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因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患者22例(23眼),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全部22例(23眼)患者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手术有效率10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手术治愈率高,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对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探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63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23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40例,术后随访3-6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无显著差异(χ~2=1.941,P>0.05)。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内窥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口术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靠方法。前者手术视野大,便于解剖结构辨认与手术操作,易广泛应用;后者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少,微创术后反应及疗效好,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 将慢性泪囊炎患者80例(80眼)纳入前瞻性单盲研究,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布地奈德组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3个月,对照组应用生理性海水喷鼻3个月。比较2组手术疗效、Lund-Kennd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6个月时,布地奈德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2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术前,布地奈德组Lund-Kennd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 20%,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更高、术后出现吻合口粘连、肉芽肿的概率更小,且不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22例(23眼)因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全部22例(23眼)患者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治愈18例(19眼),占82.6%;好转4例(4眼),占17.4%;无效0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手术治愈率高,具有满意的疗效,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雷德荣 《微创医学》2014,(5):665-666
目的探讨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泪囊炎患者96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48眼)。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以及泪囊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2.68±5.42)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7.94±5.73)min(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3/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0%(P0.05);预后半年内观察组泪囊炎复发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6/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的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26±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肿胀、复发性阻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优于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的差别。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on disc,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内容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采用RevMan5.1.0进行统计学分析,二分类变量以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95%CI)为分析统计量。结果共计12篇文献1301眼纳入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愈率差异(OR=1.38,95%CI:0.98~1.92,P=0.06)、有效率差异(OR=1.52,95%CI:0.89~2.60,P=0.12)、无效率差异(OR=0.65,95%CI:0.38~1.11,P=0.12)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将取代传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对2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用小号乳突咬骨钳扩大骨孔、凡士林油纱填压后瓣、鼻黏膜瓣单瓣缝合,术后麻黄素滴鼻剂滴鼻。结果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92%,效果满意。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注意手术中操作技巧及术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0例(32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另选取同期100例(10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87%,对照组治愈率为7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置管鼻内窥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患者 1 2 6例 ( 1 4 4眼 )随机分为 2组 :鼻内径路组 ( 64例、74眼 ) ,行鼻内窥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 ,术后不置管 ;颜面径路组 ( 62例、70眼 ) ,行传统颜面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结果 :术后 6个月随访 ,鼻内径路组治疗有效率 95 .9%,颜面径路组有效率 92 .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但不置管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者颜面不留瘢痕 ,并发症少 ,术后不置管避免了闭孔。结论 :不置管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优于传统颜面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江剑桥  朱荣飞  杨何 《西部医学》2013,(11):1660-1661,166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技术在鼻腔泪囊吻合术后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3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技术进行治疗,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 23例病人术后均无明显溢泪及溢脓症状发生.中鼻道无粘连,鼻泪管冲洗通畅,泪道中鼻道开口情况良好.结论 术后内窥镜下的中鼻道清理,能有效地清除术后可能产生的痂壳及瘢痕粘连,减少盲目操作带来的不必要损伤.从而达到保持泪道畅通、减少复发、确保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8眼丁字形泪囊鼻腔吻合术,其中6眼追踪观察廿年获得完全治愈;1眼观察6个月效果良好 1眼愈后不详。同时对主要手术步骤做了介绍,鼻粘膜瓣环钻法改用十字切开法更易于吻合。  相似文献   

13.
对17例人工绝育后曾行输卵管复通手术失败病例,进行再次显微输卵管复通手术,经随访二年以上,宫内妊娠率41.18%(7/17)。手术后成功率与输卵管吻合部位有关,峡部与壶腹部吻合效果最差。作者指出再次显微输卵管吻合手术对由于原吻合部位闭锁病例有一定的价值。但需慎重考虑如何提高初次吻合术质量、防止术后粘连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鼻通气的测量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计算出鼻呼出气流范围的准确面积,并以此将鼻通气程度划分为不同等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半定量的鼻通气程度的测定方法。本文对鼻腔压力检查的进展作了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收集比较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合计1207例患者;所有的研究均是前瞻性研究,均未采用盲法,Jadad评分4分的8篇,3分的3篇。各研究间无显著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11个研究报道了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1.07,95%可信区间0.67~1.73,P=0.77)。10个研究报道了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率,环形吻合器吻合组吻合口狭窄率高于手工吻合组(优势比2.20,95%可信区间1.54~3.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研究报道了侧侧吻合方法,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环形吻合器吻合及手工吻合。7个研究报道了术后住院死亡率(优势比1.29,95%可信区间0.59~2.85,P=0.527),不同吻合方式间术后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不同吻合方式(手工吻合、器械端侧吻合和器械侧侧吻合)对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死亡率无显著影响,但环形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较手工吻合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4-77
目的比较分析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鼻中隔缝合治疗,B组予以鼻腔填塞治疗,采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评估鼻内镜、鼻窦CT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症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量表得分,A组患者的鼻塞得分(0.92±0.25)分、头痛(1.75±0.47)分、鼻部疼痛(1.36±0.28)分、流泪(0.44±0.11)分、耳鸣/耳闷(0.52±0.17)分、吞咽困难(0.61±0.20)分、睡眠困难(0.98±0.25)分、术后清理鼻腔时疼痛不适感(1.72±0.39)分,各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鼻腔渗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鼻粘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中隔缝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较鼻腔填塞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6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实施鼻中隔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鼻内窥镜进行69例鼻中隔矫正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病人,鼻中隔偏曲均得到矫正,效果良好,无1例鼻中隔穿孔。结论:鼻内窥镜应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间抽除鼻腔凡士林纱条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三种不同时间抽除鼻腔凡士林纱条后鼻出血及粘膜损伤情况的前瞻性比较,指导临床选择早日抽除凡士林纱条的必要性。方法将194例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鼻出血的病人按抽除时间随机分为三组:12h组;24h组;48h组;对各组在去除纱条后4h,4~24h,24~48h时段中再出血量、出血人数及鼻粘膜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在各时段再出血量及出血人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鼻粘膜损伤方面:48h组较12小时组有明显差异(P〈0.05)。去除填塞物后再出血多发生在1h内,24h后再出血发生率低。结论对于填塞12h内无明显出血病人给予早日抽除填塞物是可行的、必要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减小由填塞物带来的痛苦和对鼻粘膜的损害,迅速恢复鼻腔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可降解环(BAR)进行结肠吻合的手术技巧。方法应用BAR27例行结肠切除术的患者行结肠吻合,46例手工吻合,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吻合环吻合组患者全部成功吻合,手工吻合组出现1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涨改善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BAR行结肠吻合,操作简单方便、吻合可靠,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单层缝合的临床可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单层缝合在胃肠道吻合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照年龄、性别、体重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其中A组行单层间断缝合,B组行双层缝合(胃肠的端端吻合),并于术后2、4、7d作吻合口的内径,压力测试实验及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切片观察新生肉芽组织的生成情况。结果A、B两组之间的吻合口漏与狭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的吻合口的耐压、壁厚、内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吻合术均无吻合口大出血。结论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安全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单层缝合组的肉芽组织生成早,愈合快,并且节约了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故为一种安全、可靠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