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黄帝内经》指出了一天阳气的变化规律,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个规律作息。《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  相似文献   

2.
东垣曰:"夫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大抵圣人立法,且如升阳或发散之剂,是助春夏之阳气,令其上升,乃泻秋冬收藏殒杀寒凉之天地之气,以升降浮沉,乃从四时,如治病,不可逆.故经云:顺天则昌,逆天则亡".东垣先生治病,主张升举发散以助阳气之升腾,以为阳气宜升.我个人以为用药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升降共存、上下相争的矛盾争力,而不是单纯的升或降.人体犹如一座楼阁,气血的上下流通正如电梯,既要满足上楼人的需要,又要满足下楼人的需要,当气血的上下运动受到阻滞,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而出现各种病症.  相似文献   

3.
"扶阳是真理,八法不可废"是李可老中医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思想的阐释,强调了先天真气乃生命之本原,即郑钦安所言"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故临证当以扶阳为根本。扶阳之"阳"不单指阳气,还包括了由先天真气所化生的气血精津液。而人气机之升降浮沉乃一气周旋之圆运动,万千法门,不离根本,只要能恢复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便可达"扶阳"之意,故八法不可废。本文通过学习内经原文,结合李可老中医及吕英教授的学术思想,并附临床病例,阐析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4.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盛,则神明灵通变化,筋脉运动便利,而百病不生.若阳气去,则神明乱,筋脉硬,为危为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生理功能的完成更离不开阳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针灸流派中,偏重灸法治疗是最大的一个流派,又称重灸派.由于使用灸法能振奋人体的阳气,而阳气足就能使人体的机能达到正常和平衡,所以《扁鹊心书》谓:"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加强必毙伤";"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阳气不绝,性命坚牢"."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疲备,动作艰难,盖人有一吸气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随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亦".  相似文献   

6.
十二时辰养生法,就是按照一日二十四小时太阳运转的节律来养生. 在祖国古典医学著作中,很多医家不仅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还提出应根据一日中十二时辰阴阳的变化来休养生息.《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说,在一天之中,阳气的盛衰是不同的,早晨阳气生,中午阳气盛,夜晚阳气虚.  相似文献   

7.
<正>《黄帝内经》在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中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强调养生防病的核心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阳气是人的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保护好阳气,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体康健。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能听,溃  相似文献   

8.
面瘫一证,世人多用镇静之品,而王士福教授根据面瘫的病因病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本证有独到见解。认为此证乃因风邪外袭,阳气不升而致,故宜升阳疏风,治在阳明经。阳明乃多气多血之府,阳明经走于面,其气不升故而面瘫,并且强调用药切忌蛇,蝎,牵正散之类,以免更抑制阳气的升发。  相似文献   

9.
扶阳理论临床应用的首要之义在于温补,而其奏效精要在于温通,即“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恶性肿瘤多由于体内阴阳失调而致气血瘀滞,蓄毒不流,乃整体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故在论治时需考虑肿瘤内阴外阳的属性。本文从“固护阳气”和“宣通阳气”两个角度探讨扶阳理论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临床运用,对明确恶性肿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扶阳是真理,八法不可废"是李可老中医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思想的阐释,强调了先天真气乃生命之本原,即郑钦安所言"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故临证当以扶阳为根本。扶阳之"阳"不单指阳气,还包括了由先天真气所化生的气血精津液。而人气机之升降浮沉乃一气周旋之圆运动,万千法门,不离根本,只要能恢复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便可达"扶阳"之意,故八法不可废。本文通过学习内经原文,结合李可老中医及吕英教授的学术思想,并附临床病例,阐析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1.
傅杰英教授根据"圆运动"的理论,总结出"因时配穴"的针灸临床思路."因时配穴"主要是根据人体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和手法,即春夏季针灸的原则是使阳气"生而毋伐,长而毋亢",临床多采用井穴放血、膀胱经刮痧等促进阳气宣达以泻热,同时配合温针灸气海、关元等穴以助阳出表;秋冬季的针灸原则是使阳气"收而毋亏,藏而毋僵",临床多采用温针灸足三里、太白等穴以疏通阳气升降之枢,同时配合温针灸涌泉以引火归元.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虽未明言通阳之法,但后代医家多认为其已行通阳之实,在现行的相关教材中也多次提到其关于通阳法则的应用,我们以现行中医专业本科教材为蓝本,探讨中医通阳宣痹治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1 温通心阳而宣胸痹1.1 对胸痹病因病机的认识《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一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将胸痹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一般观点认为,"阳微"即寸口脉沉而细,系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阴弦"即尺脉弦紧,指阴邪内盛,水饮停聚,上泛胸中而致胸痹心痛.张仲景把病机归为"阳微阴弦",着重强调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乘之,乃本虚标实之证.目前,多数医家认为胸痹病机为"痰瘀痹阻心脉"."痰瘀痹阻"理论虽然可以解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却不能很好的解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的心脏病.我们认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阳气不通",一旦"阳气不通,心之推动无力"必然会导致"痰瘀痹阻心脉或经脉拘急,阳气不能濡养血脉,心失血养",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阳气窒闭,浊阴凝痞."因此,"阳气不通"是对"胸痹"病机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3.
《素问·厥论篇》有这样一段文字:"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相似文献   

