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芪苓配方颗粒降尿酸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芪苓配方颗粒高剂量组(9.6g·kg-1·d-1)、中剂量组(4.8g·kg-1·d-1)、低剂量组(2.4g·kg-1·d-1),别嘌醇组(10.5mg·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腺嘌呤联合腹部皮下注射氧嗪酸钾制备大鼠尿酸性肾病模型,连续造模2周。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及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2周。分别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尿素酶法、尿酸酶法测定其血清肌酐、尿素、尿酸,化学比色法测定肝脏黄嘌呤氧化酶,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组织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OAT1)、尿酸盐转运体1(URAT1)、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芪苓配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降低[(107.80±9.27)μmol/L、(119.31±10.63)μmol/L、(129.41±9.27)μmol/L比(178.00±10.84)μmol/L,P<0.01];复方芪苓配方颗粒高、中剂量组血清肌酐、尿素水平显著降低[(51.00±5.30)μmol/L、(57.65±10.36)μmol/L比(101.67±9.84)μmol/L,(12.43±1.09)μmol/L、(18.37±2.41)μmol/L比(29.35±4.59)μmol/L,P<0.01];复方芪苓配方颗粒高、中剂量组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明显降低[(38.38±3.85)U/L、(39.09±4.39)U/L比(45.90±5.02)U/L,P<0.05];复方芪苓配方颗粒高剂量组肾脏OAT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636786.94±46980.65)比(330652.32±36608.14),P<0.01],且其高、中剂量组OCT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698162.61±24727.35)、(668148.15±39230.42)比(462729.95±34117.12),P<0.01],URAT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33202.67±2481.30)、(63795.48±5177.65)比(159163.58±16016.05),P<0.01]。结论复方芪苓配方颗粒能降低尿酸性肾病模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尿酸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上调大鼠肾脏OAT1、OCT2水平,下调URAT1水平,从而抑制尿酸生成、并通过增加尿酸盐的分泌及降低肾脏尿酸盐重吸收能力促进尿酸排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吴门三黄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为其临床合理应用及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和吴门三黄汤组,共4组(n=20)。除空白组外以腺嘌呤(100 mg/kg)+乙胺丁醇(250 mg/kg)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连续21 d(ig,qd,am)。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苯溴马隆组和吴门三黄汤组分别给予10 mg/kg混悬液和6.3 g生药/kg汤剂,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双蒸水。连续42 d(ig,qd,pm),分别于第21、42天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和以生化法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对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HE染色检查,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组织中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e anion transporter1,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和3(Anion transporter 1,OAT1和Anion transporter 3,O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1、42 d SUA、XO和Scr均显著升高(P0.001),肾脏组织URA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OAT1和O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肾脏组织功能损伤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苯溴马隆和吴门三黄汤组均能在第21天和42天显著降低SUA、XO和Scr水平(P0.001或P0.01),同步降低肾脏组织URAT1蛋白表达以及升高OAT1和OAT3蛋白表达(P0.001),并改善肾组织病理性改变。吴门三黄汤组与苯溴马隆组作用接近。结论:吴门三黄汤能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SUA和调控肾组织中URAT1、OAT1和OAT3的正向表达,减轻肾脏损伤程度,可能是其降低尿酸及防止靶器官损害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秦艽抗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测高尿酸血症大鼠24 h总尿量和尿酸排泄量,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来检测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阴离子转运蛋白OAT1、OAT3、URAT1蛋白表达及变化探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秦艽能够降低大鼠血尿酸、增加大鼠24 h尿量和尿酸排泄量。结论:秦艽抗大鼠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是通过降低模型组大鼠URAT1的蛋白表达,现提高OAT1、OAT3的蛋白表达来实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玉米须总黄酮(TFCS)抗大鼠高尿酸血症(HUA)及肾脏保护的价值。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和TFC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250 mg/(kg·d)乙胺丁醇和100 mg/(kg·d)腺嘌呤的混悬液灌胃14 d,构建大鼠HUA模型。造模后别嘌呤醇组给予50 mg/(kg·d)别嘌呤醇,TFC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1.0、2.0 mg/(kg·d) TFCS灌胃14 d。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和体重;检测大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及尿液中UA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尿酸转运体1(URAT1)蛋白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葡萄糖转运体9(GLUT9)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萎靡、排尿增多;血清UA、Cr、BUN、XOD水平升高,尿液UA水平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边界模糊,细胞肿胀变性,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URAT1蛋白和GLUT9 ...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OAT3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状态下Wista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尿酸血症组,高尿酸血症组饲以高酵母饲料并给予腺嘌呤100 mg/(kg·d)灌胃,定期监测大鼠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O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第14天,高尿酸血症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5.00,P<0.01);高尿酸血症组OAT3的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299,P<0.01),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3.337,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OAT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OAT3可作为研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清利湿热方(土茯苓、车前子、茯苓、菊苣、葛根、川牛膝)降低高尿酸血症湿热内蕴证大鼠血尿酸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灌胃氧嗪酸钾,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并复合隔天灌胃油脂或酒,自由饮用蜂蜜水(100 g/L)复制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将SD大鼠按体质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妙丸组(1.2 g/kg)、清利湿热方低剂量组(1.25 g/kg)、清利湿热方中剂量组(2.5 g/kg)、清利湿热方高剂量组(5.0 g/kg),每天上午造模,下午给药,连续30 d。分离血清,取肝、肾,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IgG、IgM、NO、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6-酮前列素F1α(6-keto-PGF1α)含量,肝脏组织Na+-K+-ATP酶含量,肾脏组织中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2(ABCG2)及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蛋白表达量,肾脏组织ABCG2、UR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mRNA表达量,胃组织水通道蛋白...  相似文献   

7.
