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考察《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配伍应用芍药的61首经方(56首原方,5首加减方)及126条相关条文。通过对经方剂量、比例、配伍、病位主症的分析,认为:经方中芍药为白芍;白芍并非补血药,其益阴补血的功效是通过配伍实现;经方中"分"为计量单位;芍药在丸散汤中的常见用量;经方中芍药主治的症状包括四肢挛急、腹痛、烦满、下利、小便不利等。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部位与症状随之变化,常见配伍有桂枝、附子、甘草、柴胡、黄芩、枳实、当归、茯苓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出发,探讨血痹证治及病传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方法]基于《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原文,旁参《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神农本草经》等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血痹证治机制,挖掘血痹与相关疾病的病传脉络,拓展血痹理法的应用范围。[结果]《内经》详论营卫理论,强调营卫血气本源为一,化用有别;仲景重视营卫辨证,善以脉症候营卫病机,同时审查表里三焦,明辨病传机要。基于营卫理论,血痹在病机上属太阴中风病传,以营弱卫虚为基础,治以宣通阳气、和营通痹;在病传层面,根据营卫三焦之损益,血痹可病传上焦之肺痿、胸痹,中焦之虚劳、寒疝,下焦之妇人杂病等诸疾,其治法方药皆从桂枝汤衍化。[结论]运用营卫理论可以帮助理解血痹证治机制,完善血痹病传相关疾病的理法脉络,有助于拓展相关疾病的辨证思路与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方中芍药药证进行探析.方法: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芍药的条文及方剂,进行比较归纳鉴别分析.结果:芍药的药证主要体现在缓解挛急和疼痛的治疗,其次尚有蠲除血痹、化癓瘕坚积、调和气营、通利小便、调理大便的功效.通过和其他药物配伍,可以加强其主证和次证的相关疗效.不适宜用芍药的情况:虚寒下利、胸闷、咽痛.结论:经方中芍药的应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以麻黄和石膏为主要配伍的经方进行分析,归纳麻黄与石膏的主要配伍规律。认为麻黄与石膏既可相互制约,又可相互为用,通过剂量的调整和方中其他辅助药物的加减变化,二者配伍应用可以实现发汗清热兼顾、以发汗为主和以清热为主等不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仲景用芍药止痛的配伍规律探讨帅在芬(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张仲景芍药配伍规律止痛综观《伤寒论》,全书113方,有30方用芍药;《金匮要略》全书205方,有33方用芍药。其用药的次数仅次于甘草,桂枝,大枣和生姜。芍药之用有三:一是养...  相似文献   

6.
详查配伍应用半夏的47首经方、相关77段条文,通过考据药物的应用,认为经方中均选取生半夏,反复热水烫洗后煎煮或伍之蜜、姜汁可达到安全用药的要求。通过对经方比例、病位主症的分析,总结出以下规律:1)半夏主要功效是"下气",配伍他药调畅气机。2)半夏主治病位多在脾胃肠、肺。3)治本为主者,半夏用量多于生姜,治标为主或标本同治者生姜用量多于半夏。4)与乌头、附子相反只是相对而非绝对。5)半夏治痰饮不必拘于寒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代表方剂药对配伍的探讨分析,研究仲景药物运用及其配伍规律,以便更有效地指导经方在妇科临床的应用。运用中医文献研究的方法,参考古今医家本草及方论名著,广泛吸收各家研究成果,以中药药性药效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病证病机,深入分析药对配伍关系。研究发现本篇制方特色,诚如徐忠可所说:"仲景妊娠病凡十方,而丸散居七,汤居三,盖汤者荡也,妊娠当从安胎为主,则攻补皆不宜骤,故缓以图之耳。"本篇代表方剂配伍,着重在调理气血、调理津血及调理肝脾。妊娠养胎之要,首重肝脾,肝脾阴阳调和,则生机勃然。  相似文献   

