS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沙利度胺50 mg,1次/d,LEF 20 mg,1次/d,MTX 10 mg,1次/w;对照组40例:口服 LEF 20 mg,1次/d,MTX 10 mg,每周1次;观察评价关节肿胀压痛数,采用目视10 cm 模拟标尺法(VAS)由患者评估病情的整体变化程度,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肝肾功、血尿常规。结果:在疗程第8、12、24、48 w,治疗组患者关节肿胀压痛数、患者 VAS 评分及血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AS28评分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重度疾病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两药联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齐刺结合滞针操作与普通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门诊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对照组 30例,两组取穴相同,以督脉穴、背腧穴及局部取穴为主,主要为百会、风池、大椎、身柱、至阳、曲池、阳池、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犊鼻、膝阳关、肾俞、脾俞、秩边,局部取穴以病痛部位为主,观察组以三针齐刺,局部穴位以齐刺结合滞针操作。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针治疗,两组均隔两日治疗一次,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压痛情况、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健康问卷评分(HAQ),以及抗环瓜氨酸抗体( 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掌指关节及趾跖关节高频超声检查,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价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RA患者在关节压痛数、肿胀数,炎性指标、关节疼痛VSA评分及HAQ评分均有所改善(P<0.01),上述数据中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关节滑膜炎均有所升高(P<0.01),而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CR2018(62.09),ACR506(20.69)均优于对照组的10(35.71),1(3.57)(P<0.01,P<0.05)。结果:齐刺结合滞针操作与普通针刺均能治疗类风关炎症,齐刺结合滞针操作效果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2.
李梅 《中外医疗》2014,(33):45-47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96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来氟米特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9.17%,两组患者的总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ESR(血沉)、 CRP(C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和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严重感染、血液系统指标异常、骨髓抑制、严重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试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4例,腹痛、腹泻1例,上呼吸道感染0例,口腔溃疡1例,脱发0例,皮疹0例,肝酶异常0例,共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其中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腹泻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口腔溃疡1例,脱发1例,皮疹1例,肝酶异常2例,共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类风湿相关因子,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开放性设计,纳入活动性RA患者70例。两组均给予MTX,治疗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20mg,每晚1次。共治疗12周。以3变量疾病活动指数28(three variables 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3,DAS28-3)为主要评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DAS28-3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中等反应者21例(61.8%),对照组中等反应者24例(70.6%),两组中等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4例用药4周后出现丙氨酸转氨酶或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3倍正常上限。治疗组绝经期前女性共16例,使用8周后,有3例出现月经紊乱;12周后,有5例出现月经紊乱,其中2例闭经。结论短期内雷公藤多苷可替代来氟米特与MTX联合治疗RA,治疗12周后,多数患者可取得中等反应,不良反应轻微,但应注意其对性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0):744-746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和白芍总苷(TGP)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1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随机分为MTX组25例及MTX+TGP组26例,各自接受相应药物治疗26周。参与疗效评估的指标有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并以总改善百分率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估。参与安全性评估的指标有皮肤粘膜损害、胃肠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血象、肝、肾功能。结果MTX+TGP组治疗12、2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0%,而MTX组分别为24%、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及2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氨蝶呤和白芍总苷联合治疗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且其不良反应未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刘怡 《西部医学》2012,24(6):1128-1129,1131
目的观察云克(^99Tc—MDP)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加甲氨堞呤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70.37%,总有效率92.59%;对照组显效率55.56%,总有效率81.4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云克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疗效。方法: TGP每次0.3g,3次/天口服,1周后增至0.6g,2次/天;LEF50mg/d,3天后改为10~20mg/d;泼尼松5~10mg/d,3~6个月。治疗8周后检测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目、握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并对6~12个月后的X光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18个月。TGP联合LEF治疗RA患者晨僵时间、关节肿痛数目、握力、ESR、CRP、RF等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不良反应少。通过6~12个月的X线片对比发现关节损害无明显进展。结论: TGP联合LEF治疗RA能稳定病情,对关节滑膜及骨质破坏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治疗作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加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对患者关节情况包括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晨僵时间等进行检测进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皮肤瘙痒等,其中观察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56-58
目的探讨免疫净化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56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8)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n=28)在其基础上给予免疫净化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28个关节肿痛活动度(DAS28)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关节压痛数为(3.14±0.32)个,关节肿胀数为(2.19±0.55)个,低于对照组的关节压痛数(5.45±0.38)个、关节肿胀数(3.46±0.51)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ESR为(21.00±5.21)mm/L,RF为(42.37±8.12)U/mL,DAS28评分为(2.33±0.54)分,低于对照组的ESR(35.57±5.32)mm/L、RF(58.88±8.07)U/mL、DAS28评分(3.67±0.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免疫净化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有效性,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9.
赵明妹 《当代医学》2022,28(6):43-46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效果及对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类风湿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血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类风湿因子,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