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痛内镜诊疗中,安全舒适的麻醉是重要保障[1]。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激动γ-氨基丁酸-a受体(gamma-aminobutyric acid-A,GABAA)的苯二氮类镇静药[2],广泛且安全应用于患者内镜诊疗的麻醉当中[3-4]。艾司氯胺酮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其在无痛肠镜等诊疗的麻醉当中具有苏醒时间短、定向力恢复快等优点[5]。在无痛胃镜检查时,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可抑制胃镜置入反应,且苏醒质量高,无明显不良反应[6]。本研究评估老年患者行胃镜诊疗复合艾司氯胺酮0.25 mg/kg镇静时瑞马唑仑的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966年, 第一代苯二氮类药物地西泮作为静脉麻醉剂首次用于麻醉诱导[1]。1978年, Reves等[2]首次报道了咪达唑仑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与地西泮相比, 咪达唑仑水溶性更高, 无注射痛, 起效更快, 对呼吸和循环影响的副作用更小[2,3]。然而咪达唑仑镇静持续时间较长[4], 在采用氟马西尼拮抗以加快患者恢复后, 与丙泊酚麻醉相比仍不理想[5,6]。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患者因循环的脆弱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改变,在麻醉诱导时易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合理选择和恰当应用药物实现老年患者平稳的麻醉诱导至关重要[1]。环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受体激动药,药效为丙泊酚的4~5倍,具有剂量相关的镇静催眠效应,且起效迅速、代谢快、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2]。本研究拟探索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食管平滑肌瘤通常位于食道的下2/3[1],多无任何症状,常偶然发现[2]。近年来,微创技术已成为食管平滑肌瘤的首选术式,消化内科医师一般通过消化内镜摘除肿瘤,而外科医师则一般采用胸腔镜进行手术[3]。但当肿瘤直径>4 cm、形状不规则、邻近重要脏器时,消化内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均难以保证在完整摘除肿瘤的同时不损伤食管黏膜及周边脏器。2021年11月和2022年4月,我们将消化内镜与机器人胸腔镜(robot-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RATS)手术相结合,安全切除巨大、复杂平滑肌瘤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舒适化医疗的推广,无痛人工流产术应用越来越广泛[1]。丙泊酚具有起效迅速、代谢快、苏醒完全等特点,是无痛人工流产术、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取卵、无痛宫腔镜检查等门诊短小手术麻醉的主要静脉麻醉药[2]。但丙泊酚所致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低血氧等不良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3]。由于丙泊酚无镇痛作用[4],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中复合纳布啡虽然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以及缓解术后子宫收缩痛[5],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注射痛与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6.
<正>血液透析是延缓慢性肾衰患者死亡的有效措施,便秘是血液透析的消化系统并发症之一。研究[1]显示,国内外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超过28%。在日常生活中约30%的人有便秘的问题[2],包括各年龄段的人。便秘会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经济的负担,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增加其他系统疾病发生的可能性。目前,防治便秘包括泻药[3]、灌肠、微生物制剂[3]、中药免煎颗粒[4]、中药贴敷[5]、耳穴压豆[5]、灸法[5]和穴位按压等中西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内镜技术与微创手术的兴起,消化外科迎来蓬勃的发展。手术视频的广泛传播使许多住院医生有随时学习手术操作的机会[1]。面对复杂且高难度的消化外科手术,手术医生能够安全且高效地完成这些手术步骤,术前操作培训和术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现今全球疫情大流行,生物样本与大规模的手术训练机会大量减少[2,3],手术培训面临空前的难度。3D打印技术的快速推广恰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出路[4]。3D打印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创建精准的解剖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1,2]。但多数MHD患者存在明显负性心理体验[3],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累赘感知是个体错误认为自己的存在只会加重身边人负担,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糟的负性心理体验,降低个体的生活质量[4]。老年MHD患者身体功能下降,多重共病,更容易出现衰弱、疲乏、营养不良等多种症状,更容易失去治疗信心和生活目标[5],可能出现更强的累赘感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椎管内麻醉的安全性与成功率得到了提高[1]。超声引导技术可实时显示穿刺路径,观察麻醉药物扩散情况,提高椎管内穿刺的准确率与成功率[2-4]。目前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穿刺入路主要有3种:旁矢状斜位、短轴位和斜轴位入路[5],其中旁矢状斜位[6]和短轴入路[7-8]的应用较广泛。旁矢状斜位入路因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是目前常用的引导入路,但对体位要求较高(右利手的操作者需要患者左侧卧位)。  相似文献   

