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岗  张砚  张霖  李锋 《新疆医学》2012,42(11):112-113
鼻出血是儿童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单侧出血、亦可为双侧出血。大部分可由鼻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的发生,严重出血者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受限。鼻腔出血可发生于鼻腔任何部位,但儿童及青少年的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前部鼻中隔前下方区域,临床称为"利特氏区"最为多见,成年人及老年人鼻出血则以鼻腔后部常见。我科自2008年—2012年对231例因鼻病(急性鼻炎、鼻中隔粘膜糜烂、过敏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前部出血患儿,选择131例鼻出血患儿在出  相似文献   

2.
微波凝固组织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纯由鼻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鼻腔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出血。据文献报道鼻出血常见于鼻腔前部Little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老年人鼻出血则多发生在鼻腔的后部。据我科统计40~50岁鼻腔前部Little区及鼻中隔偏曲之嵴  相似文献   

3.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部位为黎氏区,因部位浅在,治疗容易.而其他部位的鼻出血,常规前鼻镜不易窥及,出血不易控制,易复发,治疗较困难,文献对这类出血的命名有:顽固性鼻出血、难治性鼻出血,隐匿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4.
胡逢春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91-1492
耳鼻咽喉科急诊以鼻出血最常见,出血多为单侧,呈喷射性;也可双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反复发作。绝大多数患者的出血部位鼻镜下可以看到———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Little区),对于这些常规鼻出血,临床上通常采用传统的鼻腔填塞等方法均可起效。中老年人的鼻出血,由于其生理特点,加之出血部位隐蔽,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传统鼻腔填塞法(一般采用后鼻孔填塞、前后鼻腔填塞)盲目性大,效果不佳,且易反复发作,患者痛苦大,疗效不确切,再出血率高达  相似文献   

5.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40%~52%出血发生在鼻腔前部,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部[1].顽固性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腔后部、顶部,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出血点较难寻找.传统的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法对顽固性鼻出血治疗较为盲目,患者痛苦大.我科近年来应用鼻内镜引导下双极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出血常见的出血位置,隐蔽部位出血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0例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穹隆部及内外侧壁59例(42.1%),黎氏区28例(20%),鼻顶嗅区17例(12.1%),中下鼻甲、鼻底13例(9.2%),中鼻道后方9例(6.4%),鼻中隔后端7例(5%),未检出出血部位5例(3.5%),多部位2例(1.4%).  相似文献   

7.
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部分患者在前鼻镜下可看清楚出血部位,处理起来较容易,部分患者因出血部位深在,出血量多,来势凶猛,及时判明出血部位、查清出血原因是实施迅速有效止血的关键。同时恰当的处理方法可以给患者减少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探讨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  相似文献   

8.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部位为黎氏区,因部位浅在,治疗容易。而其他部位的鼻出血,常规前鼻镜不易窥及,出血不易控制,易复发,治疗较困难,文献对这类出血的命名有:顽固性鼻出血、难治性鼻出血,隐匿性鼻出血。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epistaxis,nosebleed)也称鼻衄,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60%的人群发生过鼻出血[1] .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更容易发生鼻出血,而且多为鼻腔后部出血,部位隐藏,出血量大.  相似文献   

10.
鼻出血是五官科一种较常见的症状,也是五官科的急诊之一。鼻出血的护理.除做好一般基础护理外,要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积极护理,配合治疗。我科1995年共收治鼻出血病人62例;,经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乐程鼻出应的吃康特点是护理设计的基的鼻出血可发生在鼻腔的任何部位,但以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多见,鼻咽静脉丛为鼻腔后部易出血处。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轻者涕中带血或点状滴血;重者大量出血,不易控制,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反复出血者可发生失血性贫血。引起鼻出血之因有…  相似文献   

