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混合运动模式对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糖尿病足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运动锻炼方案,观察组采用针对糖尿病足危险人群的混合运动方案,对比2组健康信念评分、DF运动锻炼行为评分及足部溃疡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健康信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锻炼行为总分、鞋袜选择、锻炼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足部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混合运动模式应用到糖尿病足危险人群中, 可明显提高其健康信念,促进DF运动锻炼行为的形成,预防足部溃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宋佳 《包头医学》2016,40(4):240-241
目的:探究干预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干预护理的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97.8%、44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6%、34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93.3%、4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30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100%、45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2%、37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干预护理的方式能够增加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关于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 分析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情况和足部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在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50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其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及获取途径、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为;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为53.2%(266/500),平均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20.1±6.2)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及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及是否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242)、文化程度(β=0.417)、婚姻状况(β=-0.175)、家庭人均月收入(β=-0.075)、糖尿病病程(β=0.175)、糖尿病健康教育(β=-0.173)是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家庭医生或社区护士(62.2%)、网络(33.2%)、电视/广播(30.6%)等。 结论 社区Wagner分级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知晓率较低,平均足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殿媛  李欣欣 《吉林医学》2006,27(8):958-959
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患者中因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由于足部受力、外伤或感染等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及肢体坏疽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截肢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0倍[1]: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患者占50%以上[2].我科自2003年1月开始定期为糖尿病患者开办健康教育讲座,至2005年12月已有1 000人次参加健康教育讲座,使糖尿病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预防知识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个案化健康教育联合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采用神户分级系统分级为糖尿病足 I 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和大讲堂形式的早期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足部反射区按摩,并由专门的健康教育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案化早期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管理的方法,同时在住院期间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按摩方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6.7%,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案化健康教育联合足部反射区按摩法可以在常规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上改善 I 级糖尿病足的症状,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及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1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1.1以往有足部溃疡史。1.2有神经病变症状(足部麻木,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足部发凉)。1.3神经病变的体征足部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分析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加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120例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服用降糖药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服用降糖药,每天记录血糖变化情况,研究周期为2个月,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平稳,患者的饮食、作息时间、以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足部溃疡和坏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之间足部溃疡和坏疽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和0.016)。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预防和治疗老年患者糖尿病足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患者足部溃疡和坏疽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下肢血管缺血性病变并发细菌感染导致足部感觉丧失、疼痛、溃疡及肢端坏死等的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则很难治愈,因其疗程长、花费高、预后差,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故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非常重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局部溃疡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可明显减轻病情的发展,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健康教育和局部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3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5例。观察组按照临床分级给予预见性健康教育及局部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教育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教育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按照临床分级给予预见性健康教育及局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部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多发生于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大、病程长、血糖控制不满意和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足部外伤、皮肤溃疡、感染、胼胝等因素和病人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的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较为突出。男性多于女性。常与视网膜病变并存。足部溃疡主要以神经性和神经一血管混合性溃疡、足趾坏疽为多见。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每年大约1%的糖尿病患者因此需要下肢截肢。在美国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20%是由于足部病变而住院的,在英国则达50%的糖尿病足和下肢截肢的患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足感染、坏疽的发生,我们对易发生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实施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本文就如何对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指导自我管理以预防糖尿病足讲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并用教学法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使更直观、形象的饮食运动管理技巧在临床得到推广。方法:选择2019年4月-9月在内分泌科住院的200名糖尿病患者,分二组用不同教学管理方式针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两方面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分为对照组(看图对话教育法)和试验组(手足并用教学法),通过调查问卷、监测餐后血糖达标率和随访患者行为改变情况来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试验组的统计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并用教学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管理,简单直观易掌握,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4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和54例住院不伴有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这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和未发生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足组与对照组相比,双下肢肌电图腓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白蛋白、踝肱指数(ABI)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空腹C肽水平、血红蛋白、白蛋白及ABI呈正相关性(P<0.05).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吸烟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性(P<0.05);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差、感染、吸烟、胰岛功能差、贫血、低蛋白血症及下肢血供差均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或发展的促进因素.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就应该注重血糖控制、积极抗感染、改善或保护患者胰岛功能、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同时需注重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及足病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行常规治疗和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溃疡愈合相关指标,包括溃疡长径、溃疡短径、溃疡深度以及踝肱指数(ABI)。同时,根据糖尿病足溃疡相关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并计算有效率。结果在患者溃疡愈合相关指标的观察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溃疡短径和溃疡深度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减小(P〈0.05),ABI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观察组在溃疡短径、深度的减小幅度及ABI升高幅度的比较上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因此,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在治疗效果有效率的比较上,观察组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治疗中.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超短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内分泌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超短波治疗,7d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的肉芽生长、渗出及水肿的症状评分分别为(0.96±0.39)分、(1.25±0.57)分及(1.42±0.6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0.58)分、(1.64±0.69)分及(1.97±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超短波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以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减少渗出及水肿,促进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徐文  彭岩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90-591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药足浴,提供合理的足部护理预防措施,强化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行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对入选的65位2型糖尿病并确诊糖尿病足的患者,实施中药足浴结合强化足部护理教育,教育前后用CSSD70和自行设计的试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患者的感知性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糖尿痛足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通过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和中药足浴等综合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足部MNSI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强化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状况,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的足部日常护理习惯,让患者自觉行为习惯,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从而降低截肢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60-164
目的探讨COPD俱乐部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且符合出院标准处于COPD临床稳定期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出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前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出院后门诊复诊健康宣教和定期电话随访。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为期12个月COPD俱乐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COPD知识量表评分、CAT量表评分及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两组干预1年后COPD知识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实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更高(P0.05);两组干预1年后CAT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俱乐部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从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打印减压鞋垫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62例,所有患者Wagner分级均0级。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左右足自身对照研究,治疗组穿着3D打印糖尿病足减压鞋垫,对照组穿着普通鞋垫。采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进行穿鞋垫前后动态足底压力的监测,以及B超检测足底血流变化。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底峰值压强、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orterial systolic flow velocity, PASV)、足溃疡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前患者双足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第2、5跖骨底部、足跟区域及第1趾底主要负重区域峰值压强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足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6.1%和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第1、5跖骨底、足跟内侧PASV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减压鞋垫可均匀分布足底压力,纠正糖尿病高足压患者异常受力情况,降低足溃疡发生率,减少截肢率,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预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提供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初发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患者溃疡复发率和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初发DFU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随访至2017年6月以获得DFU复发情况及分析影响复发高危预测因素。结果 189例(83.3%)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736±1.391)年,中位随访时间3.570年。189例中85例(45.0%)溃疡复发,平均溃疡复发时间(2.738±1.545)年,中位溃疡复发时间2.370年。1年、3年、5年溃疡复发分别为29例、67例、82例。1年、3年、5年溃疡复发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5.5%、39.4%和57.2%。溃疡复发组对比无复发组,年龄(≥60岁)、足底溃疡、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占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男性、糖尿病病程(≥10年)、糖尿病足溃疡病程(≥1月)、吸烟、HbA1c(≥7.5%)、Wagner分级(≥3级)、截肢、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重指数(≥24 kg/m2)、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溃疡部位、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溃疡复发预测因素。溃疡部位(HR=1.886,95.0% CI 1.204~2.955)、周围血管病变(HR=1.801,95.0% CI 1.083~2.99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R=2.903,95.0% CI 1.565~5.384)是溃疡复发的独立高危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远期复发率高,应对影响复发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