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兰梅 《中原医刊》2004,31(12):26-27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它营养丰富.经济方便。我们在创建爱婴医院,支持、促进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多例乳头内陷的产妇。因无法正常哺乳而甚是苦恼。对这些产妇我们采用自制乳头吸引器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但在哺乳早期,由于部份产妇乳头缺陷(乳头平坦、内陷、乳头过小),以及因哺乳方法不正确而出现胀奶等现象,常使婴儿不能进行有效的吸吮而成为影响早期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降低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吸奶器因无刻度,不能掌握一定的负压,易损伤乳腺管;接触面大,对吸奶的量以及乳头外凸成型效果都不理想。我院从1997年1月开始自制吸乳器应用于临床,能有效促进乳汁的排出,消除胀奶,使乳头外凸成型快,保证了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现介绍如下。1材料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电动吸引器指引对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由于母乳喂养的问题一致是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生,护士和患者及家属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方法,直接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情况,于2013年1月我科引进医院用电动吸引器并从适应症,措施和收费给予了指引并要求医生和护士人人掌握并落到实处。结果:经过1年多的运做,效果良好,母乳喂养率排除传染病外基本能达到98%以上。结论:电动吸引器指引简单清晰,可操作性强,是医生,护士解决母乳喂养问题的一个好帮手,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在母要同室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乳头内陷的产妇,经采取相应措施,大部分产妇能顺利进行母乳喂养,但有少部分严重乳头内陷的产妇。其新生儿在出生后1~2周仍不能做到有效吸吮,需要挤出乳汁用杯子或勺子喂养新生儿,为母乳喂养带来不便,且产妇容易感觉信心不足,影响了母乳喂养。自2003年1月,我科对这部分产妇在哺乳时使用硅胶乳头,发现在保证有效母乳喂养的同时,还可使乳汁提前分泌。乳量增加,新生儿能早日顺利有效含吮,并且产妇感觉舒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乳头内陷的产妇54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哺乳,实验组将橡皮奶头套在内陷的乳头及乳晕上,使婴儿吸吮橡皮奶头达到母乳喂养的目的,观察并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结果对照组母乳喂养率(8.3%)显著低于实验组(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头内陷产妇母乳喂养中使用橡皮奶头,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产妇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36-138
目的对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时采用自制乳旁加奶器进行应用,实施护理干预手段,探索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未开奶产妇进行筛选出240例,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20例给未开奶产妇的婴儿用小杯、小勺喂哺,实验组120例给未开奶产妇的婴儿用自制一次性乳旁加奶器,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记录包括婴儿乳头错觉发生情况、吸吮初始时间、产后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充盈平均时间。并对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吸吮初始时间,产后开始泌乳时间,母乳充盈平均时间均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中乳头错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大幅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开奶产妇母乳喂养中采用自制乳旁加奶器,有助于促进母乳喂养,效果明显,且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注射器吸引疗法整复乳头内陷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满的乳房、挺拔的乳头是女性曲线美的重要特征.乳头内陷是正常乳头位置发生凹陷,不仅使乳房丧失美感,而且因乳头深陷于乳晕之中,其凹陷内常积存污垢,造成奇痒、湿疹或炎症,严重者导致乳管内乳头状瘤或导管瘤、出现异味,甚至不能哺乳,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抑及生活上的不便.我科近3年来应用双注射器吸引疗法整复先天性乳头内陷患者22例,共41只乳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乳头内陷母亲的母乳喂养率。方法对120例乳头内陷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效果观察。实验组60例,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的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母乳喂养法。观察产后2~5d的母乳喂养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婴儿的满足感、母亲的喂奶感受及母乳喂养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乳头内陷剖宫产产妇采用改良婴儿奶嘴协助母乳喂养优于传统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5月~2004年1月期间,我所试制了一种简易负压吸引器在门诊应用于常见外科感染,经32例浅部脓肿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分娩的120例产妇,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作为对照组,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作为观察组,各6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哺乳体位正确率(96.67%)、含接姿势正确率(93.33%)、挤奶手法正确率(95.00%)、乳房按摩手法正确率(91.67%)及母乳喂养率(78.33%)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产妇对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现状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78例孕产妇进行产前母乳喂养认知、产后喂养行为调查及母乳喂养认知和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产前母乳喂养认知调查中,孕妇母乳喂养知识整体认知不足,其中按需哺乳、挤乳及母乳保存、母乳喂养充足指标的认知最为欠缺。