11.
鼻出血是鼻腔、鼻窦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以前者为多见,多为单侧出血.可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也可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带血或倒吸血涕,重者可大量出血.多数出血可自止或自用卫生纸等物填塞后停止,出血不止者往往需采用鼻腔填塞术.对利特尔区及其附近可窥见区域内的出血可以通过鼻腔填塞术有效压迫出血点止血,对出血点不明确或只能大致估计出血部位的鼻出血,传统的鼻腔填塞术往往不能奏效,而需反复填塞或行后鼻孔填塞,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因此,传统的鼻腔填塞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鼻出血是五官科常见急症,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轻者涕中带血,常可自止;重者反复大量鼻腔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后者可称顽固性鼻出血。鼻腔的局部因素及全身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应采取不同的填塞方法。鼻出血的好发部位与鼻腔血管分布有密切关系,90%青少年出血好发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即黎氏区,在下鼻道外侧壁后方有鼻咽静脉丛和蝶腭动脉分布,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与老年人患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有关。我科2003年12月~2005年12月收诊鼻出血100例,针对不同的病因及出血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分析出血部位与年龄、高血压的关系及疗效.结果 鼻出血部位:下鼻道穹隆部56例,嗅裂区鼻中隔面46例,中鼻道后上部25例,不明部位5例.出血部位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39岁组以下鼻道穹隆部出血最为常见(70.3%),40~59岁...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鼻出血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难治性鼻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有明显的季节、年龄、性别和伴随疾病特征。结论:熟悉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运用鼻内镜可准确发现出血部位和局部情况,选择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及多发的急症之一~([1]),小儿及青少年鼻出血大多在鼻腔前端黎氏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鼻腔后部,其解剖部位为下鼻道后方静脉丛血管破裂出血。传统的方法为前鼻孔填塞,严重者需行后鼻孔填塞,由于止血时均有一定盲目性,而且鼻腔出血部位多较隐蔽,  相似文献   

16.
鼻出血是老年人临床上多见的症状之一,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及时判明出血部位,查清鼻出血原因是实施迅速有效止血的关键,同时恰当的止血处理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近10年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鼻出血患者600例,对其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鼻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现简述如下。 1 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 ①机械性创伤:引起鼻出血的一个常见的主要原因,如车祸、跌伤、拳击伤等,有时伤及骨性结构,也可造成出血。用手指挖鼻也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②手术损伤:原发性出血一般多为术中损伤血管未及时发现,或术中因应用肾上腺素暂时无出血现象,但药物作用消退后即发生血管扩张性出血。上颌窦根治术、鼻中隔矫正术后出血多在术后1周~2周发生,出血部位可能在下鼻道对孔黏膜创面及筛前动脉。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如误伤鼻后外侧动脉,可发生剧烈的动脉性出  相似文献   

18.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为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引起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两大类,可发生于鼻腔任何部位,多为单侧,亦可双侧,多为鼻中隔之黎氏区,因该处粘膜菲薄,血管丰富且靠近软骨,吻合支多,又处在鼻腔前部,易受到各种气体的刺激,使该处粘膜干燥,常发生粘膜血管破裂而出血。l临床资料l、l一般资料本组76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10~58岁,其中15~50岁者69例,占90.7%。病程(以开始鼻出血时间计算),1个月~34年。1.2临床症状出血部位大多为鼻中隔黎氏区,均为鼻腔前部出血,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出血患者的常见部位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根据不同出血部位,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结果:小于30岁的鼻出血患者占12.20%,30~50岁占34.88%,>50岁占52.91%;<30岁的患者常见出血部位是利特尔区;30~50岁的患者常见出血部位是中鼻道后上端;>50岁的患者常见出血部位是吴氏静脉丛。结论:鼻出血的高发年龄为大于50岁的患者,出血部位因年龄亦不相同,应根据出血部位合理选择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鼻出血为临床多见的急症,可单纯由鼻病引起,也可因全身疾病所致,依出血部位不同分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深部出血。鼻腔前部出血应用前鼻镜很容易发现,可直接治疗,疗效好。鼻腔深部出血部位深在,应用传统的治疗办法不易确定出血部位,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