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膝骨关节炎(KOA)是软骨下骨发生退行性改变的一类关节疾病,中医属“痹证”“骨痹”范畴,轻者疼痛、活动受限,重者会导致关节畸形,甚至不能行走,是临床骨科疾病中发病数量较多的一类疾病。多数医家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为标,且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临床中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式有很多,方药、针灸、推拿、外敷等均是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随着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中医的各项治疗手段注定成为临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笔者从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中医药物治疗、针灸练功等方面总结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与辨证进行总结与概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内服外敷+TDP灯照射+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内服外敷+TDP灯照射+中药离子导入,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对照组单独服用塞来昔布,连续治疗2周,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中医证候学评价和关节炎严重性程度评价。结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在显效率、有效率及改善关节症状方面效果明显,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突出、中医特色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属中医“骨痹”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随着中医药对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小针刀作为一种新的中医微创技术,近些年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从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理、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宣痹健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9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宣痹健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疼痛程度及关节僵硬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宣痹健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可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膝骨关节炎(KOA)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以膝关节僵硬、肿痛、畸形、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KOA是中老年人高发的骨关节病,且该病缠绵难愈。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治疗费用较高,因此临床急需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某些特色疗法则在改善KOA症状方面疗效较为显著,灸法即是一种常用中医疗法。结合相关文献,从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和其他灸法等方面,比较不同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探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灸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梅花针配合竹罐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外用梅花针扣刺后配以竹罐疗法;对照组25例,外贴麝香壮骨膏,每日1贴,10 d为1疗程.结果:1疗程后观察疗效,外用梅花针扣刺后配以竹罐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外贴麝香壮骨膏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改善关节疼痛和肿胀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梅花针配合竹罐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能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相似文献   

7.
风寒湿痹型是膝骨关节炎的常见证型之一,属于中医学“痹证”“痿证”范畴,发病的内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亏虚和脾虚失运,外因为风寒湿邪侵袭、痰瘀痹阻经络和外伤劳损,中医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痿标痹.独活寄生汤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为主要功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可内外兼顾、标本兼治,临床效果良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镇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可从补虚通络、祛因通痹、调治继发病理改变3个方面针对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中医病理特点起到治疗作用.其药效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骨代谢系统及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控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功能,延缓软骨退变.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独活寄生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体内代谢过程,可为阐释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依据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邓晋丰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患者主要病机为经脉、血脉不荣和不通。临床上主要有肝肾不足、风寒湿阻、气滞血瘀、气虚血弱四种常见证型,治疗上当以“通”“荣”为要,分温阳、调脾、活血、逐瘀、消痹等法以辨证论治膝骨关节炎,尤擅使用引经药物、虫药、毒药及岭南药材,疗效较好,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78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正清风痛宁片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寒湿痹颗粒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71.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43.59%),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寒湿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膝骨关节炎等寒湿痹阻证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健康状况,加快患者的恢复,此治疗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蚁参蠲痹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脾两虚、寒湿瘀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蚁参蠲痹胶囊,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蚁参蠲痹胶囊在改善肾脾两虚、寒湿瘀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病情程度指数、中医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KOA)属于“膝痹”范畴,以肝肾亏虚为本、寒湿瘀滞为标。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为广大患者所青睐。该文主要对KOA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贴敷、中药熏洗、针刺、推拿、艾灸、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针刺加隔物温和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针刺加隔物温和灸与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寒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用关节疼痛量表、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性指数量表、寒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针刺加隔物温和灸和温针灸疗法均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减轻症状,治疗组疗法的临床基本痊愈率占32.1%,有效率占96.4%,优于对照组的7.4%、92.6%。结论:针刺加隔物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寒型膝骨关节炎优于温针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温针齐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齐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30min/次,每周3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WOMAC量表评分、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齐刺法可有效改善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血清TNF、IL-1β水平,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温针灸联合蠲痹汤和普通针刺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中医科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普通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温针灸联合蠲痹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采用临床综合疗效评价、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作为检验疗效的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VAS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VAS评分,升高HSS评分(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蠲痹汤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上优于常规针刺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寒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用关节疼痛量表、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性指数量表、采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温针灸和针刺疗法均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减轻症状,温针灸疗法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32.1%,总有效率96.4%,优于单纯针刺组的7.4%、92.6%。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肾阳虚采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减压联合除痹活血汤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除痹活血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刀松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骨髓水肿面积均下降,Lysholm量表评分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骨髓水肿面积低于对照组,Lysholm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减压联合除痹活血汤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骨髓水肿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膝骨关节炎(KOA)属于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此病具有效果佳、不良作用低、安全、价廉等优点,同时中医护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医护人员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遵循《黄帝内经》病因病机审察原则,结合古代文献对“骨痹”的认识为基础,医护携手并进、优势互补,整理并归纳出KOA中医治疗及护理方式的同病异治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膝痹病(膝骨关节炎)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闫兆东教授在临证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了热带地区骨伤科临床论治膝痹病的独特经验。闫教授认为海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高温、高湿、多菌、易染、易敏,膝痹病患者多以湿滞为主,该类患者具有多湿、易敏的临床特点[1]。因此在中医内外治法上,闫教授擅用海南特色黎药治疗膝痹病,现将其学术经验初步总结如下。1 膝痹病病因病机认识1.1 肝肾亏虚是发病之源膝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属于关节及周围组  相似文献   

19.
孙晴  骆承伟 《新中医》2022,54(4):133-137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予营养软骨细胞的药物治疗,同时外敷药膏.对照组应用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应用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骨...  相似文献   

20.
骨关节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痹证”范畴,是中医药疗法的优势病种之一。尽管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方法多,疗效好,但是由于之前缺少高质量的证据以及中西医之间缺乏了解,《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之前的西医指南并没有完整地推荐中医药疗法。随着近年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形成了规范诊疗以及系统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最新制定的《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版)》中首次较为完整地对中医药方案进行推荐。通过对《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版)》中有关中医药内容进行解读,探讨近年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中被西医指南收录的较为规范和完整的研究成果,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