8.
芍药除血痹的功效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分析古今中医临床应用芍药(赤、白芍)治疗风湿痹证的组方和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提出“除血痹”是芍药的重要作用之一。芍药通过配伍能发挥如下功效而用于各种痹证:除痹止痛,和营缓急;除痹止痛,养血补肝;除痹止痛,柔肝舒筋;除痹止痛,酸寒佐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探讨“麻黄—石膏”配伍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麻黄—石膏”经方药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黄—石膏”配伍经方中甘草、麻黄、石膏是核心药味配伍组合;药味以温性为主,寒性次之;五味以辛、甘味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症状涉及两大症状群,一为发热、恶风、汗出、脉浮、喘为核心的症状群;二为身肿、身黄、脉沉、小便不利为核心的症状群;麻黄与石膏配伍剂量比例变化随病机变化而改变。[结论] “麻黄—石膏”经方病邪分无形与有形,且两者多混杂出现;“麻黄—石膏”经方病机围绕肺之宣肃功能的改变;“麻黄—石膏”配伍用药以麻黄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中配伍应用黄芩的25首经方及相关的37段条文,通过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探讨经方中黄芩的应用规律.发现经方中黄芩的用量多为41.4 g,最大用量220.8 g,最小用量6.9 g.黄芩在经方中主治证候主要包括痞满、热、呕吐、烦、下利、出血等,治少阳病及其兼证、变证.黄芩性味苦寒,脾...  相似文献   

11.
从用法用量、主治证候、配伍规律三方面,考据《伤寒杂病论》18首含石膏经方相关原文,提出:①经方中石膏入汤剂,用量4 g至240 g不等,不拘于其质重而取大量。量大至“一斤”,取石膏清透热邪之用,需配伍粳米,煎煮以“米熟汤成”;②原文多提示有“热”“咳”“喘”“汗”“渴”“烦”等,然此并非皆为症状,且原文亦提示有“无大热”“不渴”“无汗”,提示相关经方主治证候的复杂性,不可简单地对症用药;③石膏与麻黄配伍见于11首经方。重用麻黄,意在发越水湿;更伍桂枝,有发汗散邪之功;更伍杏仁,可宣降肺气以止“咳”“喘”;更伍生姜,用于“风水”“风气”“微风”等邪郁在表之证。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基于阴阳失衡、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病机、证治分型及经方治疗。[方法]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溯源“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寒热错杂病因病机的演化过程,并汇通中西,充分认识西医抗肿瘤多元治疗进一步对机体阴阳、寒热平衡的影响,以《伤寒论》为指导,运用八纲及脏腑辨证探讨其经方论治,并以临床验案佐证。[结果] 恶性肿瘤病机冗杂,临床表现多具有矛盾性和寒热错杂的特点,辨治颇为棘手,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本源,从阴阳、寒热失调认识并辨治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开寒热错杂辨证论治之先河,通过参悟仲景思想,认为治疗上可从清肺温脾、清肝温肾、清温中焦、清肠温肾等立法,代表经方包括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所附肺癌放疗后放射性皮炎验案,其证型归属于脾阳亏虚夹痰热蕴肺之证,治以上清肺热,下温脾寒,方予麻黄升麻汤加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阴阳失衡、寒热错杂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病机及临床表现,临证中常运用经方治以寒温并用、平调阴阳,患者多有获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朱彩凤教授古方今用治疗肾脏病经验.列举了补阳还五汤、三才封髓丹、举元煎三首古方治疗肾脏病的临床应用,总结朱教授临证运用古方辨治肾脏病的特点有二:审病为先,辨证为主,注重微观辨证;习古方,应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所治.  相似文献   

16.
经方合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经方合用的相关条文及历代名医名家运用经方的相关文献,探析经方合用的原因、合用原则、合用的形式及历代医家运用经方合用的典范,结合自己临床上经方合用的经验与体会,探讨仲景经方合用的思想,为临床经方合用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经方起源考     
从考古发现和史料出发,分析了《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成书时间,发现两书均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时,且前者成书可能还稍晚于后者。经方起源于古单方,于汉代获得空前发展而形成,成熟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8.
《伤寒杂病论》为诊治传染性疾病并杂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根据张仲景学术思想,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按常见病症分类辨证用药。发热:寒湿郁肺证推荐处方葛根加半夏汤;湿热侵肺证推荐处方小柴胡汤合麻杏薏甘汤;疫毒闭肺证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和大柴胡汤合白虎加人参汤。咳痰:痰热壅肺证推荐处方越婢汤合小陷胸汤合苇茎汤;痰湿阻肺证推荐处方小青龙汤合五苓散。喘息,实喘:寒水射肺证推荐处方射干麻黄汤合苓桂术甘汤;虚喘:肺肾气虚证推荐处方附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大便秘结:实秘推荐处方大承气汤;虚秘推荐处方麻子仁丸合百合地黄汤合枳术丸。神昏:阳闭推荐处方白虎汤合大承气汤;阴闭推荐处方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脱证推荐处方四逆汤合人参汤。  相似文献   

19.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史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心血管病证,不仅仅从心论治,还从脾、肾、肝胆等脏腑角度入手,治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