10.
<正>日间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目前推荐采用镇静、镇痛药物组合的麻醉方式,提高患者舒适性[1]。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案,但有呼吸抑制的风险。去阿片化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 OFA)是采用多种非阿片类药物或技术获得高质量麻醉效果的新麻醉理念[2]。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15%~20%,多发生于糖尿病病史较长的老年患者[1]。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且感染后病情发展较快,病情不断恶化,较多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需手术治疗,其中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术为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2-3]。由于此类患者常合并神经系统、心肺疾患以及肾脏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等情况,手术麻醉风险大,  相似文献   

12.
<正>微创化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1986年,Kambin等[1]首次提出腰椎经皮技术,因其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备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目前全内镜微创技术已成功用于治疗多种腰椎退行性疾病,适应证得到了明显扩大[2~5]。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全内镜器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气管内插管会对气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强度不亚于手术切皮产生的应激[1],兴奋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引起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2]。气管内插管前予以阿芬太尼可明显改善插管条件,减少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所致心血管风险[3]。在临床麻醉中,阿芬太尼主要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影响阿芬太尼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静脉单次注射给药时对于每个患者的药物剂量无法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4.
股骨粗隆下骨折是一类比较特殊的骨折,可导致患者髋部畸形、功能障碍、肢体残疾、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1]。Boyd等[2]最先将股骨粗隆下骨折描述为骨折线在股骨小粗隆下5 cm范围内的骨折,也有学者认为股骨小粗隆到股骨中上1/3处均是该骨折的定位范围[3]。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常见于年轻患者,老年患者常因基础病较多且骨质量较差,低能量便可导致骨折[4]。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成人CKD患病率为13.39%,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19.25%[1]。CKD已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CKD发展到晚期时可考虑逐步过渡到透析[2],通常患者生活质量大幅降低且死亡率明显增高[3],因此寻找有效的非透析治疗是研究的重点[4]。中医药在稳定CKD患者的肾功能,延缓CKD的进展具有一定意义[5-7]。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仍高居前5位[1]。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47.9万例,死亡37.4万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2]。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30%,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可>90%[3,4]。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切除已成为符合适应证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5,6],  相似文献   

17.
<正>提高病人围术期安全、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基本要求。哈佛医学院4所附属医院于1986年发布了第一部《麻醉病人监测标准》[1],随后有多部围术期监测相关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发布[2]。这些指南的实施和推广促进了围术期病人监测趋向标准化、同质化,在降低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新一版相关指南是英国麻醉医师协会于2021年5月发布的《麻醉和恢复期间监测标准指南》[3]。  相似文献   

18.
<正>消化道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正>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创伤疾病,98%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需要早期手术治疗,这类患者骨折后24~48 h内实施手术已成共识[1]。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髋部骨折创伤及疼痛刺激,可加重基础疾病的症状,影响术前身体状况的调整。手术时机的延后可增加该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  相似文献   

20.
<正>内痔是由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而形成的,是常见的直肠良性肿块[1-2]。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痔的患病率可达55%,高风险人群的年龄在45~65岁[3-4]。内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黏膜组织长期持续的脱垂、绞窄、溃疡和血栓形成等[5],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甚至失血性休克等情况。随着内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内镜治疗内痔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成本更低,并发症更少,病人的生活质量更高等优点[2]。本文回顾性分析行内镜套扎术治疗的59例内痔病例临床资料,以期探讨内镜套扎术治疗内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问题,及其治疗内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