14.
中医防治老年病重在调和脾肾之阳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在防治老年病时强调“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只有调和阴阳 ,才能尽其天年。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是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 ,阴和阳有没有主次之分呢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凡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 ,又论“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1〕,说明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主导的地位。1 阳气的功能阳化气而阴成形 ,阳气指功能而言 ,有时也指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形体之衰虽然是阴气亏虚的表现 ,但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为主导 ,人体的体温、活力和五官、五脏功能活动 ,都是阳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叶天士亦云"阳气贵乎通".在风湿病临床中,阳气起着主导作用.风湿病属中医痹证范畴,是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三气所致阳气失于宣达,不通则引起肢体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病症.故通阳法为治疗风湿病的根本大法.<金匮要略>中治疗风湿亦有此启示,以通为主,意在使闭阻之阳气得以宣通,达剑通经活络的目的,其具体治疗方法主要是发汗、驱风、散寒、除湿、清热、利小便和通经活络等.下面结合风湿病治疗方法,略述其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庆 《开卷有益》2021,(7):61-62
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盛夏已经来临,小暑节气将至,气候也明显越来越热,这个季节的人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因此,要注意平心静气,切勿焦躁. 一、起居养生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顾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相似文献   

17.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历代注家多有不同注释.从阳气升降浮沉之圆运动的角度出发,提出新的见解,认为其内涵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的阳气一样,是持续的有规律的运动,总体表现出与太阳类似的升降浮沉之圆运动状态.只有阳气正常的收敛与潜藏,才能营卫血气调和而养神;只有阳气适时的萌动与升发,才能气血调达而筋肉有力.可见“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表达了阳气变动不居的特点,及其在不同的状态下对人们神与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帝素问直解》系清·高士宗注释《黄帝内经素问》的专著。高氏早年师从张志聪 ,后讲学浙江钱塘侣山堂 ,乃一代名医。《黄帝素问直解》充分展示了高氏的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笔者现就此书所论的“生阳之气”之义 ,浅析如下。1 生阳之气为人身总体阳气虽说“阴阳者 ,有名而无形”,然于人身却各有实质内容 ,大凡脏腑、气血、营卫、经络……皆可以阴阳而蔽之 ,故“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但是人体之阳气 ,若天与日 ,故“凡通体之温者 ,阳气也 ;一生之活者 ,阳气也”[1 ] 。《黄帝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论》篇末又说 :“生阳之气本于阴精 ,互相…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情感性精神疾病,一般中医多从肝论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中医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为气机不畅,气机升降失常,故治疗常以调畅气机为主要目的。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气机郁滞的一方面,也有阳气受损的一方面,且阳气受损往往是诱发气机不畅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抑郁症是阳气受损后出现的一种"神滞"状态,其发生、发展与阳气密切相关,作者从"阳气者,精则养神""神不足则悲"出发,探讨抑郁症从阳论治的理论基础,为抑郁症的治疗寻求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2289例新生儿出生时间昼夜节律的分析,发现阳气上升的下半夜、上午与阳气旺盛的中午新生儿出生数较多,而阳气衰落和最弱的下午、上半夜则较少。初步证实新生儿出生的昼夜节律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阳气运行学说相一致。符合《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的理论:“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