陈敢  李慧娟  梁鸣  周姗姗  李雯  傅君舟 《广东医学》2012,33(10):1390-1393
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致大鼠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氧嗪酸和尿酸合用造模,别嘌呤醇组同时给大鼠别嘌呤醇灌胃治疗,于2、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收集24 h尿量并测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各组肾脏组织切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Scr明显降低(P<0.05),TGF-β1与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断UA生成、降低UA水平、减少U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的损害、抑制或延缓肾组织病变和肾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双金 《西部医学》2016,28(12):1648-1651+1657
目的 考察茯苓水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体1(rURAT1)、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rOAT1)和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rOCT2)表达的影响,探讨茯苓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机制。方法 将右侧肾脏摘除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阳性对照组,茯苓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28d,实验期间定期检测血尿酸和血清肌酐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rURAT1、rOAT1和rOCT2的表达。结果茯苓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模型组大鼠明显降低; 肾脏组织中rOAT1和rOCT2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升高,而其rURAT较模型组大鼠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茯苓水提物通过调节肾脏组织中rURAT1、rOAT1和rOCT2的表达,从而发挥促进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排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在高尿酸血症致大鼠肾损害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非布司他的干预疗效.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高尿酸血症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干预组);氧嗪酸联合尿酸诱导制作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给予非布司他进行干预,分别于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水平,免疫组化及R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10 mg/(kg·d))、复方茶高、中、低剂量组(10 g/(kg·d))、3.33 g/(kg·d)、1.11 g/(kg·d))。末次给药1 h后,取尿液,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UP),脲酶法检测尿液尿素氮(UUN);眼眶取血,采用酶比色法检测尿酸(UA)含量,脲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取肾组织,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含量,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中UP、UUN、UA、BUN、IL-6、URAT1、GLUT9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P<0.05),肾组织结构正常。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中UP、UUN、UA、BUN、URAT1、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ricacid,U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别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别嘌醇模型组、汉防己甲素低剂量模型组和汉防己甲素高剂量模型组,每组8只。用腺嘌呤(200mg/kg)与氧嗪酸钾(250mg/kg)联合饲喂酵母饲料(10g/kg)的方法构建高尿酸血症的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造模成功后,从第8天起,每天下午给予别嘌呤模型组大鼠灌胃别嘌呤醇(40mg/kg),汉防己甲素低剂量模型组、汉防己甲素高剂量模型组分别灌胃16mg/kg和32mg/kg汉防己甲素,空白对照组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每周采集大鼠血液检测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血尿素氮(blood uric nitrogen,BUN)水平,处死后取肝脏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结果 干预1周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U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造模成功。与高尿酸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和别嘌呤醇结合泼尼松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60例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碳酸氢钠1.5g/d和别嘌呤醇0.1g,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尿酸、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GFR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8周后Scr、UA、24h尿蛋白定量、TC和LDL低于对照组,GF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碳酸氢钠和别嘌呤醇结合泼尼松治疗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肌酐和血尿酸,改善蛋白尿情况和肾小球滤过率,同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第一阶段50岁以上的男性3061名、女性7338名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老年人血尿酸(UA)水平与血脂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在男性(UA> 420 μmol/L)为32.5% (996/3061),女性(UA> 360 μmol/L)为31.5%(2310/7338).高尿酸血症者无论男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其TC、TG和LDL-C水平均较血尿酸正常者升高(均P<0.01).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腹围、体重指数、舒张压、收缩压等潜在混杂因素并按4分位法分组,UA水平仍与TC、TG和LDL-C水平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UA水平与TC、TG和LDL-C水平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UA水平的升高与TC、TG、LDL-C的升高及HDL-C的降低相关,临床控制高尿酸血症可能对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别嘌醇被认为是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有效药物,但是别嘌醇对于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时期治疗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别嘌醇可以有效保护肾脏,但是由于可能会出现肾功能损伤而被限制使用。目前,益生菌已被证明可以有效降解尿酸(UA)。目的 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出益生菌,分析其对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的疗效。方法 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采集中国不同省份地区的18种传统泡菜,从不同种类的泡菜中分离出乳酸菌,首先通过双氧水(H2O2)、HE染色后镜检进行初步确定,随后筛选出具有降核苷,对酸性、胆盐、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耐受性、黏附性良好的功能性乳酸菌,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并最终应用于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S12菌株干预组、别嘌醇干预组,各10只。