产后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当前乳汁量、哺乳后婴儿反应、每日哺乳次数、每次哺乳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是母乳喂养认知的危险因素,产次是母乳喂养认知的保护因素(P<0.05),胎数、家庭收入是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产次、社会支持是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不足,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及纯母乳喂养受到文化程度、生育史、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应加强孕妇科学喂养知识宣传和普及,改善母乳喂养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超声吸引刀断肝法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科14例腹腔镜肝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腹腔镜肝切除均获成功,无1例因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220min,平均156min;术中出血80~300ml;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肝切除安全可行,术中联合使用超声刀和超声吸引刀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预防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20例膀胱内血凝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早期行局麻下清除血块,将腹腔镜吸引器用已将尾端剪去的橡皮塞封住,制备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并应用改进的腹腔镜吸引器处理膀胱内血凝块,观察改进后腹腔镜吸引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与结论:经改进后的腹腔镜吸引器清除膀胱内血凝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哲福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48-2252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至2008年收治的700例乳头溢液患者诊断、治疗资料,比较乳管内窥镜与B超、溢液涂片等对乳管内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结果:内镜检查700例乳头溢液患者,在乳管内窥镜明确诊断病变并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患者中,乳腺癌10例,乳头状瘤70例,乳管炎症或乳管扩张共7例。乳管内窥镜发现病变的敏感性为100%,对乳腺导管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0%(8/10)。超声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3.22%。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67.82%,乳管灌洗细胞学诊断乳管内病变的敏感性为87.36%。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乳管内窥镜结合乳管灌洗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效率,而且,乳管内窥镜有助于减少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切除的数量和范围。然而,它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指导、导管内疾病治疗性的切除以及降低高危妇女患癌风险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相似文献   

16.
乳管内视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了解乳管内视镜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年10月至1998年8月在我院门诊开展的180例乳管内视镜检查的表现、临床和随访结果,评价其诊治效果。结果 180例乳头溢液患者中,导管扩张症者74例,乳头状瘤者79例,乳头状瘤病者6例,导管内癌3例,导管炎症14例,其他4例。随访发现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癌、导管炎症乳管内视镜的诊断率分别为88.9%、9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溢液疾病在乳腺导管造影术中的影像学表现,明确其检查的必要性。方法49例乳腺溢液性疾病患者全部同时做普通钼靶摄片及乳腺导管造影摄片,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结果表现的分类,导管造影无明显异常5例.占10.2%;单纯性导管扩张者7例,占14.3%;导管扩张伴炎症8例,占16.3%;导管扩张伴乳腺增生16例,占32.7%;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占16.3%;导管癌5例,占10.2%。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检查能够增加溢液性乳腺病的阳性检出率乳腺导管造影术对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改良导管切除术成功治疗乳头溢液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华  王毓明  李敏华  李明 《河北医学》2004,10(10):890-892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手术治疗方法。使手术范围更局限准确,减少复发率。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37例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7例乳头溢液患者中。除4例乳腺恶性肿瘤外,均接受乳腺病变导管切除及相应部分小叶切除,术中均找到病灶,术后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导管切除术在治疗乳头良性溢液疾病中是一种损伤小、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88-90
目的 探讨自制圈套器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胃肠外科2015 年6 月~2017 年6 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97 例,其中自制圈套器组85 例,Hem-o-lok 组112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梗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自制圈套器组(43.71±5.54)min:Hem-o-lok 组(42.29±5.34)]min、术中出血量[自制圈套器组(11.60±2.44)mL:Hem-o-lok 组(11.00±2.56)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自制圈套器组(10.01±2.27)h:Hem-o-lok 组(9.60±2.32)h]和住院时间[自制圈套器组(5.19±0.95)d:Hem-o-lok 组(4.99±0.85)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自制圈套器组2 例(2.35%):Hem-o-lok 组3 例(2.68%)]、腹腔脓肿[自制圈套器组1 例(1.18%):Hem-o-lok 组2 例(1.79%)]、肠梗阻[自制圈套器组3 例(3.53%)院Hem-o-lok 组5 例(4.46%)]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圈套器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