在第0、10、20天测定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18种泡菜中分离出14株乳酸菌,其中S1、S5、S12、S14作为候选菌株。因S12菌株提纯度最高,因此以此进行动物阶段实验。第10天时,四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时,四组UA、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组、S12菌株干预组、别嘌醇干预组UA、BUN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第20天时,四组UA、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模型组、S12菌株干预组、别嘌醇干预组UA、Scr、BUN水平均高于正常组,S12菌株干预组UA、Scr、BUN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别嘌醇干预组UA水平低于模型组和S12菌株干预组,BUN水平低于模型组、高于S12菌株干预组(P<0.05)。结论 益生菌对高尿酸血症肾功能损伤时期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海南汉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人尿酸盐转运子URAT1基因rs893006多态性的相关性,并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作为高尿酸血症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水平,以及rs893006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情况、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血尿酸水平及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MI)、肌酐(Cre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rs893006的GG型、GT型、TT型频率分别为53.0%、40.0%、7.0%,对照组分别为55.0%、35.0%、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型个体的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型、GT型个体的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Crea、TG、LDL可能为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海南汉族男性高尿酸血症与URAT1基因rs893006多态性显著相关,BMI、TG、Crea、LDL可能为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血清尿酸(UA)水平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5632例体检人群的血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e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8项生化指标,并分析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HUA)的危险因素。结果体检人群HUA的患病率为36.24%(5665/15632),男性HUA患病率是女性的2.2倍。UA水平、HUA患病率在不同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HU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J”形曲线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水平与年龄、FPG、TC、TG、LDL-C、Urea和Crea呈正相关(P均〈0.01),与HDL-C、性别呈负相关(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HDL-C和女性是HUA的保护因素,TG、LDL-C、Urea和Crea是HUA水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C和HDL-C是HUA的保护因素,性别、TG、LDL-C、Urea和Crea是HUA的危险因素。结论总体检人群UA水平随年龄增长呈“J”形曲线变化。TC、TG、LDL-C、Urea和Crea是HUA的危险因素,而HDL-C、女性是HUA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血脂代谢、自由基氧化损伤和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8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黄芪注射液组,每组20只。 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给予高糖高脂饮食,8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1次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黄芪注射液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第17周开始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2 mL•kg-1,4 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Ualb)、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尿蛋白排泄率(UAER)和肌酐清除率(CCr),检测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TC、TG、LDL-c、MDA、UAlb、BUN、SCr和UAER升高(P<0.05或P<0.01),HDL-c水平、SOD和GSH-Px活性、CCr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肾组织MDA水平,UAER和血清UAlb、BUN、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和GSH-Px 活性及CCr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黄芪注射液能纠正2型糖尿病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抵抗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2例病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单纯性脑卒中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无明显差别,而血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则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2和0.009)。结论 低HDL血症是男女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尿酸血症则是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脂质(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治pSS患者8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pS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体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免疫球蛋白(Ig)、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并根据血脂情况把pSS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利用统计软件检验2组之间的差异,观察pSS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并分析血脂异常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SS患者的TG、TC、HDL、LD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血脂异常组ANA(抗核抗体)升高、RF(类风湿因子)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分别占69.35%、66.13%、23.46%,与血脂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高血脂发生率为76.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ESR(r=-0.37,P=0.03)呈负相关,TC、TG、LDL-c与ESR无明显相关性(P>0.05);TG、TC、HDL-c、LDL-c等和CRP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干燥综合征血脂异常发生率为76.54%,且与病情活动度指标血沉密切相关,这可能增加pSS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